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治理单元,是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按照全省乡镇行政区划统一部署,2019年底,成都市乡镇(街道)由375个调整为261个。乡的建制由此结束。为保存历史,留存记忆,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了《成都乡镇简志》。
【栏目介绍】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治理单元,是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按照全省乡镇行政区划统一部署,2019年底,成都市乡镇(街道)由375个调整为261个。乡的建制由此结束。为保存历史,留存记忆,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了《成都乡镇简志》。该志是第一部系统完整记述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市375个乡镇(街道)的简志。这些乡镇(街道)怎么来的?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郫都区红光街道。
地理状况
红光镇东邻犀浦镇,南邻高新区,西邻郫筒街道,北接团结镇、三道堰镇。镇域土地面积31.23平方千米。徐堰河穿境而过,境内长约5千米;沱江河经红光镇,由西向东流至犀浦镇,长约6千米。
▲红光镇远景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
建置沿革
红光镇历史上俗称“高店子”。
1911年以后,取名合兴场。1930年改名合兴镇,1940年8月改为合兴乡,1952年4月正式建立合兴乡人民政府。1958年3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合兴乡红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合作社由此更名为红光人民公社。1984年,红光人民公社改为红光乡。1992年,改为红光镇。2017年6月,红光镇增挂街道牌子。2019年,辖高店、铁门、合兴、金土、金仪、三观6个社区,护国、白云、寇家坝、渔塘坎、宋家林、长生、汉姜、仁和8个村;常住人口18.14万人(不含高校),户籍户数3.02万户、户籍人口6.36万人。2019年12月25日,撤销红光镇,设立红光街道。▲红光街道 图片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基础设施
01
【交通运输】
1993年,红光路中段、合兴街、荷塘路、正兴大道、广场路为主要城市骨架道路。2005年,全镇村村通公路,村级油面路总长25千米,基本实现村级黑色路面网络。2011年,有乡道6条、村道5条,总长131.9千米。2015年,实施村社道路建设工程,完成长生村、护国村等村社道路建设。2019年,启动长白路乡村振兴精品示范路线建设,提升绿化水平和道路景观。境内有成都市五环路、绕城高速、红光大道、成灌高铁,以及正在修建的成都地铁6号线,有轨电车贯穿全境,复合式交通路网逐步形成。▲红光街道街景 图片来源:幸福红光
02
【邮政通信】
20世纪90年代,新建邮电局大楼1座,1997年村村通电话。2000年,安装了10余万米电缆主线。2011年,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营业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500户,移动电话用户7200户,宽带接入用户6200户。2019年,有邮政网点2个,电信网点8个。03
【镇村建设】
1993年,红光镇在老街以北另建新镇,占地面积1.5平方千米。1996年3月,建成面积1.5万平方米的广场。2000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村村通公路。1995至2000年,先后修建工院连接道、工院小区、川工综合市场等,在幸福大道以南规划建设了一个高标准中心村,有农户120户。2007年,向商业银行融资8000万元进行旧城改造。2015年,新建幸福游园、尚景岁月和怡华居3个城市小游园和小广场并投入使用。2019年,白云村、魏家院子建设示范村、示范院落;建设小游园、金蓝湾广场等公园绿地。▲金蓝湾广场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
经济发展
01
【农业】
农业生产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有水稻、小麦、蔬菜;经济作物有花卉、苗木;曾是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成都市郊二线蔬菜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种植大蒜、油菜和养鱼、养蜂为主。1996—2000年,打造4.6千米长的马光堰观光农业产业带,先后引进10余个农业产业化项目。2004年,开始着力打造全兴生态科技园、绿洲花卉园,并以“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发展高效益蔬菜种植和杂交水稻制作。2005年,粮食总产量2万吨,年产各类鲜菜2万吨,农业产业化和生物农业工程企业10余家。2011年,农业总产值1.59亿元,粮食产量3509吨,猪肉产量529吨。2019年,农业总产值1.72亿元。▲红光汉姜万亩稻油示范区 图片来源:郫都发布
02
【工业】
