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普科技港股IPO招股认购超7590倍,年内香港主板最热新股,“中国版Palantir”做对了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19:01 1

摘要:2025年AI赛道迎来了爆发,一时间算力层、大模型、应用层争奇斗艳,谁才是最具想象力的方向?美股市场给出了一个答案:过去2年,大数据与AI平台软件巨头Palantir(PLTR.O)的股价飙升27倍、估值高达564倍,远超特斯拉、微软、Alphabet(谷歌母

2025年AI赛道迎来了爆发,一时间算力层、大模型、应用层争奇斗艳,谁才是最具想象力的方向?美股市场给出了一个答案:过去2年,大数据与AI平台软件巨头Palantir(PLTR.O)的股价飙升27倍、估值高达564倍,远超特斯拉、微软、Alphabet(谷歌母公司)这些知名公司。

估值反映的是市场对于一家公司未来的预期,业成长性越好,估值就给的越足。显然,Palantir就是这样一家。

说起Palantir,在美股可是大名鼎鼎。该公司基于全面的产品矩阵与高度定制化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业绩高增,是AI 落地企业决策场景的一个典型标的。2023年至今,公司市值飙升至4300亿美元,成为美股科技市值前十公司,证明了深耕企业级 AI 应用能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无独有偶,将视野跳转到中国市场,被称为“中国版 Palantir”的滴普科技,预计10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剑指“企业级大模型 AI 应用第一股”。公司计划全球发售2663.20万股,每股定价26.66港元,预计募资额为7.10亿港元。公开发售已于23日中午结束,市场消息透露,公开发售部分获超过23.9万人认购,录得7590倍超额认购,超购倍数已超过今年9月9日上市的大行科工(02543)的7557.4倍,成为香港史上超购第二大新股;认购数量更是高居今年港股主板第一。

滴普科技和Palantir的业务逻辑很像:凭借“数据-模型-应用”全栈能力深耕企业级 AI 应用,驱动了业绩高增,是中国版企业级 AI 应用的潜力标杆。Palantir珠玉在前,滴普科技的潜在市值空间,无疑很有吸引力。

01

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的长坡厚雪

过去国内SaaS行业的生意难做,因为很多企业对软件并没有刚需,IT支出结构一直是硬件大于软件。只卖软件产品,避谈服务,很难打动人。

不过随着“AI+大数据”的发展,据IDC调研,超过50%的中国500强数据团队希望在未来一年内部署AI Agent,AI应用的春天终于来了。有一说一,AI算力和模型的通用能力虽强,但在专业领域会产生幻觉。整合好企业的专属数据,并打造面向业务的AI应用能力,方能体现真正的商业价值。

来看大赢家Palantir是怎么做的:其通过自研的AI平台AIP,使得AI应用从一开始就与业务深度相关;同时,派遣工程师嵌入客户的业务流程,以深度定制化实现价值绑定,构成了独特的护城河。

据Q2财报,Palantir调整后的经营利润率高达46%,净利润率为33%,自由现金流利润率高达57%。这也刷新了市场的传统认知——AI应用深耕具体场景,既能做大更能赚钱。华尔街给予高达564倍的估值,并非源于短期的炒作狂热,而是一种对“稀缺资产”的战略定价。

当前,国家力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政策利好频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市场规模达386亿,预计2029年突破2394亿,年复合增长率44%。产业规模如此庞大,To B赛道无疑是长坡厚雪。

在任何时代,应用层的机会都远多于系统层,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微信、淘宝、抖音等超级APP,商业价值并不逊于安卓系统,AI时代也该如此。

站在当前时点审视,滴普科技的业务既契合国家的战略方向,也踏准了AI应用爆发的节奏,自身价值得以放大,有望实现“赛道稀缺性+标的成长性”的双重共振。

02

AI解决方案成核心增长引擎

据聆讯后资料,2022-2024年,滴普科技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5.5%,2025上半年更是实现收入1.32亿,同比增长 118.4%,呈阶梯式增长态势。

业务规模放量带动了毛利率水涨船高,从2022年的29.4%提升至2024年的54.4%,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55.0%。背后是髙毛利业务(尤其是结合了数据平台和大模型能力的解决方案)占比提升,从2021年的51%增至2023年的74%。

虽2024年账面有亏损,但剔除相关非现金因素后,经调整净亏损率大幅收窄。“估值溢价转化为会计亏损”是高速成长科技企业典型特征,伴随着行业高景气,利润回正的确定性很高。

