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4日早晨六点,天还没亮,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外就站满了人。有人举着杨振宁照片,有人抱着花束,队伍一直排到马路对面。九点整,灵堂大门打开,人们鱼贯而入,看见杨振宁遗体覆着五星红旗,身上围着学生送的菊花,墙上贴着他年轻时的照片。
2025年10月24日早晨六点,天还没亮,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外就站满了人。有人举着杨振宁照片,有人抱着花束,队伍一直排到马路对面。九点整,灵堂大门打开,人们鱼贯而入,看见杨振宁遗体覆着五星红旗,身上围着学生送的菊花,墙上贴着他年轻时的照片。
翁帆站在最前面,黑衣服上别着白花,手帕擦眼泪的动作反复做了很多次。她身旁是杨家三个孩子,还有几位老人,听旁边观众说可能是西南联大的校友。灵堂里有个花圈写了“学术泰斗千古”,旁边没人认出是谁送的,但听说是杨振宁以前的学生特地从美国赶回来的。
清华学生举着校旗站在队列最后,他们每人领到一本传记,上面写着杨振宁怎么在美国拿了奖,后来又回清华教书的事。有小孩问父亲:“他不回国会不会被骂?”父亲回答:“那时大家吵过,后来他证明自己是对的。”说话时,旁边穿蓝衬衫的爷爷在抹眼睛,说年轻时靠杨振宁的理论研究出了成果。
灵堂角落放着个黑色文件夹,保安不让拍照。有记者说里面是杨振宁的手稿,还有一封给邓稼先的信。两人的名字总被一起念,因为追悼会选在邓稼先当年办告别仪式的地方,灵堂正中间挂着他们学生时代的合影,后面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字,不知是谁写的。
中午时分,送别队伍还在流动。穿校服的高中生举着“科学精神永存”的标语,卖早点的老板推着车在路边,说今天免费给排队的人送豆浆。八宝山附近花店菊花全卖光了,有人问店主能不能拿塑料花,店主摇头:“杨先生喜欢真花,我们早订好了。”
下午三点,翁帆跟着杨振宁棺材最后绕场一周。有记者拍到她扶住栏杆的样子,手抖得厉害。灵堂外电子屏滚动播放他的演讲录像,说到放弃美籍时,底下有人鼓掌,也有人低着头看手机,什么都没说。
送葬车出发时,天空开始掉雨点。路边站满人,举着伞等最后一眼。没人唱挽歌,只有风铃发出细碎声音,混在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里。后来有人说听到杨振宁录音,叮嘱“别弄太复杂”,灵堂布置确实很简单,除了国旗,就是他自己写的论文复印件,钉在墙上像一张张奖状。
当天晚上,清华园出现新情况。学生发现物理楼档案室少了几本旧书,保卫科调监控,查到是位自称校友的老人拿走了。图书馆管理员翻记录,发现这些书里夹着邓稼先1950年的笔记,字迹和杨振宁的有点像,可能藏着什么秘密——不过这个消息第二天就被删了,没人再提了。
来源:小高的科学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