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想到第一次来怀化,就被这里的山水和热情留住了!” 背着双肩包、带着创业计划书的 95 后青年李阳,在舞水河边的游步道漫步时感慨道。如今,像李阳这样被怀化吸引的创业者越来越多。
“没想到第一次来怀化,就被这里的山水和热情留住了!” 背着双肩包、带着创业计划书的 95 后青年李阳,在舞水河边的游步道漫步时感慨道。如今,像李阳这样被怀化吸引的创业者越来越多。
这座镶嵌在武陵山脉间的城市,正以人文之韵、开放之姿、政策之暖,成为无数人“逐梦启航” 的新选择。
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科学合理;服务人才,竭尽所能……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爱才惜才,怀化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磅礴之势,一座青年群体来怀、留怀就业创业高地正在强势崛起。
国际舞台:陆港架桥,拥抱东盟的 “世界机遇”
放眼当下,正处于全面振兴率先突破关键时期的怀化,迎来产业升级的窗口期,新动能培育的加速期,高质量发展的上升期,有着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沿边,不靠海。近年来,怀化以建设怀化国际陆港为契机,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奋力打开全省对外开放的西大门,由山向海,图强万里。根据《怀化市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怀化外贸进出口总额137.60亿元,增长32.9%。从发展基础薄弱到连续三年外贸增速居全省首位,在激烈的外贸市场中,怀化努力提升竞争力,开放型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在这一重要发展节点,怀化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综合施策,紧抓人才“引育留用”,聚焦用人单位需求、畅通就业信息渠道,深挖优质岗位、强化服务能力,不断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贯通融合,加快构建“人才发展有沃土、产业发展有支撑、企业发展有劲头”的城市人才服务格局。
“在怀化,我们的箱包能更快卖到东盟!” 越南企业家阮文雄站在怀化国际陆港的集装箱堆场前,看着即将发往越南河内的货柜满脸笑意。依托陆港 “铁海联运” 通道,产品从怀化出发,经广西北部湾港出海,7 天就能抵达东盟国家,物流成本降低近 30%。
怀化国际陆港,这座内陆城市 “跨山向海” 的关键支点。自 2022 年开通首趟至东盟的货运班列以来,陆港已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 800 列,货物涵盖箱包、电子元件、农产品等 200 多个品类,目的地覆盖东盟 10 国及欧洲部分地区。如今,陆港周边已集聚箱包、木材加工、电子组装等外贸企业 56 家,其中外资企业 12 家,形成了 “前店后厂、港产联动” 的发展格局。
在辰溪县湖南旭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一款看似貌不惊人的转换器是这里的“明星产品”,它正以每年2.1亿元的出口额,撬动着国际市场的大门。“我们要让世界通过这个‘小窗口’,看见怀化制造的硬实力。”企业负责人刘云告诉记者,他们生产出的转换器耐压、阻燃等20余项指标均远超国际标准,近3年在海外市场实现了“零质量投诉”。
“以前觉得怀化离国际很远,现在才知道这里就是对接东盟的‘前沿阵地’。” 在陆港从事跨境电商的创业者王萌,通过“陆港+电商”模式,将怀化的竹木工艺品销往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去年销售额突破 3000 万元,今年还打算在东盟设立海外仓,把更多怀化好货带出去。”
怀化制造正推动怀化企业“大规模出海”“高质量出海”,当青春热血遇上创新创业浪潮,一批敢闯敢拼的年轻人迸发出无限激情与灵感。
(在怀化市国际陆港货运场,龙门吊起降不停,中老图定班列正在装载箱包、五金工具、竹木制品等出口货物。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敏 摄)
诚意满满:三大 “暖心举措”解创业者后顾之忧
在怀化,你可以是下一位站上世界舞台的“小镇青年”,可以是引领产业变革的科创先锋,也可以是乡村振兴的“造梦者”。
“目前,我们正与公坪镇共同开发一些本土特色产品,通过打造一批农文旅ip开启直播助农……”在芷江公坪镇,李昆伦正架起摄像机,带领大学生青年创业团队,通过抖音和视频号直播带货,帮助本土农产品和特色文创拓展销售渠道。
今年4月,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怀化市委员会联合芷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芷江县公坪镇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怀化“陆港合伙人”2号招募令,通过公开招募高质量项目转化团队和乡村振兴合伙人,推动返乡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政策优惠上,怀化“陆港合伙人”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和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社保补贴等。其中,个人最高可申请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最高可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之和的110%,优先入驻怀化市“陆港创客&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基地的在孵实体符合条件者申请20万元以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免除反担保要求。截至目前已孵化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企业 32 家。
“从提交申请到拿到创业补贴,只用了 3 天!” 刚在怀化人社驿站办完手续的大学生创业者陈曦,对这里的效率赞不绝口。
为吸引更多人才 “回家” 创业,怀化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推出了一系列 “真金白银” 的政策支持,其中 ,怀化“陆港合伙人”、怀化“港培生计划”、“怀化人社驿站” 三大举措,成为吸引青年创业者的 “金字招牌”。
