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员低谷时,无论别人反对他,还是打压他,教员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始终团结同志,通过实践接受自己的观点。
真正称得上战略家的,历史上没几个,但教员称得上战略家,排名第一没人会反驳。
无论为人,还是处事,以及在革命事业进程中,教员倾注心血,牺牲的至亲最多。
要说教员功绩,恐怕一天都说不完,这也正是没人比得了教员的原因。
在教员低谷时,无论别人反对他,还是打压他,教员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始终团结同志,通过实践接受自己的观点。
所以,教员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革命,厥功至伟,无人企及。
王震将军说,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了五十年,现在回过头看,何止是五十年,百年也不为过。
1
这两天,真实的碟战历史剧《沉默的荣耀》播完了,很多资料认为,如果朝鲜战争不爆发,我们将很快解放台湾。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新中国建立后,老美一直视我们为眼中钉,所以这场战争难避免。
而我们抗美援朝战争,是教员的英明决策,虽然这场战争很残酷,但却一直被认为是“立国之战”,正是这场战争,奠定了我们长时间的和平。
无论此后发生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还是珍宝岛自卫反击,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都不是大的战争,相对来说,抗美援朝后,我们已经有75年的和平。
我们返回头再看抗美援朝战争,就会对教员的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员战略,不止管50年,恐怕100年后也有用。
有人会认为,这两年如果发生统一之战,与美日发生战争时,还不到100年。
但统一之战,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与对印、对越来比,算不上大的战争;美日也不敢与我们死磕,所以也算在和平时间内。
如果单纯讨论某件事,没有从历史和将来的维度看教员,不仅片面,也无法读懂教员。
现有人割裂历史,不断抹黑否定教员的功绩,那就没良心了。
建国后,至少三代人处于和平安宁的生活中,而这种生活,立国之战起到作用很大。也有人会说,两弹一星后让西方害怕了,但都是在教员战略决策下完成的,与立国之战有叠加的威慑作用。
2
能被称为“立国之战”,教员并不知道,这也是后来总结的。但同时,教员也不清楚能否打赢,但教员知道,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而且也必须要坚持长打的战争。
当时的美国已经是全球超级大国,比苏联还要强大。
而我们呢,刚刚建国,各项建设百废待兴,谁都不会认为中国能打赢美国,这种“打不赢”的预测,也与历史上中国被列强欺负有关。
在是否抗美援朝一事上,教员曾想到101,但没想到101却称病不出,即使在分析利弊时,也认为我们赢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那时周、彭支持教员的出国作战的策略,但教员却再次陷入孤独状态。
支持的人太少了。
教员虽然力主出兵朝鲜,但教员的压力很大,大多数人认为出国作战不力,他们并没有站在教员这一边。
在出兵朝鲜一事上,教员曾说过“大不了,中国晚解放几年,我们再去打游击”。
说归说,但出兵朝鲜事关重大,谁也无法保证能打赢。
特别是以当时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来说,与美国差距太大了,成为一些人悲观、不看好的理由。
但教员抓住了“气”的关键,我们“钢少气多”,美国“钢多气少”。
教员更看到了,抗美援朝对新中国建设极端重要性,不仅要打,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打赢。
没有抗美援朝战争,后来怎么可能安静下来研制两弹一星,又怎么可能打赢印度、苏联?
特别是长期和平环境,给了我们建设的重要时期,现在我们军力发展,也得益于这场立国之战。
3
现在还有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上抹黑教员,认为死的人太多了,耽误了解放台湾。
这样说法,心歪。
还有人认为,教员让自己的孩子到抗美援朝一线,是为了“镀金”,这纯属扯蛋,用心不良。
抗美援朝战争残酷危险,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要镀金也不能选这样赢面较小的战争,即使选,也该选在后期。
再者说,即使要镀金,早在解放战争,我们横扫蒋军时,完全可以让孩子去。
这些抹黑造谣教员的人,不仅别有用心,不排除是配合外部势力搞“去毛化”。
美国人最怕中国坚持教员思想,他们认为这是中国致胜的武器,很难瓦解的思想武器。
在美国的策略里,只有让中国人丢掉教员思想,通过抹黑丑化教员,搞历史虚无主义,让年轻人对教员产生误解,进而实现瓦解中国的企图。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来源: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