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当年,他以独特的“海派清口”横空出世,嬉笑怒骂间针砭时弊,幽默风趣中传递观点,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文:狂人鉴史
“北有郭德纲,南有周立波”
这是当年周立波事业如日中天时,观众们对他给予的最高评价。
想当年,他以独特的“海派清口”横空出世,嬉笑怒骂间针砭时弊,幽默风趣中传递观点,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他的演出场场爆满,门票一票难求,甚至曾被拿来与相声界大咖郭德纲相提并论。
然而,就在他事业如日中天,风光无限之时,却突然“消失”了。
曾经的万人追捧,到如今的无人问津,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贫寒出身到“脱口秀天才”——▟
1967年,周立波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作为家里的独子,他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物质的富足并没有给他的精神世界带来足够的滋养。
周立波的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但教育方式却存在很大的问题——过度溺爱,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在这种环境下,周立波渐渐养成了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性格。他天不怕地不怕,做事全凭自己的喜好,从不考虑后果。
乍一看,他就是个被宠坏的“问题少年”,似乎很难和“成功”两个字联系在一起。
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立波接触到了脱口秀表演,并立刻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嘴皮子特别溜,很快就在脱口秀领域崭露头角。
然而,周立波并没有满足于天赋带来的短暂成功。
他当然知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站稳脚跟,必须要有真本事。
于是,他进入上海滑稽剧团,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在那里,他将上海传统的滑稽戏与脱口秀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清口”。
2006年,在好友关栋天的帮助下,周立波重返舞台,首场演出就大获成功。
他梳着油光锃亮的油头,穿着笔挺的西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嬉笑怒骂间针砭时弊,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随着《壹周立波秀》的热播,周立波的事业达到了巅峰。
他与相声界的郭德纲并称“北有郭德纲,南有周立波”,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周立波的脱口秀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离不开他那一张犀利的“毒舌”。
他敢于直言不讳,用辛辣的语言讽刺社会现象,针砭时弊。
他曾这样讽刺某些官员:“他们以为老百姓的钱是大风刮来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他曾调侃房价上涨:“某些人认为老百姓手里钱太多了,连82年的拉菲都涨到6万8一瓶了。”
这些金句让他迅速走红,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平民代言人”,也让他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
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立波的“毒舌”既成就了他,也最终将他推向了深渊。
▛——他亲手埋下“定时炸弹”——▟
细数周立波最出名的争议言论,当属他与郭德纲的“咖啡大蒜论”。
他公然宣称“喝咖啡的”和“吃大蒜的”不能在一起,言下之意就是暗讽郭德纲的相声太过低俗。
这话一出口,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北方观众和相声界人士纷纷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周立波的言论充斥着地域歧视和傲慢自大。
如果说“咖啡大蒜论”只是让他得罪了一部分观众,那么他拒绝上春晚的言论,则彻底将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他声称自己不会上春晚,理由是春晚的观众大多是农民,而他的观众都是社会高层人士。
此言一出,立刻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网友们纷纷指责他“忘本”、“自命清高”,甚至有人嘲讽他“喝咖啡的”看不起“吃大蒜的”,把他之前的话又拿出来调侃了一番。
除了“毒舌”带来的争议,周立波还被曝出曾打瞎岳父一只眼睛。尽管他对此事予以否认,但这件事还是让他的形象一落千丈。
曾经,他的“毒舌”是他征服观众的利器,那些犀利的金句让他声名鹊起。
但随着他变得越来越狂妄自大,这些“毒舌”言论逐渐变了味。
▛——“枪毒案”爆发,沦为“阶下囚”——▟
2017年1月19日,周立波在美国长岛摊上事儿了。
他开车蛇形,被警察拦下,结果从车里搜出了违禁品和枪支。他和同行的男子唐爽一起被当场逮捕。
消息传回国内,立刻引发了舆论的爆炸。
周立波的演艺事业瞬间崩塌,从“脱口秀天才”变成了“阶下囚”,这个转变来得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被保释后,周立波立刻为自己喊冤,声称自己是被一个代号“某某”的人陷害的。
他还爆料说,这个“某某”来头不小,是北方某省原省委书记的前女婿,不仅拥有巨额财富,还藏有大量非法枪支。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唐爽和“某某”的说法与周立波截然不同。
唐爽否认被“某某”收买,并拿出了证据,反驳周立波关于枪支和药品的说法。“某某”也否认陷害周立波,还把矛头指向了周立波前妻胡洁,声称她才是幕后主使。
于是,一场激烈的口水战拉开了帷幕。
周立波、唐爽、“某某”以及周立波的首任律师莫虎,各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真相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经过16个月的漫长审理,最终,周立波因为证据非法被无罪释放。
然而,这个结果并没有让他重获新生。他的演艺事业已经支离破碎,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辉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从“脱口秀天才”到“过街老鼠”, 他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周立波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型案例。他的“毒舌”成就了他,但也最终将他推向了深渊。
周立波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避免因狂妄自大而得罪他人。
聪明的人懂得什么时候该闭嘴,而愚蠢的人总是口无遮拦。
无论身处何地,都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切勿心存侥幸。
成功不应成为放纵自我的理由,名人更应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传递正能量。
▛——后记——▟
周立波如今依然定居国外,过着远离公众视野的生活。
他的故事,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淡忘,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永远不会消失。
信息来源:
来源:枫叶岛ZQC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