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设计院没图画时,工位上的 “生态系统” 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彩。有人在招聘 APP 里 “狩猎” 新机会,有人在规范堆里 “修炼” 考证技能,有人在股市 K 线里 “博弈” 财富自由,还有人在给领导织毛衣的节奏里 “编织” 职场人情 —— 这些看似荒诞的工位日常
当设计院没图画时,工位上的 “生态系统” 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彩。有人在招聘 APP 里 “狩猎” 新机会,有人在规范堆里 “修炼” 考证技能,有人在股市 K 线里 “博弈” 财富自由,还有人在给领导织毛衣的节奏里 “编织” 职场人情 —— 这些看似荒诞的工位日常,实则是设计院人在行业变局中的 “生存演化”。
“刷招聘 APP 已经刷了一年”—— 这类设计院人堪称 “职场侦察机”。他们表面上在工位上 “摸鱼”,实则在暗中收集行业情报:哪些设计院还在招兵买马,哪些新兴领域(如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有岗位缺口,甚至连不同企业的薪资结构、加班强度都摸得门清。
他们的 CAD 界面永远停留在 “放大缩小” 的动作循环里,实则后台早已打开了猎聘、BOSS 直聘的隐藏窗口。有人调侃他们 “摸鱼摸出了职业规划师的水平”,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一次简历的更新,都是为 “被优化” 那天准备的 “逃生舱”。
与 “侦查员” 的外放不同,「考证卷王」的摸鱼是 “不动声色的内卷”。他们会在工位上摆出一摞摞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表面上是 “难得清闲看看书”,实则在为一建、注册建筑师考试默默蓄力。
“打开规范” 的动作背后,是对行业现状的清醒认知:当项目越来越少,“证书傍身” 成了设计院人最后的 “硬通货”。有卷王坦言:“现在画图的技术不值钱,值钱的是能盖章的资质。”
评论区里 “给领导织毛衣”“接私活画施工图” 的神人,属于设计院的「副业斜杠侠」。他们把设计院的闲时变成了 “创业孵化器”:有人在工位上偷偷运营设计自媒体,靠分享画图技巧月入过万;有人承接小型家装设计,把甲方的需求变成了 “外快来源”;甚至有人在摸鱼时研究股票、基金,把设计院的 “低薪困境” 用资本市场的收益来填补。
对他们而言,“没图画” 不是危机,而是 “搞钱窗口期”—— 毕竟,当主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副业刚需” 早已成了设计院人的共识。
“删.bak 文件”“给孩子涂色的图纸”“在楼下摸鱼到下班”—— 这类「摆烂哲学家」的摸鱼,带着一丝黑色幽默的反抗。他们不是真的躺平,而是用荒诞的行为表达对行业现状的不满:
项目反复修改却不给钱?那就 “假装画图” 到下班;降薪裁员成常态?那就 “研究人生哲学” 规划退路;忙闲不均两极分化?那就 “带薪摸鱼” 平衡心理。他们的摸鱼,是对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的行业逻辑,最温柔的抗议。
这些工位上的 “物种”,本质是设计院行业转型期的缩影:
有人选择 “逃离”,通过招聘 APP 寻找新土壤;有人选择 “深耕”,用考证提升自身不可替代性;有人选择 “破圈”,靠副业构建多元收入结构;有人选择 “躺平式对抗”,在荒诞中寻找心理平衡。但无论哪种 “演化路径”,都指向同一个真相:设计院的未来不在 “等项目”,而在每个工位上的人,如何把 “没活的时间” 变成 “增值的资本”。
来源:带你了解设计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