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的疆域因科技而拓展,展览的形式又岂会墨守成规?创新不仅是展陈方式的升级,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托举青年艺术家的切实行动。在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沈忱的作品《时代青春》以“16款盲盒+AR交互装置”的形式亮相,引发关注。在第十八届上海青年
艺术的疆域因科技而拓展,展览的形式又岂会墨守成规?创新不仅是展陈方式的升级,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托举青年艺术家的切实行动。在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沈忱的作品《时代青春》以“16款盲盒+AR交互装置”的形式亮相,引发关注。在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最具网络人气奖”公众投票中,作品《时代青春》高居榜首。
图为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海报。采访对象提供
“这一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首次设置了潮流艺术版块,《时代青春》从4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有作品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联合策展人乐梦融表示:“过往我们可能通过国油版雕这些相对传统的版块来表现人物的精气神,而这次我们看到沈老师通过卡通盲盒和AR交互装置的形式来呈现作品,16款盲盒角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奇、潮流,站在了时代潮头的前列。”
激励年轻职场人在岗位上书写青春
《时代青春》的作者沈忱坦言,创作的核心动机是源于对“平凡中的伟大”的关注与致敬,希望通过艺术手段,将新时代建设者——那些在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的青春与担当,以更鲜活、更具参与感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基于此,作者为《时代青春》构建了盲盒叠加AR的跨媒介逻辑。环形陈列的16款盲盒象征着不同职业共同构筑的时代齿轮,生动地展示了新时代建设者的历史与当代图景。通过外圈轨道移动的iPad扫描盲盒,触发AR影像,动态展现各职业代表的劳动场景,让历史鲜活呈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新中国建设者们的青春热血与时代担当。作品通过可交互的跨媒介叙事,将职业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语言,为观众带来兼具历史深度与当代活力的艺术体验,致敬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青春的建设者们。
图为《时代青春》AR交互装置 。采访对象提供
沈忱梳理了新时代各职业的特征,遵循时代代表性、社会共鸣度、青春关联性这“三重标准”,遴选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16种职业,提炼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和劳动场景。例如上海军工业的代表,造船工人手握榔头工作时,感言能为祖国亲手铸就海上长城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发出“回望这颗蓝色星球时,才真正理解了使命的重量,每一次出征都是带着人类的勇气和好奇,向宇宙深处致以问候”的感慨。扎根平凡岗位,服务人民群众,恪尽职守,行政为民,用实干践行初心、以担当书写忠诚的基层公务员正在向大家做政策解读。人民警察讲述日夜坚守,正义在心,使命在肩,永远站在危险前沿,只为守护大家平安。手持法槌,心持天平的人民法官阐述让每一声裁决都回荡正义之声,用法律守护世间公平与秩序是她的使命。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告诉大家学生的未来是她的星辰,她愿做那座点亮理想的灯塔,守护每一个梦想都生根发芽。
在盲盒的形象设计中,融入卡通化元素,既保留职业特征,又通过萌趣风格降低距离感。让年轻观众从建设者的青春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我也能书写不凡”的代入感。
让场景通过AR动态影像“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打破传统静态展示的局限,作者尝试跨媒介叙事,将实体盲盒置于象征“时代社会齿轮”的旋转展台,并通过外圈轨道移动的iPad扫描盲盒,触发AR动画,动态展现各职业代表的劳动场景,让历史场景通过AR动态影像“活”起来——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这一叙事引擎为现实世界叠加一层“语义注释”,把静态盲盒难以展现的时间、地点、动态、情绪、关系结构等语义层悬浮在盲盒的实体形象之上,让静态盲盒获得动态讲述的能力。
图为《时代青春》AR交互装置 。采访对象提供
实体盲盒像一把钥匙,AR就是它打开“语义房间”的叙事引擎:有角色的青春独白、时代关键词的可视化、微型时间轴的动态呈现,还有随观众位置与视角变化而改变的细节层,将多点位的时空线索编排成一个可行走的故事,把参观者的观看与理解变成身体参与的过程,获得具身体验和语义叠层。游戏化交互的方式,让静态载体拥有动态叙事的可能,也提升了观看的趣味性。而这种被观看路径所塑造的多变性,恰好对应“青春”的多样性,亦达到“多人情绪共振”的实时可视化。
多款红色文创走入年轻人心间
作为一名深耕设计领域多年的创作者,沈忱始终坚信“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艺术”,而她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对“如何用创新媒介语言传递深层叙事”这一问题的探索与回应。
此前,她指导学生创作的《“工农联盟”红色盲盒》获首届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建党百年 青春创想”2021年红色文创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创作的《“中共四大纪念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三人党支部”限定纪念盲盒》是中共四大纪念馆与国内高校联名推出的第一套“三人党支部”限定纪念盲盒,获中共四大纪念馆收藏。她探索创新地将盲盒这一潮流玩具结合红色基因,为松江区传承红色基因铸就的“松江三人行”宣讲品牌创作《“松江三人行”红色盲盒》,并尝试将叙事从实体盲盒扩展至动画、三维全息展示、云端宣讲等。
图为“松江三人行”红色盲盒。采访对象提供
在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扶持资助项目《“松江三人行”红色盲盒走基层》和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扶持资助项目《“‘松江三人行’-红色文创”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中,开展了“松江三人行”红色盲盒走基层-爱心暑托班沉浸式体验课堂、“松江三人行”理论宣讲暨红色盲盒进校园等活动,以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持续助力“松江三人行”红色理论宣讲品牌的打造,受到了几十家主流权威媒体、重要新闻网站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松江三人行”红色盲盒不仅在2024年参加了“人民的城市——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主题展,还在2025年获得了第三届东方创意之星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金奖。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