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党这艘大船,这次真的换上了新引擎。郑丽文的上任,可不是简单换个掌门人那么轻巧,她那一句斩钉截铁的“我是中国人”,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起伏的台政坛,溅起的浪花能湿了每个人的鞋。岛内民众这回是真切感受到,风向可能真的要变了。
国民党这艘大船,这次真的换上了新引擎。郑丽文的上任,可不是简单换个掌门人那么轻巧,她那一句斩钉截铁的“我是中国人”,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起伏的台政坛,溅起的浪花能湿了每个人的鞋。岛内民众这回是真切感受到,风向可能真的要变了。
为啥这么说?你看赖清德那边的反应就明白了。郑丽文当选,民进党当局只是不痛不痒送了个花篮,连份像样的贺电都懒得发。这小心思藏都藏不住,分明是感到了压力,浑身不自在。郑丽文一上来就明确表态,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就是“九二共识”,要想远离战火,就必须坚决反对“台独”。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直接戳破了民进党那些偏离历史事实的论述,也道出了不少台湾老百姓心里最真实的担忧——大家真的厌烦了无休止的政治对抗,更害怕被拖入冲突的深渊。
民调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有调查显示,高达63%的台湾民众对赖清德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不满意,更有88%的人认为两岸之间必须维持畅通的沟通管道。另一份民调也指出,七成受访者能够接受包含“中华民族”在内的“中华认同”。这信号再清晰不过了:要和平、要交流、要安稳过日子,这才是岛内沉默的大多数真正的主流民意。赖清德那条“抗中保台”的老路,在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看来,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就连网红“馆长”到大陆的直播,都让许多台湾网友开始好奇对岸真实的样子,这冰封多年的两岸民间感觉,总算透出点要融化的意思。
但郑丽文和国民党面前的挑战,一点也没减少。家里的事就够头疼的,国民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对她旗帜鲜明的两岸路线心里直打鼓,甚至希望她往回缩,走所谓的“中间路线”。可时代不一样了,国民党要是还像过去那样,只会被民进党定义的“民意”牵着鼻子走,永远找不到北。郑丽文的当选,本身就是基层党员求新求变的最强音,她必须带着国民党走出这个怪圈,勇敢地去引领和塑造民意,而不是一味地迎合。
屋漏偏逢连夜雨,民进党这边还给国民党送了个“神助攻”。萧美琴关于“台湾半导体生态系将赴美投资”的言论,瞬间在岛内炸了锅。这哪是合作?明眼人都看出来,这简直是要把台湾的经济命脉和“护岛神山”台积电连根拔起,送到太平洋对岸去。美国人提出的所谓“芯片制造五五分”方案,更是被痛批为“卖台协议”。这一下,民进党那套“抗中保台”说辞的虚伪性暴露无遗:一边喊着要保护台湾,一边却可能把台湾最核心的产业优势和“硅盾”亲手奉上,这岂不是自废武功?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是饭碗,是未来。国民党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攻击民进党在经济上的无能和对美卑躬屈膝,牢牢占据“守护台湾经济命脉”的道德制高点,无疑能赢得大量中间选民,特别是科技从业者的共鸣。
所以,郑丽文的时间真的不多了。2026年的地方选举转眼就到,这对她和改造中的国民党是一次大考。她不能只停留在口号的层面,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作为。比如,充分利用在野党的优势,强力监督制衡民进党,阻止任何损害台湾核心利益的暗箱操作。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推动两岸民间的交流,从青年、文化、经贸等领域一点点融化坚冰,积累互信。她说过,如果能化解两岸矛盾、推动和平共荣,“我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这份决心,现在需要转化为可见的行动和路线图。
说到底,国民党这块“百年老店”的牌子能不能擦亮,不在于它曾经有多辉煌,而在于它今天能否真正回应台湾民众最迫切的需求——避免战争、发展经济、过好日子。郑丽文把“中国人”的认同和“两岸和平”的诉求直接挂钩,是一步险棋,但也可能是一步激活全局的妙手。在中美博弈加剧、台海风高浪急的当下,国民党如果能证明自己是台海和平最可靠的“稳定器”,是台湾利益最坚定的“守护者”,那么它或许真能迎来新生。否则,历史的浪潮可不会等人,这艘老船要是再找不准航向,恐怕真要被冲得无影无踪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来源:醒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