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得快,凉得更快的3位明星,以前是男神,现在却“无人问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5:34 2

摘要:苏小玎、马可、盛一伦,三个名字,三种“过气”姿势,却凑成同一套娱乐圈生存说明书:爆红是彩票,兑奖期只有180天,没来得及花,风就停了。

苏小玎、马可、盛一伦,三个名字,三种“过气”姿势,却凑成同一套娱乐圈生存说明书:爆红是彩票,兑奖期只有180天,没来得及花,风就停了。

风停之后,有人躺平,有人找伞,有人干脆换赛道。

先说苏小玎。

去年此时,他还是“高启盛”,走路带风,一笑全网打颤。

流量像电梯,把他从18线直送顶楼,结果电梯门一开,他一脚踩空——随地小便、醉酒失态,镜头一张口,观众先皱眉。

热度秒变烫手山芋,品牌方连夜撤海报,剧组把男二改成“男配”。

换别人,可能就原地躺尸。

苏小玎却做了三件小事:

1. 钻进人艺小剧场,在《骆驼祥子》里演“虎爷”,一场戏只有120句台词,他练了300遍,把反派演出“可怜之人”的缝隙。

2. 横店40℃,拍《破茧2》刑警队长,片酬只有网剧S级男主的三分之一,他倒贴健身私教,把体脂降到12%,只为让警服看起来“像第二层皮”。

3. 悄悄注册“玎格表演工作室”,首期只招6个学员,学费一年3万8,他亲自带晨课,微博零宣传,靠口碑招满第二期。

三件事总结成一句人话:把“流量”改写成“留量”,先让专业垫在脚下,再谈抬头看天。

观众最无情,也最讲理——你业务硬了,私德不翻车,就能给第二次眼神。

再看马可。2015年杀阡陌一袭紫衣,雌雄莫辨,微博转发破百万;后来连拍五部古偶,评分一路俯冲,最低2.9。市场最现实,颜值保鲜期一到,观众立刻“查无此人”。

马可干脆把“过气”做成标签:结婚、生娃、直播。

别人直播喊“321上链接”,他先换尿布。

抖音50万人看他给女儿冲奶粉,一边冲一边科普“水解蛋白奶粉怎么选”,单场GMV冲到母婴榜前十。

品牌方笑疯:别人卖的是货,他卖的是“爸爸人设”,精准收割25-35岁宝妈。

直播稳住现金流,他又回头找“尊严”——自导自演《六界传说》,成本800万,自己掏300万,仙侠+奶爸双线并行,剧本第一页写着:“杀姐姐”十年后成了“杀叔叔”,依旧护短,只是要护的人从花千骨变成小女儿。

项目还没开机,预告片在抖音已经剪了20版,点赞破百万。

马可用数据告诉平台:我不是回锅肉,我是预制菜,加热就能吃,味道还新鲜。

最后说盛一伦。

当年《太子妃升职记》一张冰块脸,观众吃“反差萌”,他一天收20个剧本,全是“面瘫太子”。

公司乐坏了:可复制、来钱快。

三年过去,观众审美疲劳,他演技还在原地踏步,片酬从S滑到B,最后连B-都接不到。

换赛道,最难的是先踩刹车。

盛一伦第一步:解约,赔违约金,把“太子”标签亲手撕了。

第二步:零片酬去演现实主义题材《安居》,演一个被房贷压垮的996社畜,开机前跟组体验三个月房产中介,晒得比素人还素。

第三步:成立个人工作室,第一个项目不是拍戏,而是发起#寻找100个素人故事#——微博征集普通人照片,他亲自写人物小传,选10个拍成短片,成本不到50万,播放量却破亿。

观众第一次发现:原来盛一伦会笑,会皱眉,会像隔壁大哥一样在地铁里打瞌睡。

三步走完,他不再是“太子”,而是“故事收集者”。

短视频时代,最缺的不是演员,而是好内容。

盛一伦把“被挑选”变成“我出题”,反向拿捏市场:你们想看什么,我先去拍,拍好了,平台自然带着合同上门。

三条路,三种解法,却踩中同一套底层逻辑:

1. 流量退潮后,专业是唯一的救生衣。

2. 观众不再为“明星”买单,但会为“人设+内容”复合体付时间。

3. 短视频不是降级,是放大器——把长板削尖,一捅就破圈。

所以,别再把“过气”理解成贬义词。

它只是一次系统提示:游戏版本已更新,旧装备失效,请重新登录。

苏小玎用话剧+网剧刷经验,马可拿直播+亲子综艺回血,盛一伦用素人故事换身份,都在证明:娱乐圈没有永远的红,却有永远的“再就业”。

关键是你肯不肯把曾经的光环拆成零件,重新组装成下一程的交通工具。

风停了,有人骂天,有人造帆。

下一次风起,新船先出发。

来源:消费恢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