摘要:这段时间,确实很忙。睁眼是稿子。闭眼还是稿子。好在,今年“闭关直播”期间,依然有你们的陪伴。我也收到了大量的关心与鼓励。
终于,终于。
明天,就是2025“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了。
我也将正式结束为期一个月的闭关,与你见面。
这段时间,确实很忙。睁眼是稿子。闭眼还是稿子。好在,今年“闭关直播”期间,依然有你们的陪伴。我也收到了大量的关心与鼓励。
感谢。感谢。没有你们,我坚持不下来。也很抱歉。因为筹备工作,我没能及时回应。
所以今天,我想破个例。不聊商业了。轻松一点。
赶在年度演讲之前,我想和你说点心里话。
承诺,最终是做给自己看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你的内心充满了激情和决心,对自己说,这次,我一定要做到。
第一天,你干劲十足。第二天,你热情不减。但到了第五天,第十天,新鲜感褪去,枯燥和困难像潮水一样涌来,最初那个坚定的声音,就开始有些动摇了。
当然。这很正常。
因为我们的意志力,并不是一块钢铁。它是一团火苗。需要不断添加燃料,需要小心地呵护,才不会在漫长的黑夜里熄灭。
所以,当要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闭关的时候,我也会有很多的担心。我知道,这会是一段漫长而又孤独的旅程。怎么才能确保,在这一个月里,那个冲过终点线的我,和那个出发时的我,依然能是同一个人?
我用了一个很笨的办法。
蓄须明志。
是的。你可能已经在闭关直播里看到了,那个胡子拉碴的我。
坦白说,我自己挺不习惯的。因为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没有一天是不刮胡子的。
但慢慢的,我发现了它的意义。
每当我走进洗手间,镜子里那个陌生的自己,都在提醒我。刘润,你还在闭关。刘润,你对用户是有承诺的。刘润,今天的稿子,写完了吗?
这样,抽象的“决心”,就成了具体的“符号”。这个符号,每天都会和我对话。它不需要我用强大的意志力去“想起”我的承诺。因为我的承诺就在我的脸上。
也许,这就是“仪式感”的力量吧。
一个承诺,停在脑海里,随时都会飘散。写在纸上,就有了重量。“刻”在身上,就有了分量。
所以,如果你也正在面对一座需要长期攀登的大山,不妨也为自己设计一个“符号”。
可以是手腕上的一根红绳。可以是办公桌上的一株绿植。可以是朋友圈里的一句话。
关键在于,它得是一个你能看得见的东西。
因为承诺,最终是做给自己看的。
专注,来自于和世界的暂时“失联”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落幕的交响乐团。
无数的App,群聊,新闻,观点,每天都会不间断地奏响。我们每个人,都在这股洪流里。我们总担心错过些什么,总担心被时代抛下。所以,我们没命地跑。
于是,专注,就成了一种奢侈品。甚至,成了一种超能力。
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有享受过“沉浸”的感觉了?你有多久,没有那种“忘记时间”的体验了?
这次闭关,让我又一次找回了这种感觉。
当然。这件事,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得和这个世界暂时失联。
在这一个月里,我尽量把生活简化到极致。写稿期间,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家门口的一家便利店。但我不是去买东西的。我就是单纯去看看人。
对。看看人。
在书房里坐久了,有一种真空感。感觉这个世界,只剩我和屏幕上的字了。这个时候,我就会站起来,去便利店看看人。看看店员整理货架,看看顾客进来买饮料,看看外卖小哥赶来取东西。我什么都不做。就看看“烟火气”。
这就足够了。
因为深度思考,就像煲一锅汤。需要持续稳定的小火慢炖。任何一次“打扰”,都是一次“开盖”。积蓄已久的热气,会瞬间消失。
我们总觉得,自己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我们总以为,回一条微信,刷几条短视频,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失去的,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进入的“沉浸”状态。
所以,与其说专注是一种能力,不如说专注是一种选择。
选择为了那个正在沸腾的精神世界,而暂时放弃掉外在的物理世界。
这当然是痛苦的。
但是,所有珍贵的创造,都或多或少来自于这种痛苦。
有些路,只能自己一个人走
每年准备年度演讲,我都会组建一个强大的后援团。
我的团队,会帮我收集资料,帮我核实每一个案例的细节,帮我验证每一个数据的来源。
他们是我的后盾。没有他们,我寸步难行。
但是,有一件事,是他们永远没有办法代替我做的。
那就是,把这篇几万字的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
你可能会觉得,这有点“反效率”了。既然有了团队,今天还有了更加聪明的AI,为什么还要自己做“手工作业”?
