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3日,第43届中国(佛山)陶博会在禅城落下帷幕。当人流散去,展台清空,回望这场国际陶瓷卫浴行业的“风向标”盛会,我们看到的远不止是琳琅满目的新品和纷至沓来的订单。它更像一扇清晰的窗口,透射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其深厚的陶瓷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焕新
就在当年出发的地方,佛山陶瓷,换了个模样。
10月23日,第43届中国(佛山)陶博会在禅城落下帷幕。当人流散去,展台清空,回望这场国际陶瓷卫浴行业的“风向标”盛会,我们看到的远不止是琳琅满目的新品和纷至沓来的订单。它更像一扇清晰的窗口,透射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其深厚的陶瓷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焕新”革命。
本届中国(佛山)陶博会以“革新2.0”为主题,汇聚800多家品牌与3万款新品。与往届不同,除吸睛的品牌馆外,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展区成为新亮点。随着需求方主导产业变革,佛山陶瓷在禅城正呈现三大趋势:从卖产品到卖生活质感,从传统制造到数字赋能,从单打独斗到总部经济。
而这场革命的核心在于,禅城陶瓷,正奋力跳出“砖”的物理局限,向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两端加速延伸。其产业焕新的趋势,已清晰可辨。
禅城是佛山陶瓷的核心发源地。“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佛山”的威名,也正是从禅城开始响彻全球。陶瓷产业的变迁,事实上也是禅城、佛山产业变革的缩影。
从陶博会可以观察,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中心城区,如何点“石”成金,加快推动陶瓷等传统产业更新“算法”,重新“编码”价值创造新逻辑。
换种活法,佛山陶瓷,正在重新出发。
本届陶博会以“革新2.0”为主题。
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周军说,“当前行业不仅缺乏需求,更缺乏信心。”因此,他把本届陶博会定位为“革新2.0”,旨在打造新产品、新趋势的发布平台,推动企业通过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突破同质化困局。
走进今年的陶博会展厅,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单纯的瓷砖陈列墙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完整的“沉浸式体验”生活空间。现代简约、自然侘寂、东方雅集、智能卫浴……参展商们不再仅仅强调瓷砖的耐磨度、吸水率,而是致力于讲述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故事。
“QD瓷砖正战略性地深耕高端酒店工程定制赛道。品牌依托“亚奥理事会官方指定轻时尚瓷砖品牌”的权威背书,结合软瓷等创新工艺,将自然美学与质感肌理融于设计。”QD瓷砖市场部策划负责人彭志强介绍,企业还通过原创场馆展示时下最时尚和潮流的设计,希望通过新材料和流行元素吸引全国终端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注意,更通过打造融合露营、野奢主题的场景化展厅,为客户提供沉浸式体验。这便体现美好生活故事的一环。
在隔壁E02展区,禅城本土企业东鹏控股的展位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收获颇丰。开展几天,东鹏控股品牌策划经理简楚盈接待了一拨又一拨客商,“多个客商都很有意愿和我们的新产品合作。”
简楚盈口中备受追捧的新产品,是本次陶博会东鹏重点呈现的“砖瓦诗赋”与“陶然有器”系列,不仅是文化表达的载体,更是针对高端市场与差异化竞争的“战略产品”。
“我们通过打造这类具有独占性的趋势新品,直接为经销商和设计师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武器’,帮助他们抢占高端客群,从而激发其现场下单与合作的信心和动力。”简楚盈说。
与QD瓷砖一样,东鹏控股也是注重构建沉浸式体验,特意将展位打造成博览馆式的呈现形式,再加上工作人员深度的工艺讲解与文化故事叙述,以此更好地展示产品。“这让客户直观感受到东鹏IW产品的美学价值与品质内核,建立起超越产品本身的品牌情感连接。”简楚盈认为,这种深度互动与生活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合作伙伴的信任感,是推动其合作决策的关键一步。
“我们卖的不仅仅是岩板,而是一种无缝、一体化的空间解决方案。”另一家禅城本土品牌负责人表示,“客户关心的是这块材料如何与灯光、家具、智能家居融合,最终呈现怎样的生活质感。”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石湾镇街道有108家陶瓷业“四上”企业,其中,箭牌、恒洁等品牌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重要份额,从智能马桶到恒温花洒,持续升级“生活舒适感”。
这种转变,标志着禅城陶瓷产业从制造端向服务端和消费端的跃迁。企业不再是冰冷的材料供应商,而是生活方式的定义者和提供者。这背后,是设计驱动、用户中心的产业逻辑在生根发芽,推动着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渗透与融合。
展商正在接待客商。
在展会的“高精尖”区域,数字技术在禅城企业中的渗透无处不在。通过一块屏幕,客户可以实时看到自家设计效果图在不同瓷砖铺贴下的实景;通过VR设备,可以“漫步”于尚未动工的样板间。这不仅是营销工具的升级,更是整个产业链路数字化的前奏。禅城陶瓷,正从“制造”迈向“智造”,通过数字赋能,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重变革。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本届陶博会紧跟时代步伐,通过DeepSeek技术赋能,打造365 天在线展厅——2025线上陶博会(第二期)。
参展企业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65天不间断地展示企业形象与产品信息,与全球买家实现实时互动与沟通。全球买家则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便捷地浏览展会信息,参观虚拟展厅,与心仪的企业进行在线洽谈,完成采购流程。
