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被誉为“中国零售业神话”的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在社交平台抛出一系列高价收费交流计划。
最近,被誉为“中国零售业神话”的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在社交平台抛出一系列高价收费交流计划。
私人一对一三小时分享标价50万,两天的企业家研学课程每人100万,就连企业开放日的参访名额都要每人2万。
于东来为何突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10月21日,于东来在社交平台的一连串发文,直接将自己推上了热搜。
他明确表示,为了方便企业家学习,正在规划个人专属分享方案:每次交流时长约三小时,费用50万元,每月最多安排一次。
同时,明年还将联合商学院推出高端研学活动,每年两到三次、每次两天,招收不超过十位企业家,每人收费100万元。
此外,每月10日和20日的“企业开放日”,参访费用也定为每人2万元,每批次仅限15人,还需通过线上预约和资质审核。
更值得注意的是,于东来强调所有收费都将用于“传播美好之路”,同时也保留了免费分享渠道,那就是通过线上直播与大家交流。
即便如此,还是有网友调侃:“这哪是分享经验,简直是按分钟印钱!”
此前巴菲特的午餐拍卖曾吸引众多华人企业家争相参与,段永平、赵丹阳、孙宇晨等人都曾耗费数百万美元竞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
但巴菲特的影响力覆盖全球投资圈,于东来的核心领域仅聚焦零售行业,而且其分享的内容看似并不复杂。
不过也有支持的声音认为,商业智慧的价值不能用内容复杂度衡量。
就像宋清辉曾质疑胖东来没有核心竞争力,却被反驳“商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就不在于技术壁垒,而在于落地执行”。
虽然这些理念人人都能听懂,但真正能做到的企业少之又少,这或许就是于东来敢定天价的底气所在。
于东来之所以有勇气推出百万研学计划,根源在于胖东来近年来创造的零售奇迹。
这家原本只在河南许昌本地知名的商超,自2022年借助互联网走红后,迅速成为全国瞩目的“网红商超”,甚至吸引了马云、雷军等行业大咖亲自打卡。
在许昌当地平均工资三四千元的水平下,胖东来基层员工月薪普遍超过8000元,管理层年薪可达数十万元。
企业不仅将80%的利润分配给员工,自1996年起更是把90%的股份分给员工,于东来个人仅保留不到5%的股份。
此外,企业设有“不开心假”,禁止员工加班(加班会扣钱),甚至专门为受委屈的员工设立“委屈奖”。
这些举措换来的是仅2%的年员工流失率,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
对顾客而言,胖东来的服务更是做到了极致。
下雨天员工会撑伞将顾客逐个送到车上,这样的细节服务让胖东来收获了海量回头客。
2025年,胖东来业绩更是再创新高,截至9月27日销售额已达171.2亿元,提前三个月超越2024年全年业绩,全年预计可达220亿元。
除了商业价值,胖东来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所在城市名副其实的“城市旅游名片”,不少人慕名而来。
随着胖东来名气暴涨,每年前往许昌“朝圣”的企业团队超千批次,高峰时期甚至出现排队数日仍无法进入门店的情况。
这些参观者大多不购物,却挤占了卖场空间,干扰了正常的购物秩序。
长期下来,这种“学习热”已经开始侵蚀胖东来赖以生存的服务品质。
从这个角度看,收费更像是一种“限流机制”。
2万元的开放日门槛和严格的资质审核,能有效筛选出真正有学习诚意、有实力的企业,避免“打卡式参观”和“低效学习”。
而百万研学和50万私人分享的高价,更是构建了一道“认知与资源双重筛选墙”。
能承担这笔费用的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管理基础,更可能真正理解并消化胖东来的理念,而非简单照搬表层做法。
在零售业同质化严重、内卷加剧的今天,如果完全免费开放,一旦被竞争对手系统性复制,其差异化优势将迅速被稀释。
更关键的是,于东来明确表示所有收费都将用于“传播美好之路”,且并未关闭免费分享通道,承诺通过直播等方式普及理念。
这意味着其核心目的并非盈利,而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资源再分配,推动更多企业关注人文商业、员工福祉与长期价值。
此前胖东来曾自掏8300万帮助永辉超市改革,还免费派遣团队驻扎指导,这样的过往经历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并非唯利是图的企业。
尽管收费举措有合理之处,但近年来胖东来也深陷各种舆论争议,这让天价收费的质疑声更加强烈。
最引人关注的是其与12年老员工刘霞的劳动纠纷:胖东来依据《管理制度》中“未及时接待顾客”的条例将其解雇,引发网友对“企业对员工过于苛刻”的质疑。
毕竟于东来曾多次强调“企业责任要落实到员工的幸福上”,一边是高福利的光环,一边是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这种反差让不少人感到困惑。
类似的争议还有很多。
年初胖东来推出的“员工结婚执行标准”,支持者认为是移风易俗的好事,反对者则指责企业干涉员工私生活。
8月宣布招聘30名刑满释放人员并设立1亿元创业基金,有人称赞其有社会责任感,也有人质疑是“作秀”。
此前还有博主“柴怼怼”发布系列视频,质疑胖东来玉石品类“成本几百卖几千”,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对此胖东来公开了进货单,许昌市监局也核查确认其进货手续齐全、明码标价,毛利率仅15%-20%。
后续网友更是扒出该博主自身经营的珠宝存在染色、以次充好等问题,其售卖的中草药茶饮也涉及虚假宣传,最终该博主于9月因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被刑拘。
这场乌龙事件虽然以真相大白告终,但也暴露了胖东来处于流量中心的无奈——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放大。
这些争议让胖东来的“完美形象”出现裂痕,也让此次天价收费举措更容易引发质疑。
面对这些声音,胖东来需要在坚持自身理念与平衡公众期待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如今很多企业都在寻找“成功捷径”,看到海底捞火了就复制服务流程,看到胖东来火了就照搬经营模式,最终大多陷入“东施效颦”的困境。
就像网友总结的,胖东来的理念看似简单,但“能想到不一定能做到”,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
换句话来说,就算企业学会了所有流程,也未必能在本地市场成功。
真正值得企业学习的,不是胖东来的“形”,而是其“神”,是对顾客的真诚、对员工的尊重、对长期价值的坚守。
这些内核无法通过一次付费参访或三小时交流就能掌握,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打磨实践。
来源:听云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