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坤山耕田》成都火爆上演,湖南花鼓戏闪耀中国艺术节冲刺文华大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3:25 2

摘要:10月23日晚,成都东盟艺术中心灯火通明,掌声如雷。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大型新编古装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剧目在此连演两场。这部植根传统、观照现实的古装轻喜剧佳作,登上国家级艺术舞台,为蓉城戏迷带来了一场视听

一部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戏,一座为湘音沸腾的城。

10月23日晚,成都东盟艺术中心灯火通明,掌声如雷。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大型新编古装花鼓戏《蔡坤山耕田》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剧目在此连演两场。这部植根传统、观照现实的古装轻喜剧佳作,登上国家级艺术舞台,为蓉城戏迷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有专家赞叹:“这部戏充满了民间立场、民间趣味、民间逻辑,是真正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艺术。”

民间喜剧,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蔡坤山耕田》改编自传统小戏《蔡坤山犁田》,由湘籍剧作家吴傲君编剧,著名导演韩剑英执导,作曲家陈耀作曲,青年舞美设计师张滴洋担纲舞美设计,全国戏剧表演领军人才、花鼓戏传承人朱贵兵与梅花奖演员叶红联袂主演。全剧以明朝为背景,讲述了憨厚农民蔡坤山巧遇微服私访皇帝,从而引发“遇饭”“过堂”“散财”“耕田”“施粥”“赏赐”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

作品以湖湘文化为底色,巧妙运用湖湘方言、俚俗俏皮话,塑造出以蔡坤山为代表的湖南农民形象——不怕事、重情义、有担当,生动传递出“做官休问荣枯事,多察民间疾苦情”的为民情怀,被观众誉为“一部笑中带泪的民间喜剧”。

舞台赋形,于程式写意中锤炼艺术精品

在艺术高度的追求上,《蔡坤山耕田》不仅坚守花鼓戏的本体特色,更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多方面实现整体提升,展现出鲜明的剧种风范与时代审美。该剧以精巧的结构、生动的人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功构建起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喜剧世界,被专家誉为“近年来中国喜剧创作的重要收获”。剧作始终围绕“人民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从传统中寻找灵感,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了湖南花鼓戏在新时代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探索精神与实践成果。

在艺术呈现上,该剧在守正基础上锐意创新,舞台节奏明快流畅,表演程式虚实相生。舞美设计以简约写意为基调并极富湖湘特色,为表演留出丰富空间。作品秉持简约朴素的理念,以极具巧思的艺术构思实现“以简驭繁”的效果,节约成本的同时彰显了传统戏曲写意美学的魅力。

剧中朱贵兵饰演的蔡坤山演唱清亮高亢,表演幽默中见风骨;叶红塑造的白李花热烈正直、敢作敢为,二人配合默契,将花鼓戏的喜剧张力与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尤其以“耕田”一幕,演员通过程式化表演(如扶犁、扬鞭、行走姿势),仿似把真牛真犁搬上了舞台,给观众绘制出了一幅生动的春耕图。整部剧制作精良,表演细腻真挚,唱腔优美动听,充分展现了湖南花鼓戏轻松诙谐、极具烟火气的剧种特色,观众沉浸其中,笑声不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载誉前行,湖湘戏曲迈向更高舞台

《蔡坤山耕田》自首演以来屡获殊荣,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旅部“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曹禺剧本奖,2023年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被评为“经典剧目传承演出优秀案例”。

该剧多年来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巡演,自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120余场,所到之处反响热烈,观众评价“接地气、有深度,笑声中见真知”,俨然成为“入湘必看”的文化新地标。其相关演出片段在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单条播放量突破百万,成功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关注传统戏曲。多家媒体称赞该剧“让古老花鼓戏焕发新时代光彩”,实现了艺术价值与市场口碑的双丰收。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全国性的艺术盛会。第十八届文华奖作为此次艺术节的核心评奖活动,是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此次《蔡坤山耕田》成功入围文华奖终评并亮相成都,既是对其艺术品质的再次肯定,也展现了湖南花鼓戏走向全国的自信与实力。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冲刺文华大奖,让这出扎根民间、笑中有思的精品力作,在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金秋十月,湘音动人。《蔡坤山耕田》不仅是一部戏,更是一幅湖湘风情画,一次民间智慧的当代回响。它的成功上演,为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写下了生动的湖南注脚。

来源:潇湘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