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阴雨缠缠绵绵下得人心发慌,田里的泥泞能没到脚踝,村口田埂上蹲满了眉头拧成“川”字的老农——“这地湿得能攥出水,麦种撒下去,不是往病菌窝里送吗?”
连阴雨缠缠绵绵下得人心发慌,田里的泥泞能没到脚踝,村口田埂上蹲满了眉头拧成“川”字的老农——“这地湿得能攥出水,麦种撒下去,不是往病菌窝里送吗?”
今年的天气着实反常,秋收过后雨水就没歇过脚,田间一脚踩下去,鞋上能带起两斤泥。望着这黏糊糊的地,我心里直打鼓:这麦种,到底拌还是不拌?
村里的张老五叼着烟卷扯嗓子:“拌啥种?我种了二十年地,从没费过这劲!”可隔壁的李技术员急得直跺脚:“今年敢不拌种,纯属往地里扔钱!”
说实话,往年地干,偷个懒不拌种或许能蒙混过关。但今年这湿得能冒水的地,我心里也犯嘀咕:地湿和拌种,到底藏着啥关键关系?
一、地湿拌种,不是瞎折腾,是给种子穿“铁布衫”
拌种,本质是给种子穿层贴身防护服。 咱人淋了雨还得煮碗姜汤驱寒,把麦种往湿冷地里一丢,不就等于让它“裸奔”闯难关?
雨水多的年份,地里简直成了病菌的“繁殖乐园”。纹枯病、茎基腐病、赤霉病这些让农户头疼的病害,在潮湿环境里长得比野草还疯。
麦种播下去,就像把没打疫苗的娃送进流感高发的教室——能不生病吗?
去年邻村老王就吃了这亏,嫌拌种麻烦没动手,结果麦苗刚出土就成片黄萎、枯死,最后只能翻耕重种,既误了农时,又赔了上千块的种子钱。他后来拍着大腿后悔:“早知道拌种就花几十块,能省几千块损失,说啥也不能省这功夫!”
二、湿土地拌种,好处比你想的更实在
拌过种的种子,就像带了“特种部队”的先锋军,闯劲十足。
- 第一,能“杀出虫害重围”。 拌种剂里的杀虫成分,专盯湿土里活跃的金针虫、蛴螬。这些害虫在潮湿环境里格外猖狂,专啃刚冒芽的嫩根嫩芽——种子刚发芽正虚弱,没“保镖”护着,根本扛不住围攻。
- 第二,能建“病菌防护墙”。 杀菌成分会在种子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把病菌挡在门外。尤其地湿时,这层保护就像给种子搭了间“干爽小窝”,帮它安稳度过最脆弱的发芽期。
- 第三,自带“贴身营养包”。 现在不少拌种剂都加了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能催着根系往深扎。地湿年份里,根扎得深才稳当,既能多吸养分,又能扛住湿涝的折腾。
村里技术员打了个实在比方:地湿拌种,等于给种子配齐了“保镖(杀虫)、医生(杀菌)、营养师(补营养)”,三位一体护着,这钱花得值!
三、湿年拌种,这些学问别踩坑
地湿拌种不是随便搅和两下就完,里头的讲究得记牢。
- 药剂选对才管用:湿年景里,杀菌比杀虫更关键。得挑含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的杀菌剂,专门对付土传病害,再配上噻虫嗪这类杀虫剂,实现“一拌多防”,少走冤枉路。
- 拌种时机要掐准:最好在播种前1-2天拌种,拌完后放通风处阴干,千万别暴晒——有人图省事提前一周拌种,结果药效挥发大半,等于白忙活。
- 播种时机别着急:拌完种不是立马就能播,得等地表发白、脚踩下去不陷泥时再动手。我邻居上个月心急,地还泞着就抢播,结果一半种子烂在泥里,现在正追悔莫及。
结语:拌还是不拌?答案早明了
老辈人常说:“有钱买种,没钱买苗。” 湿年种麦,拌种就是给全年收成上份“定心险”。
这几天天渐渐放晴,我早把拌种剂备妥了,就等地皮稍干,立马拌种播种。村里乡亲们也都拿定了主意——今年全村拌种率估摸着能超九成。大家都懂了:人糊弄地一时,地糊弄人一年。 这多雨的秋天里,拌种就是咱农户跟老天较真的硬底气。
你那儿种麦遇上过湿年吗?有啥拌种小妙招?欢迎来评论区唠唠——雨已经让地够湿了,别再让咱种麦的心跟着“发霉”!
来源:广西农家小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