因为,有些路,只能自己一个人走。有些稿子,也真的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一篇演讲稿,最终交付的,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还有一种“感觉”。是演讲者在台上,通过他的语言、停顿、情绪、眼神,和每一位听众建立起来的,同频共振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就藏在字里行间。
这个词,要口语化还是书面化?这里用长句,还是短句?这些微小的选择,共同构建了一篇稿子的灵魂。这个灵魂,和演讲者本人的灵魂,是高度统一的。它没办法被模仿,被计算,被外包。
这种对最终“体感”的把握,是一个创作者,最核心,也最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协同的时代。习惯了分工,习惯了合作,习惯了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当然是高效的。
但总有一些事,是你必须亲力亲为的。总有一些环节,是你必须100%投入心力的。那些环节,就是你的“签名”,是你为这件产品,刻下的独一无二的印记。
它可能是产品经理,在画出原型图时的思考。它可能是程序员,在写下算法时的逻辑。它可能是创始人,在敲定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时的辗转反侧。
这些东西很笨。也很慢。但它们是一切的根基。
所以,请享受那些只能一个人走的路,珍惜那些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写的时光。
因为,那是你创造真正价值的时刻。
一个人的认知,是总有边界的
无论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一定,并且永远存在边界。
我们就像是住在房子里的人。我们把自己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研究得彻彻底底,就以为我们已经对这栋房子了如指掌了。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自己房间里的景象。我们不知道隔壁的房间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整栋房子长什么样。
这,就是认知的边界。一堵我们摸不到的墙。
所以,每一年,我心里都很清楚。这篇稿子,肯定到处都是“认知盲区”。它只是我这个房间里的产物。
那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请那些隔壁房间的朋友,来我这看一看。
我会邀请更加专业的老师,比如罗振宇老师,比如吴晓波老师,比如香帅老师,用他们的视角,来审视我的稿件。
这个过程,常常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有时候,我自以为得意的某个观点,其实存在巨大的逻辑漏洞。有时候,我一笔带过的某个案例中,其实可以挖掘出更加深层的意义。有时候,他们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也能照亮一整片的困惑。
这就是“外脑”的价值。
外脑,就是用来坦诚“我不知道”的。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意识到了自己不知道。
一个人的自信,不在于我什么都懂,而在于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边界。
所以,请珍惜身边那些愿意提意见的朋友。也请鼓起勇气,分享你的思考与作品。
一个人走得再快,也快不过自己的影子。
你能做的,就是邀请更多的光。
工具,可以解放表达,但不能替代真诚
今年,AI这位特殊的朋友,确实深度参与了我的闭关。
我请它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不是打字工具。不是搜索引擎。而是超级助理。
它会帮我做事实核查。当我提到一个数据,一个案例,我会让它去追溯信息的源头,确保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据可查。
它会帮我做观点核查。当我提出一个观点,我会让它扮演“杠精”,从各种角度来挑战我,检查我的论证是否存在“幸存者偏差”或者“手电筒效应”这样的逻辑漏洞。
它会帮我做温度核查。我会把一段文字扔给它,问它,你觉得,这段话的姿态,是平等的分享,还是高高在上的说教?
甚至,我会让它“角色扮演”。现在,请你模仿罗振宇老师的风格,给我这份稿子提提建议。然后,它真的会用一种很罗胖的口吻,给我提出非常独到的修改意见。
今天的AI,确实强大。它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了稿件的严谨性。
但是,我的心里,始终还有一条红线。
那就是,工具,可以解放表达,但不能替代真诚。
AI,依然有一种潜在的危险。我称之为,AI气。
它给你的文字,工整、华丽、辞藻优美。但是,仔细一读,你就觉得很傻。它太完美了,完美得没有灵魂。它太流畅了,流畅得没有人味儿。
而用户想看的,是人。他可能有口音,可能会说错,可能很笨拙。但他至少真诚。
我想,这可能也是AI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的确。我们应该拥抱工具,从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我们也要守护人类的核心价值。比如独立的思考。比如发自内心的情感。比如朴素的真诚。
毕竟,工具,会带来快速。而真诚,会带来牢固。
交付,是把90%的汗水,藏进10%的精华
年度演讲的闭关时间,是一个月。但真正意义上,年度演讲的筹备时间,是一年。
本质上,这是一份我过去一年里思考和调研的“交付证书”。
在这一年里,我见过很多优秀的企业家,聊过很多深刻的话题,看过很多前沿的报告。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年度演讲的“素材库”。
而闭关的一个月,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个巨大的、内容过载的“素材库”,进行无情的“精炼”。
这个过程,意味着大量的“舍弃”。每年,都会有超过90%的素材和案例,是最终无法出现在舞台上的。
它们也都很好。但没办法。必须舍弃。
因为,我最终要交付的,不是“努力过的证据”,而是“思考的结果”。
想象一下,你去餐厅吃饭。
服务员说,先生,您知道吗?为了做这道菜,我们的厨师,提前三天,用五只老母鸡、三只老鸭、五斤火腿、十斤排骨,熬了72个小时,撇去浮沫99次,才得到这锅清澈见底、不见一丝油花的汤……
你真的需要知道这些吗?