20世纪80年代,全镇稍具规模的工业企业为江光机器厂、红光油厂、浸出油厂3家,年产值不足500万元。1992年,先后引进新兴富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乐百氏(食品)饮料公司等20余家企业。1993年,迈入亿元镇行列,工业总产值3.9亿元。199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2002年,结合城镇建设引进恒通铝品业集团和托普二、三、四期建设项目,是年荣获“四川省乡镇经济综合实力20强”称号。2005年,镇域内有规模以上企业17家,全口径工业增加值7.1亿元,全口径税收2.6亿元。2011年,工业总产值35亿元。2015年,红光镇有镇属、三资、外资、民营及个体工商企业1200多家。2019年,已形成集机械制造、印务包装、食品饮料、生物制药为主体的工业企业产业链。▲2018年,百维广场特色街区(工业设计荟)开街 图片来源:幸福红光
03
【商贸服务业】
1993年,红光镇建成新兴小集镇后,商贸服务业较为活跃。20世纪90年代末起,西华大学、托普大学、成都铁路工程学校等高校相继入驻,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经济区,夜市经济明显。2005年,全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1992年的2%上升到10%。2011年,有大型商业网点12个,城乡集市贸易市场3个。2015年,规模以上商贸、服务业销售收入5亿元。2017年,沃尔玛入驻。2019年,梦桐泉乡村俱乐部获得区“十大名餐馆”荣誉称号。规模以上商贸、服务业销售收入3.07亿元。▲四川农业机械学院(西华大学前身) 图片来源:西华大学档案馆
社会事业
01
【教育】
1956年,创办崇兴乡完全小学,1984年更名为郫县崇兴乡小学,2001年更名为郫县红兴小学校,2012年更名为郫县红光小学。▲红光小学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
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镇内有大学2所、中学2所、小学6所。2011年,有幼儿园13所、中小学校3所、大中专学校6所。2019年,有大中专院校6所,公办小学4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21所。02
【医疗卫生】
红光街道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是镇内最早的医院。2005年,红光镇有医院2所。2011年,红光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个。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南府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40%以上。镇内有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南府医院);并设有卫生院1所,院内拥有40张标准床位,各村均设有1个卫生服务站。03
【文化体育】
20世纪80年代,结合毛泽东同志到红光红色事迹,镇内多次开展“3·16”文艺庆祝、唱红歌等文艺活动。90年代,镇上相继成立秧歌队、腰鼓队、老年体协等,有影剧院、文化站、广播站。2000年,相继开展“歌唱祖国”红歌会、群众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2006年,域内有老年艺术团、秧歌队、腰鼓队等民间文艺团队10余支。2012年,设立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红光辅导点,培训学员100余人(次)。2019年,开展“雏鹰公益”等志愿文化活动,举办2019年成都国际美食节(分会场),播放爱国主义电影54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公益艺术培训、百姓故事会等近百场。▲红光广场上的毛主席雕像 图片来源:郫都发布
04
【社会保障】
20世纪90年代末,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000年,补助10万元为特困户修建新房,建立“一对一”困难群众帮扶制度。2011年,红光街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5万人,参保率达99.8%;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0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万人。2015年,帮扶救助困难群众360人次,发放帮扶救助慰问金18万元,扶持525名残疾人灵活就业。2019年,办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社会保障卡新制卡登记并发放894人,确保符合享受惠民惠农补贴人员100%持社会保障卡并开通金融功能、及时领取相关补贴资金。名胜古迹
据李膺《益州记》载,今红光镇蒋桥村有蜀汉丞相蒋琬宅,宅旁置桥,名蒋桥。
由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的《成都乡镇简志》,是第一部系统完整记述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市375个乡镇(街道)的简志。
来源:成都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