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四川简阳,赴一场“你逐梦,我护航”的双向奔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4:02 2

摘要:“这里的人才政策实、创业支持足、发展潜力大,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在湖南大学“蓉漂人才荟”专场活动上,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志昊的选择,成为四川简阳人才工作“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这场“蓉漂人才荟”专场推介,不仅是简阳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

(消费日报记者 罗颖 □ 胡禹)“这里的人才政策实、创业支持足、发展潜力大,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在湖南大学“蓉漂人才荟”专场活动上,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志昊的选择,成为四川简阳人才工作“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这场“蓉漂人才荟”专场推介,不仅是简阳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更折射出“天府门户 空港简阳”以人才为钥,让“青春之我”与“城市之兴”同频共振。

湖南大学“蓉漂人才荟”专场活动(图片来源: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翻开2025年上半年简阳人才工作“成绩单”:“双招双引”引进重大项目22个、顶尖人才团队3个,开展招才引智活动91场,招引各类人才1300余人,同比增长18.1%;发布74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清单,集聚全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00余人,签约智能装备、AI大模型等核心领域项目11个,总投资达49.2亿元;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00人次,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497人,增速领跑……数据的背后,是简阳立足“国际空港门户枢纽城市、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四川省丘区乡村振兴示范”发展定位,紧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战略备份基地建设、成都“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锚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1+8+N”“简州英才”政策体系,在“引育用留”全链条上的精准发力,更是“城市与人才双向成就”的生动实践。

精准“引”才 以“需求导向”回应“为何而来”

引才不是“广撒网”,而是“靶向匹配”。简阳的引才逻辑,核心是让“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从根源上解答人才“为什么来”的疑问。

研究生张志昊参加“蓉漂人才荟”专场活动(图片来源: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这种精准,体现在“需求前置”的诚意里。湖南大学“蓉漂人才荟”活动前,简阳系统性收集全市事业单位需求,筛选出13家单位的14个优质岗位,通过成都人事考试网发布,并赴北大、哈工大等高校“敲门推介”,线上线下共计吸引580余人报名,让人才与岗位“提前相遇”。这种精准更藏在“政策随着产业变”的调整中。为让引才与战略同频,完善修订“简州英才”工程及其实施细则等8个政策文件,将创新平台建设奖励标准从最高100万元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探索人才自主认定“指标到企”模式,按照企业层次和贡献分类赋予自主认定名额,进一步突出市场化、实效化人才评价导向,给予大专学历农业职业技能人才最高3.6万元补助,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乡村振兴领域集聚。

华中科技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硕士江蓉的选择,正是简阳“政策追着产业跑、人才围着产业聚”的生动缩影。“当年毕业时,我最看重的是技术能落地、价值能实现的平台。四川空分集团在低温领域的深厚积淀让我心动,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扎根简阳的,是这里‘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配什么’的精准氛围。”如今,她已是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同时担任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液体推进剂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等。研制的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LNG冷能空分装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所研制的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四川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拥有30余项专利。

上半年,简阳通过“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双招双引”模式,成功引进航天材料研发中心、智能装备基地等重大项目22个、顶尖人才团队3个,实现“项目带人才、人才强产业”的良性循环,让人才既能“落地生根”,更能“开花结果”。

系统“育”才 以“成长舞台”回应“如何成长”

引进是起点,成长才是“留才根基”。简阳的育才逻辑,是为不同领域人才搭建专属“成长闭环”,让人才不仅“留得下”,更能“干得好”,解答“如何成长”的时代之问。

简阳城市风貌(图片来源: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简阳市沐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勇,便是简阳搭台育才的典型。2013年,他从重庆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因看好简州大耳羊发展前景、怀揣反哺家乡初心,2015年与妻子放弃城市稳定工作返乡。2019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扶下,李勇顺利成立简阳市沐风养殖合作社,专注简州大耳羊保种繁育。为破解销路难题,简阳又多次组织他参加电商培训,邀请专业讲师授课,还推荐其参与电商交流大会,并搭建宣传平台助力推广。2024年,李勇组建电商直播团队,销售鲜羊肉与速冻羊肉汤,至今已售出2万多单,从“返乡青年”成长为“乡村振兴带头人”。这些成果,源于简阳精准化人才培育体系。今年以来,全市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497人,增速领跑成都县市新城,开展技术培训1100人次,同步实施“五个一批”“赋能聚力”工程,选派120余名干部一线锤炼,开展17期专题培训调训4500余人次。无论是乡土人才、企业骨干等各类人才,都能找到适配的成长路径,干事有底气、发展有空间。

生态“留”才 以“心安之所”回应“为何留下”

引才育才的终点,是让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简阳的留才逻辑,是用“真金白银的硬支撑”加“润物无声的软环境”,回应人才“为何留下”的期盼。

来自山东菏泽的宋彬,对简阳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赞不绝口。2020年大学毕业后,他入职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从青涩学生成长为核心研发团队成员,其所在团队5年来成功研发32个创新产品。“从入职手续办理,到人才公寓入住,甚至后续买房定居的手续代办,都有专人一对一跟进解决,效率超高,让人倍感温暖。”如今他已把家人接到简阳定居,真正实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这背后,是简阳紧扣“立园满园”行动,持续深化“简州礼贤”服务品牌内涵,构建的“园区人才综合服务站+HR服务专员+人才服务专班”人才服务矩阵,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分层分类制定人才服务政策包,常态化深入用人主体开展需求调研、政策宣讲、服务上门,推进“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转变。

此外,简阳还协同组建县市新城人才服务联盟,整合8个县市的83项人才服务、14个科创载体、28个服务载体,推动人才政策“跨域通兑”、服务要素“全域流转”。2025年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走访慰问专家人才902人次,开展职场解压、文化体验、交友联谊等活动70余场,服务青年人才2000余人,高效办结安居等“关键小事”120余项,用“温度”留住人才的“脚步”。

从奔赴各地的诚意邀约,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礼包;从人才与产业的精准匹配,到安心安业的生活场景……简阳正努力让每一位奋斗者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实现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双向成就”。

今日简阳,坐拥“空港之城”的区位优势,汇聚“机遇之城”的发展势能,彰显“幸福之城”的生活品质,展现“奋进之城”的拼搏精神,正以攀升的“人才温度”夯实“发展高度”,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来简阳,与时代同频、与城市共进,共同书写属于未来的精彩篇章。

来源:热点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