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工和核聚变看似不搭边,最近却成了A股的“黄金组合”。有企业靠这双赛道业务,上半年订单直接涨了34%,但不少蹭热点的公司只是喊口号。其实真龙头藏着关键逻辑:它们手里的“技术工具箱”能在两个赛道通用,军工是稳赚的基本盘,核聚变是未来的增量。筛出8只实打实业内标的
军工和核聚变看似不搭边,最近却成了A股的“黄金组合”。有企业靠这双赛道业务,上半年订单直接涨了34%,但不少蹭热点的公司只是喊口号。其实真龙头藏着关键逻辑:它们手里的“技术工具箱”能在两个赛道通用,军工是稳赚的基本盘,核聚变是未来的增量。筛出8只实打实业内标的,拆透背后的关联逻辑,比瞎追概念靠谱多了。
先搞懂核心:不是硬凑概念,是“一套技术吃两碗饭”。这俩赛道的核心需求高度重合,就像共用一套装备:军工要的耐高温材料,核聚变装置内壁也得用;军工的精密控制技术,刚好能调节核聚变的能量输出;甚至武器的精密加工工艺,能直接造核聚变核心部件。比如能抗2000℃高温的钨铜材料,既能做导弹外壳,又能当核聚变的偏滤器,技术改改参数就能复用,研发成本比单做一个赛道低一半。
这8只龙头分三类,每类都有实打实的业务支撑:
第一类是“材料硬通货”,两边都抢着要
- 安泰科技:做军工的高温合金和稀土永磁材料,早就给导弹发动机供货,现在把抗辐射钛合金卖到核聚变院所,上半年相关订单涨了50%。
- 哈焊华通:焊接材料是军工和核电的刚需,给舰艇做的耐高温焊接技术,直接用到核聚变装置的管道连接上,军工业务占比超40%。
第二类是“部件顶梁柱”,技术互通性强
- 合锻智能:高端成形装备本来服务航空航天,给军工做结构件的技术,改改就能造核聚变用的压力容器,订单已经落地中科院项目。
- 中国核建:全球唯一连续40年造核电的企业,国内32台在建核电机组大半是它承建,还深度参与国际核聚变ITER项目,光2025年新签合同就超1100亿。
第三类是“能源技术派”,绑定长期需求
- 国电南自:给军工做应急储能设备,把稳定控能技术用到核聚变能量调节上,既吃军工稳订单,又占核聚变赛道先机。
- 西部材料:军工用的钛合金管材技术成熟,现在给核聚变装置供冷却管道,两边业务毛利率都稳定在25%以上。
- 久立特材:特种不锈钢管是核电核心部件,军工舰船的管道订单占比30%,核聚变领域已和核动力研究院达成合作。
- 宝钛股份:钛合金材料垄断军工高端市场,核聚变用的耐高压钛部件已小批量供货,技术壁垒别人3年都破不了。
这些公司能站稳脚,靠三个硬逻辑:军工是“压舱石”,像中国核建的核电工程业务每年稳赚几十亿,能托住基本盘;核聚变是“加速器”,现在虽然只赚几千万,但一旦商业化,市场规模能翻十倍;技术互通是“护城河”,一套技术改改就能跨赛道用,比从零研发的企业省太多成本。
要避开三类“伪龙头”:只给军工做小零件、提一句“关注核聚变”的;军工业务亏损、全靠概念撑股价的;没有实质订单、光靠研报吹票的。真龙头得像中国核建这样,两个赛道都有核心业务和实单,估值还没超行业均值。
现在的双赛道股,就像十年前的新能源龙头,先靠主业稳身,再靠新技术卡位。军工保证短期不亏,核聚变打开长期空间,这种“稳中有进”的逻辑,比纯概念股踏实多了。
来源:雨中观绿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