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显示,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为主,与去年常见的H1N1毒株不同,大家对这个“新面孔”的免疫力相对较弱。面临流感高峰季的到来,如何做到有效预防?记者采访了湖南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周治平。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邹广玲 张璋)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显示,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为主,与去年常见的H1N1毒株不同,大家对这个“新面孔”的免疫力相对较弱。面临流感高峰季的到来,如何做到有效预防?记者采访了湖南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周治平。
周治平表示,首先要分清概念,不少人把流感和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差别大。感染流感后,常突然出现38℃以上的高热,还会伴有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孩子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现象;对于老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来说,流感更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虽然不用过度紧张,但提前了解、做好准备,才能守护健康。
新毒株H3N2,最大特点是“善变”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它的表面有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关键蛋白质,不同的组合会形成不同亚型,今年的“主角”就是H3N2。
这个毒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变”,能避开人体免疫系统之前的“记忆”,所以哪怕去年得过流感,今年仍有感染的可能,这也是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
从传播方式来看,H3N2和其他流感毒株类似,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扩散到空气中;也可能附着在门把手、手机等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在办公室、教室等密闭环境里,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而秋冬季节处于低温干燥天气,会让呼吸道黏膜的保护能力变弱,也给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其中部分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更高,需注意防护。65岁及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慢慢减弱,感染后更易出现并发症;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内宝宝,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流感发病率能达到20%至30%;慢性病患者,比如哮喘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流感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免疫功能低下者,比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正在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等,抵抗力较弱,更需做好防护。
科学防护,三层措施守护健康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今年的流感疫苗已针对H3N2等流行毒株调整了配方,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理想的接种时间是9至11月,接种后约2周会产生保护力。就算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在流感季内接种,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至少20秒,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肘部遮挡,避免飞沫扩散。减少接触风险,去商场、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时,记得戴好口罩。没洗手时,别用手摸口鼻、揉眼睛。做好环境清洁,经常擦拭门把手、手机、键盘等接触的表面,家里和办公室要多开窗通风。
增强体质。均衡的饮食能补充营养,适量运动能增强体力,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休息好,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另外,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服,以防着凉感冒。
症状严重如高烧不退,立即就医
周治平表示,如果得了流感,不用紧张,按步骤处理就好。
及时看医生,如果是老人、孩子等高危人群,或者症状比较严重(如高烧不退),要尽快就医。感染后要居家休息,避免把病毒传给别人,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做好护理,多喝温水,预防脱水。遵医嘱用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会更好。留意重症信号,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情况,要立即就医。注意用药禁忌,别自服抗生素,对病毒没用。婴幼儿和青少年别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瑞氏综合征。
同时,要辨清常见误区。如流感就是重感冒、健康人不用打疫苗、打疫苗会得流感、去年打了今年不用再打、冬天过了就安全了等,这些全是错误的观念。只有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养成良好的日常防护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有效的保护墙。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