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恋室友居然是暗杀柯克的共同嫌疑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9:38 2

摘要:一颗子弹打穿的不只是查理·柯克的肩膀,还有美国人仅剩的那点“我们还能好好说话吗”的幻想。

一颗子弹打穿的不只是查理·柯克的肩膀,还有美国人仅剩的那点“我们还能好好说话吗”的幻想。

盐湖城清晨,22岁的电工学徒泰勒·罗宾逊把半自动步枪塞进背包,走进保守派大会门口,三声枪响,柯克倒地。

警方先抓错人,再放错人,最后才锁定这个在社媒上几乎隐身的小镇青年。

我盯着那张嫌疑人照片,第一反应:这脸太普通了,像高中走廊里擦肩而过的任何一个男生。

可越普通,越让人后背发凉——原来谁都能被推到极端。

弹壳上刻着“嘿,法西斯,接住”和“Bella ciao”,还有一句嘲讽同性恋的脏话。

左派说这是反法西斯宣言,右派立刻回怼:反法西斯才是新法西斯。

两边隔着屏幕互扔炸弹,没人关心子弹到底从哪把枪里飞出来。

更离谱的是,罗宾逊的亲妈四年前万圣节戴过一顶带极右翼符号的帽子,照片被挖坟,瞬间成了“他全家都是MAGA”的铁证。

我翻完那条推特,只觉得荒诞:一顶帽子能决定一个人的政治DNA?

那我妈年轻时穿喇叭裤,我是不是得改跳迪斯科?

媒体调查说,罗宾逊小时候跟着爸妈给特朗普投票,大学休学后成了电气学徒,同事说他不爱聊政治,只爱聊《赛博朋克2077》。

可案发后,他的Steam账号被扒,有人截图他三年前在论坛里骂过柯克“散播仇恨”。

于是,骂一句=杀人动机,这套公式在热搜上跑得比子弹还快。

最戏剧的转折来了:他的跨性别室友承认,枪响后她按罗宾逊的短信去灌木丛取枪。

两人谈过恋爱,分手后还住同一屋檐。

室友说:“我知道他讨厌柯克对跨性别议题的刻薄,但我没想到他会真开枪。

”一句话,把私人恩怨升级成文化战争的核按钮。

现在,15个在网上拍手叫好的公务员和教师被炒鱿鱼。

保守派欢呼“左派杀人就该闭嘴”,自由派反击“你们天天喊吊死叛徒怎么不先辞职”。

我刷着评论区,感觉所有人都在借一具血淋淋的身体打自己的广告牌。

说到底,罗宾逊既不是左派英雄,也不是右派恶魔,他只是一个在现实里找不到位置的年轻人。

政治成了他唯一能抓住的身份标签,而标签一旦贴牢,人就变成了符号。

符号不需要复杂动机,只需要扣动扳机的那一下。

子弹飞出去那一刻,美国年轻人对“真实”的渴望终于撕破了脸皮——原来我们想要的不是共识,只是确认“我才是受害者”。

下一次枪响前,没人会记得泰勒·罗宾逊原本只是个爱打游戏的电工学徒,只会记得他是对方阵营派来的怪物。

来源:淡泊的阳光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