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改口,怂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3:10 1

摘要:10月22日晚,张雪峰在抖音恢复直播,超4万人在线。他在直播中淡定地声称:“回来了,啥事没有,其实一个月之前,我就知道我一个月以后啥事没有,但是网上说得乱七八糟,吵得乱七八糟,没有一个是对的。”

撰文丨张明扬

被封了近一个月的张雪峰终于复出了。

10月22日晚,张雪峰在抖音恢复直播,超4万人在线。他在直播中淡定地声称:“回来了,啥事没有,其实一个月之前,我就知道我一个月以后啥事没有,但是网上说得乱七八糟,吵得乱七八糟,没有一个是对的。”

但张雪峰多半是故作轻松。他在9月初那番被指称“消费爱国”的言论在舆论场上引发了轩然大波,现在只不过是“风声过了”。

不过,张雪峰此次最受关注的言论倒不是所谓的“回应解禁”,而是改口大赞文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他还为文科列举了几个“有很强就业潜力”的新职业方向:网剧编剧、自媒体文案、高端销售……

而在此前,张雪峰曾是中国舆论场上最知名的“文科黑”,最出格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言论如下:

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

如果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昨日之非,今日之是,张雪峰为何改口?

就算他在被封的一个月中,每天研磨下笔,刻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太可能油然而生文科能够“大展宏图”的结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怂了。

怎么理解这个“怂”呢?

怼文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危险。5月底,张雪峰曾经在一场直播中哽咽宣布将“暂停直播两个月,也可能是长期停播”,理由是“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但几天后,他就又高调复出了。

作为“夕阳学科”,文科又有什么势力可言,所谓“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其后果无非是一批远没有张雪峰出名的文科知识分子站出来论战,除了让张雪峰更加出名,似乎对张雪峰也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

你看,他这次的被封也不是因为怼文科,而是因为“消费爱国”。

但此次事件给了张雪峰一个重要教训,或许还得到了什么知情人士的“训诫”,那就是有了“劣迹”之后,他今后不能那么过度高调,最好是“闷声大发财”。

当然,张雪峰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流量生意,“闷声”是不可能的,对“闷声”更有意义的诠释是:别主动陷入舆论漩涡。

而“黑文科”这个话题呢,就是最大的舆论漩涡。张雪峰此番改口,主要的意图恐怕还是与这个曾让他举国闻名的话题做一次彻底的切割。

也就是说,黑文科本身不危险,但由此带来的举国闻名太危险。

回过头来看,张雪峰黑文科的具体发言内容基本都是胡说八道、荒腔走板,但这个大方向也没什么不对。

所谓大方向,文科的衰落是一个全球普遍趋势,并不是中国独有。比如,我最近刚刚开始翻一本曾经很红的书:《我在上东区做家教》。作者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的美国人,典型的顶流文科生,但他的本职工作也无非是在一家私立高中当老师,兼职工作是为纽约上东区富豪的孩子们当家教。

以中国人的立场而言,北大毕业生做家教,显然是“低配”了,哪怕他只是一个文科生。

但张雪峰荒腔走板在哪里呢?

至少有四点。

第一,教育是一个市场,也要符合市场规律,如果很多人真的都笃信张雪峰去读那些所谓的“就业高潜力专业”,那么这些专业的录取难度将大大提升,而那些真正想读文科的学子,反而因为更好被录取而成为受益者。

第二,就中国的当代语境而言,“考公”是压倒一切的。编制面前,人人或许不是平等的,但文科理科之间肯定是平等的。

第三,就张雪峰最爱大谈的“唯就业论”而言,文科当然是不好就业,但理工科也好不到哪里去,在AI大潮的影响下,北美中低端程序员岗也正受到巨大冲击。

前几天有个新闻,亚马逊将在全球裁掉15%的HR岗位,HR当然是文科为主;但没几天,亚马逊又爆出一个更大的新闻,将逐步用机器人迭代掉60万蓝领岗位。

AI之下,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岗位在理论上都是岌岌可危,谁也别瞧不起谁。

第四,也是我最想强调的,在这场文科论战中,无论是张雪峰那一派的人,还是反张的文科知识分子,他们都忽略了一点:文科的衰落并不在于失业,或者有多么难找工作。

以就业的视角看,所谓文科的衰落,更多是收入问题。

无论出于我们身边的经验,还是国内社交媒体里的呈现,文科与其说是“就业难”,不如说是“收入低”。

就此而言,一年多前的那场论战是多么的离题万里言不及义,参与者们要么大谈“读文科没意义、文科没前途”,要么就是通篇“文科对社会是多么有价值,是多么地不可或缺”。

没错,文科当然有意义,文科生在就业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对社会很可能也是有巨大价值的,唯一的缺憾就是:有价值,没价格。

这两者并不矛盾,有价值的人和专业,未必有价格。

所以,张雪峰和反对者们真的都别再拿文科说事了。

但张雪峰怂了,对那些真正想考文科的学子们却未必是好事:没人骂了,所以更难考了。

来源:独角鲸工作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