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新疆,以前大家总想到黄沙漫天,寸草不生。谁能想到2024年这片土地的粮食产量能达到466亿斤,跟辽宁差不多,甚至超过了江西?去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核心区还试种了千亩水稻,一亩能产650公斤,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说起新疆,以前大家总想到黄沙漫天,寸草不生。谁能想到2024年这片土地的粮食产量能达到466亿斤,跟辽宁差不多,甚至超过了江西?去年塔克拉玛干沙漠核心区还试种了千亩水稻,一亩能产650公斤,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新疆一年才产110万吨粮食,连全国的1%都不到。那时候风沙大,水少,地又盐碱,根本没法种庄稼。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不仅把沙漠变粮田,小麦和玉米的单产还成了全国第一。
为啥非要在沙漠里死磕种粮呢?因为咱们中国人多,有14亿张嘴要吃饭。去年全球有53个国家都闹饥荒,光吃饭不上的就有3亿人。要是粮食不够,国家发展就歇菜。新疆种粮不只是为自己,更是给国家兜底,让咱们的饭碗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治沙这事得从王震将军带人扎根新疆开始算起。那时候没那么多高科技,全靠人工。把麦草扎成方格固定沙子,一圈圈种树,硬是用了40年才围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修了3000多公里的防沙屏障。光是绿洲面积就增加了5万多平方公里。
缺水的问题更头疼。新疆人用了75年,修了671座水库,挖了16万公里的水渠,光是水利工程投入就花了3000亿。连洪水都得想办法存下来,最近四年记录到20次洪涝灾害,去年塔克拉玛干发洪水上热搜那次,水都给引到灌溉系统里了。现在存的农业用水相当于1.4个三峡水库的量。
科技在这几年起了大作用。天上卫星导航播种,地上智能系统控制浇水施肥,无人机撒农药。袁隆平当年研究的海水稻现在真能在盐碱地长出来,比普通水稻收成还高。农机开进地头,农民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了。
新疆现在不仅是粮仓,地理位置也占优势。往后中吉乌铁路和中欧班列一通,从新疆到欧洲能近900公里,还能省8天时间。万一海上运输出问题,陆路通道能直接连上中亚的能源和粮产区,这对国家能源和运输安全太重要了。
从黄沙蔽日到粮食丰收,新疆用70多年证明了啥事都能想办法。沙漠里能种稻,盐碱地能产粮,关键是人得往前冲。现在他们还在继续攻关,搞光伏农业,节水技术,把经验推广给周边国家。
今年的数据已经出来了,柯坪县的粮仓都快塞满了,沙漠边的试验田还在扩大。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两个字:坚持。祖辈治沙,父辈修渠,现在这代人玩科技,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来源:聪明的橙子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