公司的研发投入同样慷慨,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420万、8230万、8140万。随着收入放量,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从2022年的93.7%降至2024年的33.5%,反映出快速增长的营收正在覆盖研发成本,研发与商业化落地达成了很好的平衡。

细究收入的高增长,源自客户数扩大+单客户价值提升。2022年-2025年6月30日,公司客户数从129家增至283家。客群覆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多个垂直领域的领军企业——通过深耕不同领域,公司既深化了自身能力,也吸引了新客户,形成技术与商业化自强化循环。

另一个细节是,每名大客户的年均收入贡献,从2022年的380万增加至2024年的480万,印证了其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了实打实的效益。

细看了一下公司的收入结构,有一个战略转型:今年上半年,传统优势业务FastData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贡献营收0.59亿,占总营收的44.7%;代表未来方向的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营收0.73亿,占比升至55.3%,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这一转变,折射出滴普科技已从一家数据智能服务商,蝶变为以AI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以2024年的收入计,滴普科技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排名前5。显然,在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中,公司率先拿下了一张入场券,足以在蓝海中畅游。创始人赵杰辉曾打过一个比方:“C端市场就像在草原上猎杀羚羊,稍不留意就会被大厂围剿,反观企业级大模型市场,则是在深海里撬贝壳,每个贝壳里都有珍珠,撬得快就能吃饱。”

滴普科技的核心成员大都来自华为、阿里、IBM,创始人赵杰辉是To B行业老兵,曾是华为核心技术专家及核心路由器领域团队负责人,还担任过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等职。联合创始人杨磊同样是华为老兵。

截至 2025 年 6 月,研发团队共 147 人,占员工总数的44.3%,技术底蕴很深厚。2024 年公司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TOP50”等称号,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平台也已获得大模型与算法“双备案”,在政策合规层面具备一定壁垒。

公司的投资方包括高瓴、五源资本、IDG 资本、浦银国际、BAI 资本、招商局创新基金等机构。为何获得了顶级资本加持?

当前行业正从“验证模型”迈向“规模商用”,市场需要商业价值确定的AI公司,To B赛道的确定性最高,而滴普通过了大客户验证,释放出客户增加+持续复购的信号,并将通过IPO实现估值兑现、融资补血与信任锚点占位,因此天然具有资本吸引力。

03

FastData+FastAGI 构建独门利器

滴普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FastData Foil数据融合平台”“Deepexi企业级大模型平台”两大基础设施,实现Data+AI深度融合,并构建了两大核心产品——FastData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FastAGI企业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前者帮客户提供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治理;后者帮客户训练专属模型、开发AI应用。这种基于信任、粘性的持续合作,所产生收入的稳定性、价值量一点都不比SaaS订阅收入低。

缺乏企业自有场景的规则锚点,是行业模型最棘手的难题,导致大模型幻觉问题在场景中被无限放大,出现答非所问。

滴普科技给出了自己的解法:第一步,以Deepexi企业大模型为基础,注入行业数据,训练出专门针对某一领域的Deepexi-RM模型(相当于给通用AI装上企业知识库);第二步,通过FastAGI解决方案,将训练好的企业模型转化为“AI业务员”,精准处理诸如合规审查、供应链优化等具体业务。

以“灯塔客户”中国海城为例,滴普科技基于FastData 解决方案处理的脱敏训练数据,依托Deepexi平台的行业特定能力及制造行业公开知识库,构建了中国海诚本地部署的定制化企业专属大模型。

该模型汇集了近千份专业技术文件构建完备知识库,生成包含语料切片、问答组及标准图形的庞大语料库,能够处理文本、图像、表格及公式,支持文件分类、版面分析及图像与公式识别等应用。实测显示,系统在图纸合规性审查中达成90%准确率,AI模型能在5秒内响应专业咨询。

这标志着,认知智能已突破制造业“硬壁垒”——中国海诚过往数十年的工程智慧,转化成了可计算、可追溯、可进化的数字资产。

滴普科技与中国海城合作的示范效应,带来同行业的持续订单:公司基于行业实践知识(Know-how)与大模型工程能力,能做得“很深”解决直接的问题,带来老客复购、新客拓展的双重保障。

04

“中国版Palantir”做对了什么?

