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约车司机放自己的K歌录音,网友:师傅开的是本人的巡回演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3 21:28 1

摘要:在广州,一位网约车师傅被乘客拍到行车时播放自己翻唱的K歌录音,视频迅速走红,他称是为提神且尊重乘客意愿,不边开边唱,引发公众对个性服务与行车安全边界的新讨论

在广州,一位网约车师傅被乘客拍到行车时播放自己翻唱的K歌录音,视频迅速走红,他称是为提神且尊重乘客意愿,不边开边唱,引发公众对个性服务与行车安全边界的新讨论

那段视频的开头,是车里轻轻的音乐声,乘客先以为是某种地方民歌,听着听着,忽然一个破音冒出来,后排亮起一束手机灯,他把屏幕拉近一看,歌手名字和司机的姓对上了,大家才恍然大悟

网友笑称:“师傅开的不是车,是自己的巡回演出”

我能想象那一刻的氛围,前挡风里是松山湖方向的路牌,后视镜里是师傅淡淡的笑,车厢像一个小型录音棚,又像两小时的流动舞台

这位司机叫邓红凡,湖南人,39岁,从2015年开始跑网约车

“我平时就喜欢音乐,没学过,但爱听也爱唱”

他话不多,声音里带着那种练歌房里热身过的温度

从2017年起,他陆续在唱歌软件上传了不少作品

他自己说“有1800多首”,在另一款听歌平台页面上可见的,是他发布的330首翻唱

对他而言,音乐是业余喜好,不是职业;

但常年在广州生活,他国语歌、粤语歌都能来一段,这个城市的夜色伴着车灯,也把他的嗓音养出了点南方的味道

说白了,这是一个把兴趣贴在工作日常里的成年人,没什么虚头巴脑

10月19日下午,他从白云出发载客去东莞松山湖,路程将近两小时

“为了不犯困,就听歌提神,”他说,“当时放的是我U盘里的翻唱”

车速平稳,乘客在后排拿起手机拍着视频,轻笑没断

邓师傅事后才知道视频已发出去

“我当时不知道他会马上发,没想到一下子火得特别离谱”

这种被公众推到前台的瞬间,其实挺考验一个人对自己的审视——你在一个熟悉的空间做了件自然的事,却突然被放到一个陌生的热闹里

他强调:“我不会边开边唱,录音都是非行车时段做的”

这个边界,他反复说

行车时要不要放他的歌,完全看乘客是否愿意

“对方要打电话我就暂停,不会影响”

他也不回避自己的短板

“有时候某些歌不够熟练,可能会破音,但不会跑调”

这话说得实在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个性化服务是加分项,但安全和尊重,是底线

换句话说,你可以多一点温度,但不能多一点风险

说到这里,不妨回看几起对比案例

2024年2月,有网友举报一名司机手拿麦克风边开车边唱K,广州交警依法处罚,理由是妨碍安全驾驶

再往前

2023年3月,一位乘客反映司机一边飙车一边唱歌,车速在市区一度逼近140公里/时,平台核查后发现车辆安全设备无声音,疑似司机自主关闭,已对其永久封号

这些是真正踩到红线的例子,关键不是“唱”,而是驾驶行为是否被干扰,乘客是否被置于不安的处境

更扎心的是,拿起麦克风那一下,不只是风格问题,已经是安全问题

行业也在调整尺度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研究显示,自2023年8月起

西安、鹰潭等12个城市陆续叫停网约车平台的“一口价”“特惠价”营销策略

价格弹性被收紧,是为了稳定预期和保障公平

到2025年中

全国34%的地级市启动车辆投放配额管理

城市希望总量可控,服务质量不再只靠低价竞争

安全保障也在补位

山东、浙江等试点“网约车司机工伤保险参保计划”,覆盖率达37%,较2023年提升18个百分点

有机构预测

到2026年,合规化运营的平台将占据85%市场份额

说白了,行业从“野生长”进入“有秩序的生长”,个性可以有,但得放在合规框架里

最近,还有个“会带货的网约车”短视频引出新争议:副驾驶后背挂满膨化零食,车把手贴着“流动KTV”“任选三元区”,车载音响放着摇滚,矿泉水标价2元一瓶

平台客服回应称,司机营运期间售卖商品属明令禁止的违规行为

对很多乘客来说,车内像个微型商店挺有趣,但平台看的是合规风险、交易纠纷、乘客体验是否被强行裹挟

这和“放自家翻唱”是两个层面,一边是氛围,一边是交易,尺度差了不止一条线

再回到邓师傅这单

视频火了之后

他在评论区收到一句高频留言:“出租车上”

这句话让我笑了,也有点被戳到

很多人其实愿意在路上听一段不那么完美的歌,车窗外是城市的忙乱,车窗内是一个人和他爱好的小世界

那天晚上,我路过天河的一个立交,雨后的路面反光像一张薄薄的唱片

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家会宽容这点“巡演”气息:城市太快,谁都想在路上捕一口温暖

当然,温暖要有边界

在行车礼仪上,一句“介意我放歌吗”是最好的开始

音量不压过对话,乘客想休息就静音,遇到电话及时暂停,这些具体的动作,决定了一趟路程是“舒服的体验”还是“被动的忍耐”

有业内人士提到

司机用音乐提神没问题,但要避免分散注意力的操作,尤其是手离方向盘、视线频繁离开路面,这些都会增加风险

我赞同这句话,因为它把“喜欢”和“负责”放在了一起

这起小风波也让我看清一个现实:平台和司机、乘客之间,需要更细的共识

平台应明确可接受的个性化空间,比如车内音量建议值、征询话术、乘客拒绝后的处理规则;

司机则学会把个人爱好变成温和的服务元素,而不是新的“刺激点”;

乘客也该勇敢表达偏好,不用担心“扫了师傅的兴”

成熟的行业,不靠大家默默忍耐,而是靠清晰可见的边界相互成全

最后,我想落回到他本人身上

“非常感谢网友的喜欢,我会继续提高唱功,为大家带来更多好的歌曲”

这是他的回应,也是一种承诺

也许下一次你在广州叫到他的车,会听到更稳的高音、更准的转音;

也可能你只想静静看手机,他会把U盘里的歌轻轻关掉

城市像一张不断刷新曲目单的播放列表,关键不是谁唱得更响,而是谁在意你听得是否舒服

至于“巡回演出”这个称呼,我愿意当它是一句善意的玩笑

来源:蓝胖子不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