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11,影视飓风把“最赚钱的业务”搬上天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0:15 2

摘要:影视飓风创始人Tim(潘天鸿)近期不断登上热搜榜,与罗永浩对谈、100小时直播荒岛求生等内容频频引来全网热议,而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样对视频制作高投入、甚至不计成本的公司,靠什么赚钱?

不到30岁,靠在B站做视频,如今已经拥有千万粉丝,公司年营收过亿……

影视飓风创始人Tim(潘天鸿)近期不断登上热搜榜,与罗永浩对谈、100小时直播荒岛求生等内容频频引来全网热议,而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样对视频制作高投入、甚至不计成本的公司,靠什么赚钱?

“一款售价99元的黑色T恤,一年时间就卖出20多万件,且六成用户甚至没有关注账号。”Tim日前公布了这组数据,这也让B站“顶流”内容IP发展路径,有了新方向。

Tim意识到,电商早已是为团队带来最大营收的业务,而非大众所熟知的视频商业广告和内容创作,因此电商这门业务已无法再被影视飓风简单定义为“副业”。“我们把电商当作‘品牌业务’,而不是周边。”Tim曾在播客中表示。

而当卖衣服成了一件“正经事”,影视飓风正在试图补齐“基础设施”,放大“规模效应”。

双11前夕,影视飓风正式入驻天猫,开设服饰旗舰店,开启了一场新的品牌化迁徙。

据了解,影视飓风官方旗舰店9月30日正式入驻天猫,10月10日开始上架货品,核心货品有三合一冲锋衣、居家系列内裤,轻薄夹克系列等。

影视飓风电商负责人透露,团队是第一次参与天猫双 11,为此做了非常系统的准备,比如从货品分类、页面优化、搜索投放、客服培训等整个链路上都有做筹备。

“认真做衣服”的影视飓风,刷新了很多粉丝的印象。

Tim最近坦言,曾作为营收基石的广告业务,如今占比已不足10%,而电商业务,尤其是服饰,已成为营收最多的板块。

2015年成立的影视飓风,靠着广告收入走到2021年时,却发现,飘忽不定的广告收入无法支撑日益攀升的设备和人员成本。公司现金流一度只能维持3个月,在经历几天失眠后,影视飓风试探从内容力到产品力的跨越。

一件名为“凉伴”的T恤最先出圈。后续的销售数据显示,大量购买者来自社交媒体的口碑推荐,一些用户甚至不认识影视飓风,购买决策完全基于“抗菌、凉感、速干”等产品力本身。

“我们看到很多人不是因为‘认识影视飓风’才买衣服,而是因为产品本身被用户口碑传播。”Tim复盘时说。这意味着产品力已经跑通,并具备了独立走向更广阔市场的能力。过去一年,影视飓风爆款率达到11%,是周期内传统服装品牌的3倍。

“拍片时,我们讲究结构、节奏、光影,做衣服也是一样。”影视飓风电商负责人向《天下网商》解释道,“冲锋衣防风防水,每一个裁片,拉链的角度,抽绳的方向,都会经过多次试穿和反馈,直到功能与舒适度达到最佳平衡。”

但当产品力得到验证后,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影视飓风电商负责人坦言:“内容电商在前期可以帮我们快速起量,但它的用户结构相对集中,说白了还是偏粉丝向。”他认为,想要验证产品的长期竞争力,必须要在一个更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被检验。

Tim也明确了下一步计划。产品力跑通之后,就应该把基础设施做扎实——供应链和渠道效率的再升级。

天猫成了那个最“自然”的答案。

目前,影视飓风电商销售占比中,淘系占比最大,达到45%。“天猫在搜索场景、会员体系与履约稳定性上能进一步放大这件事的‘规模效应’。”Tim表示。

这背后,有影视飓风团队的深思熟虑。

一方面,影视飓风想要试探更真实的市场水温。

在内容平台,影视飓风的转化逻辑受益于强大的“信任溢出”。但这层IP光环,也模糊了产品力本身在公开市场上的真实实力。

作为一个成熟的电商平台,天猫用户决策更依赖搜索、比价和评价体系。目前,店铺超过一半的成交来自主动搜索,并在持续攀升。这意味着品牌必须学会服务那些对其IP无感的纯粹消费者,让他们“先喜欢上衣服,再认识品牌”——一条与其他平台完全相反的路径。