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办展模式,构建起一个涵盖产品展示、在线洽谈、虚拟展厅、直播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推广矩阵,为陶瓷卫浴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平台,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从智能设计、柔性生产到数字化营销,禅城的陶瓷产业正与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AI等新技术紧密握手。
与此同时,“绿色”与“健康”成为本届陶博会最高频的词汇之一。负离子瓷砖、抗菌釉面、光催化净化技术……各类健康功能性产品层出不穷。更根本的变化在于,众多头部企业开始在展位显著位置展示其“碳足迹”认证、绿色工厂标识和废料循环利用技术。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侯文全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协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通过制定《建筑陶瓷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等举措,助力企业应对成本上涨、环保趋严等多重挑战。本届陶博会上,协会也将持续深化全球合作,全力支持参展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共同构建绿色、智能、开放的陶瓷产业新生态。
而早在去年12月,禅城以“产业链式发展,开园即满园”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为核心,强调通过强强联合促进绿色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该事件体现了禅城区以产业协同为核心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加速低碳经济布局。这不仅强化了区域绿色竞争力,还为打造“禅城可持续发展新标杆”奠定基础,彰显了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这响应了全球的“双碳”目标,更预示着环保不再是企业的成本负担,而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准入证”和“核心竞争力”。可以看出,禅城包括陶瓷在内的产业,正在告别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形象,向绿色、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
陶博会现场人声鼎沸。
陶博会期间,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卫浴总部、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三大展馆人流如织。这种“一展多馆”的模式,折射出禅城陶瓷产业在空间形态和组织形态上的深刻变革。
禅城土地资源有限,早已不适合大规模、粗放式的工厂扩张。其焕新路径是:将生产环节适度外迁或升级,而将企业的“大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结算等总部功能牢牢留在禅城。
陶博会,正是这个“总部经济”生态的集中秀场和资源对接平台。它展示了禅城作为陶瓷产业“中枢神经”的地位,通过会展经济、平台经济,汇聚全球信息、人才、资本和订单,再协同辐射到更广阔区域的制造腹地,实现从“制造车间”到“总部基地”的能级跃升。
如今,陶瓷产业是禅城引以为傲的特色产业名片,已走在全国陶瓷行业的前沿,成为行业先进生产力和品牌价值的代表,2024年规模以上总产值156.16亿元,主要聚集在南庄镇。
按照禅城区发改局编制的《禅城区产业焕新发展规划(2024—2027 年)》,到2027年,禅城争取全区陶瓷行业营业突破300亿元,总部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产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绿色化程度显著提升。
展商们纷纷别出心裁抢订单。
陶博会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禅城产业焕新的决心与成果,但也映照出前路的挑战。如何培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高端品牌?如何吸引和留住支撑产业升级的跨界设计、数字科技人才?如何在城市中心区实现“工业上楼”和“都市工业”的精致化发展?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场展会的细节里。当一块瓷砖不再只是建筑材料,而是承载了设计美学、健康理念和智能交互的复合产品时,禅城陶瓷产业的想象空间便被无限打开。
第43届中国(佛山)陶博会现场。
尽管挑战重重,但陶博会所展现的趋势,已为禅城描绘出清晰的未来产业图景:
一个全球陶瓷卫浴的创意策源地:这里将汇聚全球顶尖的设计力量,持续输出引领潮流的产品设计与空间美学。
一个陶瓷产业的数字化标杆:从研发到营销的全产业链将完成深度数字化改造,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区:“绿色制造”与“健康产品”将成为禅城陶瓷最闪亮的名片,定义行业新标准。
一个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总部基地:成为全球陶瓷产业的信息中心、定价中心、订单中心和结算中心。
第43届陶博会闭幕了,但禅城产业的焕新大幕,正徐徐拉开。它正以“陶”为基,跳出“陶”的窠臼,向着一个以创新设计为引领、以数字绿色为双翼、以总部经济为形态的现代产业新中心坚定迈进。未来的禅城,希望书写的,不再仅仅是“中国陶瓷看佛山,佛山陶瓷看禅城”的规模神话,更是一个关于传统产业与城市共生共荣、焕发崭新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文/禅城融媒记者 戴霖硕
图/主办方提供
来源:佛山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