今年5月,怀化首次创新推出怀化“港培生计划”——围绕怀化国际陆港建设,集聚怀化市“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是在产业链上的重点民营企业中,实施的关键岗位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项目。
在2025年湖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系列行动·“湘才留湘”专场招聘现场,怀化以城市形象大使易烊千玺打开话题,短视频迅速引发广大网友关注,浏览量突破100万+,评论区更是被“懂年轻人”“这波安利我吃了”等刷屏。
据统计,自“港培生计划”推出以来,收到意向简历1000份+,首期“港培生计划”与新生代企业家35名学员中毕业于“211”院校的有6人,硕士学历4人,怀化户籍18人,非怀化户籍17人。均享受租房补贴、岗位津贴等福利。
“专业人才“这些政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帮我们解决了 startup 阶段的难题。” 陈曦的新媒体公司专注于推广怀化文旅,通过 “港培生计划” 获得了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创业培训,“现在公司团队有 8 个人,每月营收稳定在 15 万元左右,我已经把户口迁到了怀化,打算长期在这里发展。”
努力打通直通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怀化人社驿站” 在全国首创 “一站式” 创业服务,在火车站、高校、产业园区、核心商圈设立 20 个服务站点,提供政策咨询、补贴申领、社保办理等 “家门口” 服务,求职登记、岗位推介、社保查询、欠薪投诉等13大主体功能和职业指导、失业保险金申领、职工参保登记等56项微服现已初步集成。
(怀化创新推出的“港培生计划”线上线下报名火热,“圈粉”众多青年才俊。)
温暖如家:人社服务让创业者 “宾至如归”
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此启幕,让这座城市的 “颜值” 与 “内涵” 被更多人看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承载着红色记忆,沅江两岸的晨雾如诗如画,黔阳古城的青石板路藏着千年故事…… 文旅走红的背后,是怀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湖南西部生态屏障、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怀化既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交通枢纽,也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 “桥头堡”。
在怀化高新区,本土企业家张建军的生态农业公司正忙着将靖州杨梅、通道黑老虎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当初选择回怀化创业,就是看中这里的生态资源和政策支持,现在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 8000 万元,还带动了周边 200 多户农户增收。”
从文旅融合到绿色产业,从数字经济到现代农业,怀化正打破 “内陆山区发展受限” 的刻板印象。截至 2024 年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 1.2 万户,其中本土青年创业企业占比超 60%,越来越多 “土生土长” 的创业者在这里扎根成长,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怀化,“如家”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在人社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里:为外来创业者提供 “人才公寓”,配套家具家电 “拎包入住”;设立“创业者绿色通道”,针对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等事项提供 “全程代办”;建立“创业导师库”,邀请企业家、专家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指导……2024 年,怀化人社部门累计为创业者解决住房、子女入学、融资等问题超 1200 件,群众满意度达98%。
“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在怀化才算真正安了家。” 来自贵州的创业者吴芳,在怀化经营一家餐饮小店,此前一直担心孩子入学问题。怀化人社部门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帮助孩子顺利进入附近的公办小学,“工作人员还帮我们申请了住房补贴,每月能省 800 元房租,这种‘把我们当家人’的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一项项宏观政策陆续出台,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谋篇布局;一条条精细措施逐步落地,让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毕业生沐浴和煦暖阳;一个个探索足迹深入有力,让毕业生在怀化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怀化“陆港合伙人”2号招募令以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
“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个背着双肩包来怀化的创业者,都能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娟说道。如今,走在怀化的街头,随处可见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在陆港对接外贸订单,有的在古城策划文旅项目,有的在产业园调试新设备。这座城市,正以最大的诚意,迎接每一个逐梦的身影。
“福地怀化,懂你如家” 这不仅是一句邀请,更是怀化对创业者的郑重承诺。在这里,山水与机遇并存,开放与温暖同行 —— 背着双肩包来怀化吧,你的创业梦想,将在这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来源:怀化新闻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