另一方面,相较于一次渠道迁移和流量扩展,这更像是商业操作系统的全面升级,需要接受全方面的检验。

内容创作追求爆款和快速迭代,而零售是一门关于精细化和稳定性的生意。

电商负责人坦言,最大的挑战是适应天猫“系统化的节奏”。平台的活动周期、库存锁定、发货时效,都对供应链协同提出了严苛标准。“新客占比、退货率、好评复购率”,是这次双11影视飓风在天猫最关注的三个指标。

这倒逼影视飓风完成思维切换:从快节奏的内容电商,转向更注重长期信任关系的品牌经营,也在促成一个内容团队成长为一个专业的品牌零售商。

入驻天猫,对影视飓风而言,最大目标是完成从一个内容IP到一个独立生活方式品牌的进化。

Tim 表示,影视飓风在天猫的产品策略是“产品线经营,而非爆款赌博”。“用好用、靠谱的日常装备,去降低每个人探索生活的门槛。”这是 Tim 对品牌的期待。

据其透露,他们会“把最贵的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用可靠的面料与车缝标准,构筑产品力的护城河。

按照Tim的规划,影视飓风的“四象限内容矩阵”(长/短 × 专业/大众)将作为流量和品牌叙事发动机,在全域负责启发兴趣、建立认知,“而天猫则成为唯一的‘官方承接口’,将内容影响力高效地转化为可沉淀、可运营的品牌资产。”

对比天猫海量的服饰品牌,影视飓风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其定义和传递产品价值的能力,即“内容叙事力”。

在规划中,影视飓风在天猫的内容策略分为两条线:一条线,塑造品牌感。用电影级的质感,传递品牌理念与价值观,回答“我们是谁”,传递“把人往外推一点点”的精神内核与品牌理念。

另一条线,驱动转化。用产品经理般的严谨,拆解功能卖点、适用场景与人群,回答“你为什么需要它”。

天猫正在为这套内容打法提供实现长期价值的土壤。

作为一个占据线上服饰销售主要渠道份额、新锐与成熟品牌都能找到高速增长路径的平台,其用户生态,天然适合做长期运营和复购沉淀。

“长期主义不是情怀,是迭代频率和问题响应速度。”Tim 认为。因此,影视飓风会重视将会员权益与内容相结合,通过早鸟测试、工厂探访、面料课堂等,让用户看得到“版本变更日志”。影视飓风今年还计划扩建直播兼拍摄影棚、自建版房中心,不断提升电商基础设施。

作为主流电商平台,天猫拥有最广泛的消费人群和最成熟的商业基础设施。同样需要新鲜、高质、能自带流量和故事的品牌,来激活整个生态。momordica旗舰店、weflower鞋类旗舰店等品牌也相继加入天猫,并在双11首日开售就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新锐女装品牌Mefur更是在本次双11开卖首小时即翻倍增长,首次直播羽绒服单品破万件,平台生态的繁荣,更能激发其中优质品牌的向阳发展。

当顶流内容与头部平台碰撞,未来无论是平台级的营销合作,还是基于用户数据的C2M反向定制,都将是一场值得期待的内容力与经营力的深度融合。

影视飓风正在为所有内容IP的商业化提供探索样本,对于新的未知领域,影视飓风的应对是“调整心态”。

“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当成一次系统化的创业,而不是周边的延伸。天猫看重的是产品力、供应链和复购,如果你理解了这个平台的生态,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来源:天下网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