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元代陈椿的《熬波图咏》。陈椿曾任南汇下沙盐场盐监使。其实唐宋以来,上海沿海有很多盐场。唐代有徐浦下场,李白的儿子李伯禽曾任徐浦下场籴盐官。这是一般人都想不到的。五代至北宋,华亭县有五个盐场,分别是浦东、袁浦、青村、下砂、南仓。北宋《元丰九域志》说华亭县有一盐
清代叶梦珠《阅世编》一书中有水利、田产、赋税、徭役、食货、种植、钱法等篇目,但这样完备的文献毕竟只有一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与上海经济有关的文献。
如元代陈椿的《熬波图咏》。陈椿曾任南汇下沙盐场盐监使。其实唐宋以来,上海沿海有很多盐场。唐代有徐浦下场,李白的儿子李伯禽曾任徐浦下场籴盐官。这是一般人都想不到的。五代至北宋,华亭县有五个盐场,分别是浦东、袁浦、青村、下砂、南仓。北宋《元丰九域志》说华亭县有一盐监及浦东、袁部、青墩三场。到了南宋绍熙《云间志》,记载了有浦东盐监,下面有浦东场、金山场、遮山场、柘湖场、横浦场,袁部盐监有袁部场、六鹤场、横林场、蔡庙场、戚崇场,青村盐监有青村南盐场、青村北盐场,下砂盐监有下砂南场、下砂北场、大门场、杜浦场,此外还有南跄场、江湾场。后来随着陆地的变化,水的咸淡也发生了变化,所以盐场外移了。今天的浦东南汇,还有不少原来的盐场名称。
《熬波图咏》记录了元代的制盐设备和工艺,不但文字详尽,还配了40幅图,讲述了制盐的46个步骤,从各团灶舍、筑垒围墙,到上卤煎盐、捞晒撩盐。这部书对研究古代上海经济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再比如,我们谈论木棉,大家都知道上海有黄道婆。明清两代松江是全国的棉花纺织和交易中心。清代褚华有《木棉谱》,他还有《水蜜桃谱》。
在这些历史文献里,有特别多的社会生活、风俗类资料,如《阅世编》谈到冠服、交际、宴会乃至居第。《云间第宅志》中谈到华亭县城内的品官第宅、别业名园二百多家。再如《淞南乐府》记载了清代上海、南汇二县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习俗,像清明赛神、端午赛龙舟、中秋斗香、女子头饰、家庭养花等。《沪城岁事衢歌》,按一年的时间先后记载了各种民间习俗,如除夕守岁、正月元宵、二月十二花朝踏青赏红、五月初五端阳节,是清后期上海地区历史和社会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
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谓草子头者。磨米作粞,入草子头煎之,味甚香脆,名摊粞。
西瓜产周浦者,色如玉,味松脆甜洁,暑中佳品也。但吾邑一分青浦,再分南汇,周浦属南邑矣。
岁除磨粉,比户皆然。粉团有二种,一为汤团,一为笼蒸。
这里讲到草头放在糯米粉里做饼,周浦的西瓜最好,还讲到了糯米团子。我们会发现,今天的许多传统原来是这么来的,幸亏前辈们替我们记录下来。
相关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97583&sid=300
栏目主编:杨逸淇 文字编辑:刘迪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