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战成常态!美军坦克遇瓶颈,该造 “定制款” 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7:42 2

摘要:对重达70吨、宽12英尺的主战坦克而言,城市是最凶险的“栖息地”——高耸的建筑与狭窄的街道,让这些“钢铁巨兽”难以施展。但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镇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常态,装甲部队不得不直面复杂的建筑群战场。当地形无法改变,是否该改造坦克本身?美国陆军是否

对重达70吨、宽12英尺的主战坦克而言,城市是最凶险的“栖息地”——高耸的建筑与狭窄的街道,让这些“钢铁巨兽”难以施展。但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镇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常态,装甲部队不得不直面复杂的建筑群战场。当地形无法改变,是否该改造坦克本身?美国陆军是否已到研发专用城市战坦克的时刻?这一问题正引发军事领域的深度探讨。

“城市战坦克的设计需求,与面向开阔战场的主战坦克截然不同。”迈克尔·麦凯布在6月《装甲杂志》的文章中指出。主战坦克依赖远程火力与速度,“为保留机动性不惜牺牲额外装甲”;而城市作战恰好相反:交火距离极近,机动性体现在过弯与穿行狭窄街道的能力,速度则可让步于最大化装甲防护。此外,城市地形还对坦克提出特殊要求,比如拐角射击能力与高仰角目标打击能力,这些都是传统主战坦克的短板。

历史上,各国军队曾尝试改造装甲车辆适应城市战。二战时期,德国将150毫米榴弹炮安装在四号坦克底盘上制造出“灰熊”突击炮,又在虎式坦克底盘上搭载380毫米火箭迫击炮打造“突击虎”,但二者缺乏旋转炮塔的设计成为致命缺陷。“德军认为主战坦克在城市军事行动中更全能,专门研发城市战装甲车辆是浪费时间、金钱与士兵生命。”二战东线战场历史学家、退役陆军上校道格拉斯·纳什向《防务新闻》表示。近年俄乌冲突中,俄罗斯部署的BMPT“终结者”同样基于T-72坦克底盘改造,配备4枚反坦克导弹、两门30毫米机关炮与两门30毫米榴弹发射器,但本质仍是主战坦克的改进版。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设计师兼绘图员麦凯布则提出全新构想:从零开始设计城市战坦克。防护将是首要目标——采用V型或八边形车体以减少地雷伤害、最大化弹丸偏转,加装笼式装甲抵御无人机攻击。为承载厚重装甲,动力装置将参考推土机设计,优先保证动力而非速度。火力配置上,这种坦克将实现“多口径、多方向”覆盖:主炮塔与侧炮塔/ sponsons 搭配不同口径武器,侧部装备速射炮而非大口径炮,用于拐角射击或向建筑内开火,为步兵推进提供侧方火力支援;舍弃在狭窄街道无法灵活转动的长身管火炮,改用短身管炮,并加装火焰喷射器,防范来自 spider holes 或隧道入口(如地下室窗户、井盖)的底部攻击。

这款坦克可能呈现出“陆地 battleship”的形态,让人联想到20世纪20年代苏联T-35多炮塔坦克。麦凯布认为,“它应借鉴20年代坦克或前无畏舰的多炮塔设计”,但现代技术已解决老式多炮塔坦克的弊端——遥控武器站与无人炮塔的普及,使小 crew 即可操控多件武器,且无人炮塔重量更轻,可前置安装而不影响重心,实现“拐角射击不暴露车体”。同时,坦克将设置侧部与后部逃生舱口,避免仅依赖顶部舱口导致“受攻击时乘员逃生概率大幅降低”。

不过,这种设计面临诸多挑战:火力、防护与机动性的平衡历来是坦克设计的难题,专用城市战坦克还需解决桥梁承重、无人机威胁等问题,小批量生产的高昂成本也令人却步。纳什则主张对现有坦克改造,例如在艾布拉姆斯底盘上加装老式M728战斗工程车使用的165毫米 demolition 炮、推土机铲与机枪,“这种组合几乎能在任何场景使用,不仅限于城市”。但麦凯布坚持,专用城市战坦克的发展势在必行:“没有装甲车辆支援的城市作战对步兵极为危险,而率先研发出专用城市战坦克的一方,将比继续使用主战坦克的对手拥有显著优势。”这场关于“改造还是新建”的争论,本质是美军对未来城市战场主导权的争夺。

来源:何溢诚台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