你不需要。你需要的,是它最后真的好喝。
这就是交付。
交付的本质,是一种“同理心”。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如何才能让他,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
所以,汗流浃背的准备过程,就是要消化在后台的。用户的时间,比你的汗水更宝贵。
不要用汗水证明努力。要用结果表达尊重。
这是一种克制。也是一种深情。
在心里放一把游标卡尺,丈量对时间的尊重
如果说,把汗水消化在后台,是一种宏观上的同理心。那么,在微观上,这种同理心,会体现为一种近乎“偏执”的精准。
比如,年度演讲,为什么一定要是4个小时?
3小时50分钟行不行?4小时10分钟行不行?
从内容上来说,当然可以。多讲一个案例,少讲一个故事,时长很容易就会有几分钟的浮动。
但是,我要求自己,必须精准地控制在4小时左右。误差,不能超过几分钟。
这不是强迫症。这是敬畏心。
因为我知道,在演讲的那一天,现场和线上,会有成千上万的朋友,选择把他们生命中,一段完整的、不可再生的4个小时,托付给我。
这是一份巨大的信任。
所以,我和我的团队,做了一件很变态的事。
我们不用文档的“字数统计”来估算演讲时长。因为不准。一个汉字,一个英文字母,一个阿拉伯数字,它们的发音时长,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5%”,写作两个字符,但读作“百分之五”,是四个音节。“termination”,写作一个单词,但包含了四个音节。
我专门让AI写了一个小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把我整篇稿件里的所有中文、英文、数字、符号,都按照发音规则,转化成“音节数”。然后,根据我大概每分钟200个音节的语速,计算出整场演讲的精准时长。
今年的稿子,最终计算出的结果,是48513个音节。预计时长,242分34秒。
我们把它当成一把“游标卡尺”,来反复丈量、校准我们的稿件。长了,就必须狠心删减。短了,就必须补充内容。
就用这种方式,来时刻提醒自己,用户的每一分钟,都无比宝贵。对这份宝贵的,最好的回应,就是尊重。
因为尊重,不是态度。尊重,是交付标准。
不求足够惊艳,但求持续陪伴
今年,是“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的第五年了。
五年,是一个很特别的时间节点。
它意味着,这件事,已经不再是一个偶尔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迭代的产品了。很多微妙的变化,也开始发生了。
比如,头两年做年度演讲的时候,坦白说,我心里是充满了“表现欲”的。想玩点花活,想搞点大场面,想抛一些震撼的观点,想惊艳你,想超越你的期待。
就像刚刚从业的厨子,总想用一道大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到了今年,我的心态,变了。
因为很多来听演讲的朋友,已经是老食客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来这家熟悉的小馆子,吃一碗味道稳定,能填饱肚子的白米饭。
是的。白米饭。
年度演讲,也要从偶尔才能吃一次的佛跳墙,慢慢做成你每年都想回来吃一口的白米饭。
不求足够惊艳,但求持续陪伴。
但我想,这也是一种更加艰难的挑战。
毕竟,“惊艳”其实是相对容易的。只要投入足够的资源,总能做出一些亮眼的东西。
反倒是“陪伴”,需要年复一年的,持续的投入。
所以,期待你能从白米饭里,感受到朴素的、温暖的能量。
我和我的团队,也会尽最大的努力,继续做好这碗饭。
戴上老花镜,世界也变得柔软了
你可能知道,我是一个南京人。
在老家,我们习惯算虚岁。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生于1976年10月的我,确实算是“年过半百”了。
半百。这是个听上去就很有压力的年纪。
老话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知天命的境界,太高了。我还远远没达到。但我有一个更加真实的感受。
那就是,五十……而戴上老花镜。
是的。就是物理意义上的老花镜。到了这个年纪,身体会诚实地提醒你,有些零件,开始老化了。比如我的眼睛,看近处的东西,开始变得有些模糊,需要借助一副老花镜,才能重新对焦清晰。
但有意思的是,戴上这副物理眼镜,世界好像有了一些化学变化。
