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还在说“7nm不可能国产”,今年华为麒麟9000S已经装进Pura 70的口袋里了。
你有没有想过,美国越卡脖子,我们反而越把脖子练硬了?
去年还在说“7nm不可能国产”,今年华为麒麟9000S已经装进Pura 70的口袋里了。
不是运气,是真刀真枪地把每一块短板都补上了——光刻机不行?
我们自己改DUV,四重曝光+AI校准,旧机器干出新活儿;光刻胶被日本垄断?
南大光电的ArF胶,已经在中芯国际的产线上跑通了;连激光器用的氖气,有研新材都能做到99.9999%的纯度,以前谁敢想?
你以为ASML的光刻机是唯一解?
错。
上海微电子的28nm浸没式DUV原型机,套刻精度只差ASML零点三个纳米,双工件台全是自研,2025年就要交付。
这不是追赶,是绕道超车。
美国禁的是新机器,可没禁你把旧机器改出花来。
华为和中科院搞的智能校准系统,成本不到新机的八分之一,却让老设备精度飙升40%——这招,叫“以弱胜强”。
更狠的是供应链的反杀。
长江存储的Xtacking 3.0,192层NAND良率干到92%,比三星还稳;中芯国际宁波线,全自主40nm RF-SOI,给华为的射频芯片供货,美国想断?
断不了。
长鑫存储没被拉进清单,不是因为美国心软,是因为美光30%的营收靠中国市场,真断了,自己先失血。
你看到的是芯片,我看到的是人。
是上海微电子的工程师在实验室熬了三年,就为把一个工件台的震动误差压到1.8nm;是南大光电的团队,把光刻胶配方改了217次,终于让日本企业闭嘴;是中科院的算法工程师,用AI把机械误差当变量算,像教机器人下围棋一样,教会光刻机“自己纠错”。
美国以为封锁能逼我们投降,结果逼出了一个闭环。
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全链国产化不是口号,是每天早上六点的产线开机声,是深夜实验室的咖啡杯,是工程师对着数据说“再试一次”。
现在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降了28%,本土采购占比升到37%。
这不是数字,是无数人用时间换来的底气。
美国芯片三巨头中国区营收暴跌42%,裁员15%,他们不是输在技术,是输在低估了中国人“不靠你也能活”的决心。
未来两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会变成两个系统:一个还是老派的,依赖ASML、依赖台积电;另一个,是中国自己建的,用国产光刻机、国产材料、国产设计,跑出一条不依赖西方的路。
这条路不完美,但真实、滚烫、有血有肉。
别再说“我们落后十年”了。
你看到的是差距,我们看到的是路。
而这条路,是用无数个“不可能”堆出来的。
来源:山顶尽情欢呼的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