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会晤泡汤,特朗普罕见制裁俄两大石油,中国能源将受影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7:03 1

摘要:10月22日,国际政坛接连抛出两枚“重磅炸弹”,原计划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特朗普与普京会晤突然宣告取消,紧接着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10月22日,国际政坛接连抛出两枚“重磅炸弹”,原计划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特朗普与普京会晤突然宣告取消,紧接着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

这是特朗普自2025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首次对俄罗斯推出新的制裁举措,瞬间搅动全球地缘政治与能源市场的神经。

这两家企业掌控着俄罗斯近60%的石油和凝析油产量,其原油出口量更是占到俄出口总量的近50%。

这场突如其来的制裁风暴,为何会让远在东方的中国能源市场捏一把汗?制裁落地后,俄乌冲突的停火曙光又将何去何从?

10月22日夜间,乌克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遭遇的大规模导弹与无人机袭击,似乎早已为当天的制裁行动埋下伏笔。

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袭击造成6人死亡、至少44人受伤,财产损失极为严重,且相关报道均指向俄罗斯与袭击存在关联。

次日夜间,乌克兰首都基辅再次遭遇来自俄罗斯的无人机袭击,现场爆炸声与火灾交织,部分建筑物在袭击中受损。

连续两日的密集打击,不仅让俄乌冲突的烈度持续升级,更让本就艰难的和平谈判进程雪上加霜。

就在冲突局势剑拔弩张之际,美俄外交对话的窗口也突然关闭。

此前双方计划在布达佩斯举行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尽管具体日期尚未公布,但这场会面一度被视作缓解局势的重要契机。

美方急于推动停火以稳定国际秩序,而俄方则坚持自身立场寸步不让,外交途径的失效,最终让制裁成为美国的“破局之选”。

10月22日当天,美国财政部正式亮出制裁利剑,将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及其旗下子公司全部纳入制裁名单。

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在声明中明确表态。

“当前应停止冲突、实现立即停火,鉴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暂未同意结束当前冲突,财政部正采取行动,对为克里姆林宫在冲突中的相关行动提供资金支持的俄罗斯两家规模最大的石油公司实施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制裁不仅瞄准生产端,更在运输与金融环节布下“天罗地网”。

外国金融机构若参与与俄罗斯军工基础相关的交易,将面临二级制裁风险,这意味着任何与受制裁实体的商业往来都可能触发连锁惩罚。

当天,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时,将此举称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对此举表达了明确赞赏:“此举旨在改变当前局势,希望普京能够理解总统本周末提出的停火愿景,即实现就地停火,而这必须成为第一步。”

与此同时,乌克兰驻美国大使奥莉加・斯特凡尼希娜也对制裁表示欢迎,称这是“特朗普政府首次作出对俄罗斯能源企业实施全面制裁的决定”。

但克里姆林宫的态度显然并未被制裁撼动,据报道,俄方近期提出乌克兰需放弃整个顿涅茨克州,作为开启和平谈判的先决条件,而这一要求显然难以被乌方接受。

10月20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就明确表示,莫斯科在乌克兰当前前线是否可能停止敌对行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保持不变。

事实上,特朗普此前长期未对俄罗斯实施直接制裁,他曾公开表示“未来可能实施制裁的威胁是推动和平谈判的重要工具”,但此次将威胁变为现实,反而让双方的立场更加僵化。

这场制裁风暴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对中国能源市场的潜在影响,作为俄罗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中国与俄能源合作早已深度绑定。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达到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而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公司作为俄四大核心石油生产企业中的佼佼者,其对华原油出口占比不容忽视。

可卢克石油不仅在俄罗斯本土拥有庞大产能,还在伊拉克West Qurna 2油田持有75%股份。

该油田可采储量约140亿桶,同时还在开发伊拉克Eridu油田10号区块,这些海外资产的运营状况,同样可能影响其原油出口的稳定性。

在2025年初,美国曾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和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实施制裁,导致俄石油出口短期内出现下滑,国际油价也随之由跌转涨。

此次制裁的对象规模更大、影响力更强,两家企业占俄罗斯石油出口量的比例高达50%,一旦其出口受阻,全球原油供应链将面临显著冲击。

对中国而言,短期可能面临原油进口来源的波动,虽然中俄原油管道运输相对稳定,但制裁可能导致俄方出口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原油定价,最终传导至国内炼厂与消费端。

不过,市场也存在一定的缓冲空间,俄能源与金融研究所的分析指出,俄罗斯石油企业近年来已积累了应对制裁的经验。

比如俄气石油就拥有发达的炼油网络,可将部分出口量转向国内市场,而卢克石油也可能通过调整贸易渠道维持出口。

对中国而言,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格局也能起到风险对冲作用,除俄罗斯外,沙特、伊拉克等也是中国主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国。

且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总量持续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传统原油的依赖度。

但19.6%的进口占比意味着俄罗斯原油供应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国内能源市场的敏感反应。

国际能源署此前的报告曾指出,美国针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措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扰乱全球能源市场稳定。

此次制裁同样面临这样的悖论,美方希望通过打击俄能源收入迫使普京让步,但俄罗斯早已在制裁中探索出替代贸易体系,包括推动与主要能源出口国建立独立的金融和物流渠道。

而中国作为俄能源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贸易中已逐步扩大本币结算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美元制裁体系的影响。

截至目前,克里姆林宫尚未对制裁作出新的正式回应,但从其此前“立场不变”的表态来看,短期内停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制裁撬动局势,但却可能陷入“制裁升级、俄方反制、市场动荡”的恶性循环。

对中国而言,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维护能源供应链稳定,如何进一步优化进口结构、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将成为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课题。

从当前局势看,美俄会晤的取消与制裁的落地,不仅让俄乌停火更加扑朔迷离,也给全球能源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国际油价的潜在波动可能影响出行成本与生活开支。

而这场由地缘政治引发的能源震荡,最终会走向何方,或许还要看美俄在制裁与反制的博弈中,是否能留出一丝外交回转的空间。

来源:沧海旅行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