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这件事,是对的。那件事,是错的。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我想把一切都切割得清清楚楚,想知道到底什么是“不惑”。
但现在,我越来越发现,真实的世界,更像是一个“灰度”的世界。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立场下的不同选择。很多人,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在不同人性侧面下的不同展现。
这种感觉,很奇妙。
它让我,从一个追求“答案”的人,慢慢变成一个,更能享受“问题”的人。它让我,从一个试图“说服”世界的人,慢慢变成一个,更愿意“理解”世界的人。
这可能就是很多人说的“柔软”吧。
嗯。戴上老花镜,也挺好的。
全情投入,全然放下
明天,就是演讲的日子了。
一个月的闭关,数万字的稿件,无数次的修改……所有的一切,都将在明天那4个小时里,全然地绽放。
然后呢?
然后,就真的结束了。
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有这么一种极其精美,也极其震撼的艺术,叫做“坛城沙画”。
一些僧侣,会花费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弯着腰,屏住呼吸,用彩色的细沙,一点一点地,绘制出一幅无比复杂、无比绚丽、代表着整个宇宙模型的“坛城”。
而最震撼的,是在坛城沙画,最终完成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会为之赞叹。
但是,僧侣们,会毫不犹豫地用手或者工具,把这幅耗尽心血的杰作,从中心开始,缓缓地扫掉。
最终,所有美丽的图案,都会重新变为一堆,混杂的彩沙。
然后,这些沙,会被装起来,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只有巨大的不理解。但后来,我慢慢明白了。
一座坛城沙画的价值,不在于“拥有”那幅画,而在于“创造”的过程。那个过程,本身就是修行。而“扫掉”这个动作,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执着于已经过去的东西。
全情投入,全然放下。
所以,我也准备好了。
准备好,走上舞台,全情投入。
也准备好,走下舞台,全然放下。
最后的话
一不小心,又罗里吧嗦了一堆。
这些,都是我在这段一个月的特殊旅程里,和自己,和稿子,也和远方的你对话时,产生的一些不成体系的感悟。
赶在年度演讲之前,与你分享。
我不敢说,明天的演讲,一定有多么多么好。
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把这一年的思考与寻找,都毫无保留地,交付给你。
好了。我的朋友。不能再聊了。我该去彩排了。
就让我们,明天再见吧!
最后,也想借这个机会,由衷感谢我们今年年度演讲的合作伙伴。感谢各位伙伴与我们携手同行,一起努力为企业、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职场人们创造与传递价值。希望大家看到这些品牌时,给予更多信任和喜爱,支持并选择他们。他们是:
德施曼智能锁,全球领先的智能锁品牌。德施曼专注于高端智能锁,集研发、制造、销售、安装、售后于一体,秉承“用科技让生活更简单”的使命,致力于让每一个家庭用上智能锁,成为最受信赖的品牌。经权威机构认证,德施曼高端智能锁连续三年全球销量第一,德施曼全生命周期核心技术专利总数排名第一。
1688诚信通AI版是由阿里巴巴旗下源头厂货拿货平台1688于2025年10月全新推出的商家AI会员产品,这也是1688面向中国产业带源头厂商打造的专属生意智能体,通过AI选品开款、AI智能营销、AI客户管理、AI经营分析四大核心能力,7x24小时助力生意全流程,帮助商家从传统经营向智能经营模式升级,实现降本提效、获客增长,让生意更简单。
与光同尘是一家产学研一体的影视文化科技企业,致力于通过前沿AI技术重塑内容生产生态,赋能创意价值跃迁。公司深耕AI视频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依托自研的与光AI软件平台,构建了覆盖影视制作、商业广告、教育服务、IP动画开发的全链路智能解决方案,推动商业内容产业从“人力密集型”向“高效智能化”转型。
观点 / 刘润 主笔 / 二蔓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来源: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