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0日下午,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质项目展演暨线上观摩培训活动在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举行,央广网同步直播,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铜”享学堂社区教育项目和武汉协和医院“协音赋能·和乐同行”音乐疗愈文明实践项目精彩亮相。
10月20日下午,武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质项目展演暨线上观摩培训活动在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举行,央广网同步直播,江汉区民权街道打铜社区“铜”享学堂社区教育项目和武汉协和医院“协音赋能·和乐同行”音乐疗愈文明实践项目精彩亮相。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打铜社区‘铜享学堂’直播间。”打铜社区党委书记倪娟带着商户、学生、居民代表走上舞台架起直播设备,从一面小小平安锣开始,讲述几代社区守护人用一锤一音敲出“铜”享之路的温情故事。该项目以社区共享直播间为核心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构建起一套可复制、广辐射的社区文明实践体系。截至目前,项目已吸引数十万人次参与线上互动,千余人次走进社区线下活动,成为基层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
“朋友们,在我行医岁月中开过无数张处方。但最特别的一张,写的不是药名,而是一串音符。”伴随着《风吹麦浪》的轻声弹唱,协和医院白鹏医生讲述起一个个在病房中被音乐感染、激励的故事。现场,江汉区青年爱乐交响管乐团老师们拿起混合果实音束、宝思兰鼓、溪水鼓、雨棍、雷筒等新型乐器,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心灵与大脑的“按摩”放松。“协音赋能·和乐同行”音乐疗愈文明实践项目积极探索“医艺结合”模式,以声为媒,用多元化手段将医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深度融合,开展20余场疗愈赋能活动,服务超1500人次,深刻体现对生命的全维度关怀。
近年来,江汉区通过“微光成炬”文明实践项目大赛连续三年孵化培育各类特色文明实践项目,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花楼水塔街道华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华中少年行·汉腔百讲红巷韵”项目通过青少年视角讲述街区繁华、非遗传承、社区治理等文明实践元素;万松街道白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魔法心晴·松间少年成长项目将魔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与趣味实践巧妙融合;常青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有爱无碍 绿创希望”精神康复者社会融入项目帮助康复期精神残疾者获得社会各界的接纳、包容和认可;“安静书桌·‘阅’见‘悦’美好公益课堂”项目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亚心医院“‘心’火燎原”社区志愿者培训项目传递生命救援的火种……
下一步,江汉区将继续大力深化文明实践项目培育工作,发挥特色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辖区文明实践阵地创新工作方式、优化服务内容、提升工作质效,以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赋能基层治理,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来源:两江交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