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10月23日),河南洛阳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兽王驾驶员”招聘视频,开出5万元月薪,要求应聘者驾驶特制车辆进入虎山、熊窝等猛兽散放区,带游客投喂活禽、近距离观察猛兽。截至今天(10月24日)上午,园方称已收到超2000份简历,岗位仅招1
月薪5万招司机,你敢去猛兽区开车吗?
昨天(10月23日),河南洛阳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兽王驾驶员”招聘视频,开出5万元月薪,要求应聘者驾驶特制车辆进入虎山、熊窝等猛兽散放区,带游客投喂活禽、近距离观察猛兽。截至今天(10月24日)上午,园方称已收到超2000份简历,岗位仅招1人,后续将安排实地试岗。高薪背后,这究竟是真实岗位,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游戏?
坦白讲,园方已经确认该岗位真实存在,并非虚构炒作。招聘条件写得明明白白:持C1驾照、5年以上驾龄,还得“胆大心细”、心理素质过硬。日常工作内容包括每天驾驶加固车辆进入猛兽散放区,投喂上百只鸭子等活食,同时全程监督游客不得开窗、投掷物品或做出挑衅行为,并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但问题来了——车辆虽说是“特殊加固”,园方却始终没公开具体防护等级或安全技术参数。我跟几位在文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朋友聊过,国内野生动物园里设这种“猛兽区驾驶员”岗位的,几乎凤毛麟角。此前少量类似岗位多集中在东北或西南地区,月薪普遍在6000至12000元之间。5万元的报价,不仅远超行业均值,甚至比一些一线城市景区管理层或网约车平台区域负责人的薪资还要高出一大截。
公众反应迅速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高风险理应高回报”。一位有8年驾龄的应聘者在社交平台留言:“我开过矿车、渣土车,不怕猛兽,就怕没机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晚,该招聘视频在抖音单平台播放量已突破800万,评论区留言超2万条,其中约六成网友表示“愿意试试”或“羡慕这薪资”。
可质疑声同样尖锐。多位动物行为研究者指出,猛兽散放区本应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频繁投喂活禽可能诱发动物攻击性增强,甚至改变其自然行为模式。更关键的是,若缺乏完善的安全预案,5万元实质上是在为不可控的生命风险“标价”。
对比国外情况,比如南非部分野生动物园虽设有“safari driver”岗位,但从业者需持有专业野生动物操作证书,车辆配备防撞、防攀爬、紧急隔离舱等多重安全系统。其月薪约合人民币3万至4万元,虽高但配套保障体系成熟。而目前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尚未披露车辆安全标准、应急预案细节,也未说明是否为员工购买高额意外险或职业伤害保险。
说实在的,“兽王驾驶员”“最猛司机”这类标签,明显带着流量导向的痕迹。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中小型动物园客流持续承压。据公开渠道可查信息,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去年游客量同比下滑约18%,亟需制造话题引流。这次招聘视频发布后,其官方账号粉丝三天内增长超5万,相关话题直接冲上洛阳本地热搜榜。
这更像一场成本可控的“事件营销”。但问题在于,一旦把高危岗位包装成“网红职业”,就容易模糊安全与噱头的边界。动物园的核心功能是动物保护与公众教育,而不是靠“人兽对峙”的刺激体验来收割流量。
重点来了——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发布的《野生动物展演活动安全管理指引》,凡涉及猛兽近距离接触的项目,必须经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审批,并配备专业兽医、应急处置团队及实时监控系统。截至目前,尚无公开信息显示该岗位已完成相关合规报备程序。若仅凭“高薪”吸引眼球而忽视制度性安全框架,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危及员工生命,还可能引发动物应激反应,甚至导致伤人事件——这种代价,远非5万元月薪所能覆盖。
讲真,把猛兽区开车包装成“高薪职业”,听着刺激,细想却令人不安。高风险岗位当然可以存在,前提是风险可控、保障到位、程序合规。否则,再高的工资,也不过是用金钱为不确定性买单。
来源:洛森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