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杨家将满门忠烈、精忠报国,为保卫大宋江山出生入死,而潘仁美(潘美)则是嫉贤妒能、陷害忠良的大奸臣,二者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立。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并没有直接名为“潘仁美”的人物。
在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杨家将满门忠烈、精忠报国,为保卫大宋江山出生入死,而潘仁美(潘美)则是嫉贤妒能、陷害忠良的大奸臣,二者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立。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并没有直接名为“潘仁美”的人物。
潘仁美实际上是明代小说《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中的反派角色,其原型是北宋时期的将领潘美。
历史原型:历史上的潘美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和名将,并非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奸佞小人。潘美早年追随宋太祖赵匡胤,参与了陈桥兵变,为北宋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北宋建立后,潘美又先后参与了平定李重进叛乱、征伐南汉、攻灭南唐、北伐辽国等重要军事行动,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征伐南汉时,潘美率军连克贺、昭、桂、连等州,随后又与南汉军队在韶州展开决战,大破南汉军,直逼广州,迫使南汉后主刘鋹投降,成功灭亡南汉。在攻灭南唐的战役中,潘美与曹彬率领宋军水陆并进,包围金陵,最终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完成了北宋统一南方的大业。
在雍熙三年的北伐辽国战争中,潘美担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此次北伐失利,主要责任并不在潘美。监军王侁等人为了争功,逼迫杨业冒险出击,又未按约定在陈家谷口接应,导致杨业战败被俘。
而潘美的失误在于,当监军王诜心存私念让他从陈家峪撤军时,潘美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一昧听命于王诜,致使杨业兵退陈家峪时没有得到援助。因此,杨业的死,主要责任在王诜,次要责任在潘美。战后,潘美被削秩三级,降为检校太保。
淳化二年(991年),宋太宗又加封潘美为同平章事,但数月后就去世了,终年67岁。死后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武惠。
文学形象:在《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潘仁美被塑造成一个不顾民族大义、挟公报私、陷害爱国英雄的奸贼形象。他因与杨家将有私仇,而在战场上故意陷害杨业(即杨继业),导致其战死。此外,文学作品中还虚构了潘仁美勾结契丹(辽)、阴谋篡位夺权等情节,进一步加深了其奸臣的形象。
潘美一生征战沙场,为北宋的统一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但他在陈家谷口战役中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一失误导致了杨业的战死,对北宋的军事力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正可谓瑕不掩瑜,将这一失误夸大为其奸臣形象的全部依据是不客观的。可以说潘美在正史中功大于过,且后代(如孙女为宋真宗皇后)显赫,与文学中的“满门奸佞”截然相反。
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其第一代代表人物是杨业。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 年),宋军北伐辽国,杨业担任西路军副统帅。由于东路军战败,西路军奉命撤退,并负责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内迁。在陈家谷口一战中,监军王侁(shēn)等人逼迫杨业出战,又未按约定在陈家谷口设伏接应,导致杨业陷入重围,最终力战被俘。
杨业的四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他的气节令人敬佩。虽然杨业的事迹在正史中记载较为简略,但他为国捐躯的悲壮故事,成为了杨家将传奇的开端。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确有佘太君其人。其原型是与杨家同为山西豪强的折家之女,本名未知,小说中叫佘赛花。其弟名为折御卿(958~995),时任府州刺史。折家与杨家共抗契丹保一方安宁,后归汉。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因避讳而改名,他自幼随父征战,深受杨业的影响,作战勇猛且富有谋略。杨延昭长期镇守北宋北部边疆,多次击败辽军的进攻,威震辽境,辽人认为他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之为 “杨六郎” 。在真实历史中,杨六郎并非杨业的第六子,而是长子。杨延昭在边防二十余年,辽国对他十分忌惮,他继承了父亲杨业的遗志,为保卫北宋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家将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杨文广在杨家府演义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但历史上的杨文广却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以父荫为官,后得到范仲淹的赏识。他参与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因战功被升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等职。宋神宗时,杨文广曾向朝廷献上阵图和攻取幽燕的策略,但还未等到朝廷回复,他便去世了。杨文广虽然没有祖辈、父辈那样辉煌的战绩,但也在军事领域有所作为,延续着杨家将的将门风采。
杨家将与潘美真实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产生巨大差异,有多方面的原因。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百姓对忠君爱国、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有着强烈的崇拜和向往,杨家将的故事满足了民众对于英雄的想象和精神需求。而潘美在文学作品中被丑化,是为了突出杨家将的正面形象,通过塑造一个大反派,让善恶对比更加鲜明,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南宋至明清时期,民间通过话本、戏曲传播杨家将故事,借古讽今,宣扬忠君爱国。《杨家将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书中塑造的潘仁美故意陷害杨业,一定要置杨业于死地,是一个让人痛恨的奸臣。但是,潘仁美是一个艺术形象,跟历史上的潘美根本不同。潘美之所以身背奸臣骂名几百年,终究是受了《杨家将演义》的影响而已。
评论区可以留下你的看法。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