滴普科技的业务模式,与Palantir有颇多类似之处。

Palantir建立起难以超越的竞争壁垒,核心在于两大护城河:数据本体论(Ontology)和高度定制化的服务模式。

例如,Palantir沉淀了一套可复用的“本体IP”,通过结构化的语义模型,把分散的数据组织起来,使其在业务流程中能够被理解、连接和使用,避免了孤立的数字堆积。

SaaS公司大多追求可快速复制的标品,Palantir却选择了高度定制化路线。据报道,口罩期间,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与其合作,将患者数据和医疗资源整合,提高了40%以上的分发效率。

真正让Palantir起飞的是2023年推出的AI平台——AIP。核心是将大语言模型(LLM)集成到公司的私有操作网络中,直接为客户的业务数据和流程提供服务。换言之,将AI从单纯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直接执行任务的行动者。

深度集成和定制化服务,带来了极高的客户粘性。AIP发布后,Palantir股价也开启了长牛之路。

滴普科技展现出了与Palantir相似的核心能力。公司2018年以数据治理业务起家,推出FastData企业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同样解决了“数据孤岛”、业务融合的痛点。在合规和安全方面,公司的安全防护体系可以覆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内容合规等领域,并支持模型私有化落地。

滴普科技所遵循的“数据层实现多模态融合治理、模型层推动AI与业务无缝对接、同时兼顾企业级安全”的业务逻辑,与Palantir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后者正是依托Foundry数据平台、AIP人工智能平台及本体建模能力,系统性地解决了多模态数据融合、AI业务化落地与安全合规等核心问题。

大模型AI应用的胜负手,不在于参数竞赛,而在于产业毛细血管的渗透力。这是一个厂商长期忽视的领域,Palantir和滴普科技都做到了。他们没有拘泥于SaaS、标品、经常性收入这些条条框框,而是破解了“能不能在高压力、高复杂度的真实战场上,把事情做成”的难题。

构建数字空间的动态业务本体,需要大量的行业知识(Know-how)和实践积累。你要理解一家石油公司的钻井流程,也要懂得一家制药公司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这种深度认知无法通过短期内招聘来解决。

Palantir多年深耕极端复杂场景,才有了庞大客户群。滴普科技也是采取“灯塔客户辐射”模式,通过与领先企业的合作积累垂直行业落地能力,再吸引同行业新客户。如2021年服务深圳消费零售灯塔客户后,4年获取32家同行业新客户;2023年合作中国海诚后,2年新增26家制造业客户。

一句话,To B实际上是一个持久的信任过程。滴普科技依托“技术硬核+场景深耕”的优势,形成了技术与商业化自强化循环:客户用得越多→ 系统沉淀的经验越多 → 数字镜像越精准 → 决策支持能力越强 → 客户越依赖 → 客户用得越多……这是一个强大的正向飞轮。

中国制造业的复杂性堪称全球之最:39个工业大类、525个小类,每个场景都是独特的数据迷宫,也是价值金矿。这种生意的想象空间和利润率,不比模型层乃至算力层差,也是滴普科技未来业绩的源头活水。

05

全新的估值逻辑

AI细分赛道先后出现了不少大牛股,但国内的AI应用方向却尚未诞生。从时间轴看,AI基建完成后,AI应用会站到舞台中心。

复盘过往,AI 巨头频繁画大饼,真正实现商业闭环的凤毛麟角,滴普科技率先实现了AI商业化落地,并构建出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放大的增长逻辑,具备了AI牛股的基因。

2023年以来,Palantir的股价飙升2737%、估值达564倍。对比来看,特斯拉股价涨幅260%、估值248倍,微软股价涨幅113%、估值37.5倍,Alphabet涨幅186%、估值26.5倍。换言之,美国市场给了Palantir所有科技大公司里最高的估值。

美股机构的价值发现能力强,高估值昭示了机构认可的投资方向。当前的4300亿美元市值,是对其独特护城河和未来潜力的一种定价,相信其在企业级AI赛道上拿到了一张通往终局的地图。知名投行WedBush分析师Ives甚至暗示,Palantir可能成为“下一个甲骨文”,未来几年内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值。

Palantir的商业潜力,也为滴普科技的前景提供了具象化的参照体系。中国能否诞生自己的Palantir?答案逐渐清晰了:滴普科技作为“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是港股中最有望复刻Palantir的稀缺标的。后者强劲的股价表现,更让市场对滴普科技的估值潜力充满了遐想。

•END•

来源:公子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