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的伊和乌素苏木草原,秋意遍染天地,内蒙古杭锦旗草牧业科技小院实验基地里,金黄的谷子迎来收获季,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一派丰收景象。
十月的伊和乌素苏木草原,秋意遍染天地,内蒙古杭锦旗草牧业科技小院实验基地里,金黄的谷子迎来收获季,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秸秆,一派丰收景象。
10月22日,内蒙古杭锦旗草牧业科技小院实验基地里金黄的谷子丰收了。
“我们通过系统收集当地乡土草种种质资源,逐一开展适应性、产量与品质评价,最终筛选培育出这批优质谷子品种,它们不仅能适应当地草原气候,还能为牧户提供更优的饲草与经济作物选择,让科技真正扎根草原、服务牧业。”10月22日,内蒙古杭锦旗草牧业科技小院草原研究中心伊风艳老师向大家介绍。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肉羊、骆驼等重点产业需求,打造草牧业科技小院,引进李子钦、金海、李国靖等6支人才团队,搭建“1站6中心”(1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6个产业研究中心)人才服务平台,联合开展荒漠化草原生态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重点攻关草原生态修复、人工饲草种植、畜牧结构优化等农牧业“卡脖子”技术。
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在实验基地开展育种实验。
作为内蒙古唯一一个以镇域“种-养-产-加-销”生态全产业链布局搭建的综合性、集群式科技小院,它如同产业链上的“智慧枢纽”,为金秋草原的产业丰收筑牢技术根基。从科技帮扶1.0版、产业兴农2.0版,到乡村振兴3.0+版(全产业链升级),科技小院在一次次升级中,为草原丰收注入新动能。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雪莲
杭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吴思邈 高娜
新闻编辑:莎日娜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