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股在3900点附近晃悠的时候,华尔街巨头高盛一份研报直接搅动了市场——直言A股慢牛已在路上,到2027年底能涨30%,按现在点位算,妥妥突破5000点。更让人意外的是农业银行,这万亿市值的"大块头"居然连涨14天,半个月飙涨21%,10月22日收盘价都到了8
A股在3900点附近晃悠的时候,华尔街巨头高盛一份研报直接搅动了市场——直言A股慢牛已在路上,到2027年底能涨30%,按现在点位算,妥妥突破5000点。更让人意外的是农业银行,这万亿市值的"大块头"居然连涨14天,半个月飙涨21%,10月22日收盘价都到了8.09元,市值一下多了上千亿。
最关键的是,高盛不光嘴上喊多,真金白银进场了,重仓的158只A股里,有19只市值超80亿的龙头股被重点布局。这波操作不是瞎猜,不管是想炒股还是看热闹,里面的门道都得弄明白,毕竟大投行的动向从来都不是随便看看的。
先搞懂:高盛为啥敢说A股能破5000点?
说A股能到5000点,高盛不是拍脑袋喊口号,而是算过"利润+估值"的账,还踩准了政策和资金的节奏。
核心逻辑就两条:一是企业赚钱能力在涨,二是股票估值有提升空间。高盛预计,到2027年A股公司整体利润能涨12%,尤其是AI、高端制造这些赛道,不少企业订单同比涨了三成以上,前期投的钱正慢慢变成利润。而现在A股市盈率处于历史中期水平,跟全球市场比还有折价,加上美联储可能放松货币政策,估值再提10%没问题,两者加起来正好支撑30%的涨幅。
政策和资金更是给这个判断托了底。"十五五"规划重点扶持新质生产力,AI技术普及、消费刺激政策这些都是推动股市的"发动机"。资金面更实在,国内居民资产正慢慢往股市挪,潜在资金能有几万亿;海外投资者觉得中国资产估值低,还想分散风险,未来可能有超2000亿美元流进来[__LINK_ICON]。简单说,企业能赚钱,政策给支持,钱还在往市场涌,这就是高盛看多的底气。
不过也有股民犯嘀咕:"高盛以前也喊过几次牛,有的时候也不准,这次会不会是画大饼?"其实这次不一样,高盛从去年就开始超配A股,一路上调目标价,不是临时跟风,更像是长期布局的判断。
农业银行暴涨21%:不是偶然,是"稳增长"的信号
万亿市值的银行股,半个月涨21%,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要知道银行股一直被当作"养老股",涨不动还墨迹,这次农行能逆势连涨,背后是大资金对"稳增长"逻辑的认可。
首先是"安全牌"打得好。农行的股息率高达4.39%,比不少国债收益都高,现在市场波动大,机构资金就爱找这种能稳定分红的资产当"压舱石"。尤其是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后,那些以前买国债的钱进了股市,最看重安全属性,农行自然成了首选。
更关键的是业绩有硬支撑。农行的"三农"贷款已经突破10万亿,县域金融成了新增长点。现在国家扶持乡村振兴,县域经济潜力正在释放,农行深耕这个领域,直接吃到了政策红利。市场也用脚投票,它的市净率2018年以来首次站上1倍,终于摆脱了"破净"的尴尬,这说明大家对它的估值正在重新认识。
但别以为所有银行股都能这么涨。像招商银行这类优质股份制银行早就开始涨了,而部分中小银行因为资产质量问题,涨幅有限。农行的暴涨是个信号,说明市场现在更认"低风险、高股息、有政策托底"的资产,不是瞎炒大盘股。
拆解19只埋伏股:高盛选股的3个"硬标准"
高盛重仓的19只龙头股,不是随便挑的,翻遍这些公司的基本面,能看出三个明确的选股逻辑,这比单纯抄名单管用多了。
标准一:要么是全球级的细分龙头
豪威集团就是典型,作为全球前三的Fabless半导体设计企业,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仅次于索尼和三星,手机CIS市占率全球第三,华为、小米高端机都用它的产品,2023年车用CIS市占率更是冲到全球第一,比亚迪、特斯拉都是它的客户。
更硬核的是研发实力,2021到2025年上半年累计投了超100亿研发费,手里有4761项发明专利,在国内上市公司里排第三,半导体领域只比中芯国际少。高盛直接新进1136万股,成了第十大股东,显然是看中它"半导体+汽车"双赛道的长期价值。
标准二:踩中刚需赛道的隐形冠军
和而泰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它在智能控制器领域是国内第一梯队,市占率约7%,全球能排前三。不管是家电、汽车还是智能家居,都离不开智能控制器,它的客户全是美的、格力、特斯拉这些大企业,业绩稳定性特别强。
这类"隐形赛道"平时没人关注,但需求刚需且稳定,不会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高盛新进401万股,连瑞银都跟着进了264万股,显然是看懂了这种"小领域大市场"的逻辑。
标准三:绑定政策风口的行业龙头
中公教育被高盛加仓2258万股,直接成了第八大股东,这操作看似意外,实则踩中了"考公热"和职业教育的政策风口。中公在公职类培训领域是"大哥大",全国有1000多家直营分校,公务员、事业单位培训这些热门品类都做,品牌知名度没的说。
现在考公、考编的人越来越多,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也在加码,这类公司的业绩有明确增长预期。同理,高盛布局的太平洋(券商股,吃股市上涨红利)、华测检测(第三方检测龙头,医疗食品检测刚需),都是要么绑定市场风口,要么符合政策导向的标的。
不过这19只股里也有差异,像豪威集团这种千亿市值的龙头抗风险能力强,而旭升集团、成飞集成这些百亿市值的公司,虽然也是行业佼佼者,但波动可能更大。创新医疗、晨曦航空这些80多亿市值的,行业竞争更激烈,风险也得留意。
普通人别乱抄作业:3个实用建议避坑
高盛的研报和持仓能当参考,但不能当"圣旨"。普通股民跟风前,得想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三个建议比盯着股票代码管用。
1. 先看"匹配度",别盲目追龙头
高盛选豪威集团,是看中它全球供应链的地位,能长期拿得住。但普通人要是连CMOS图像传感器是啥都不懂,就别跟着买半导体股,这类股波动大,拿不住很容易被套。
如果追求稳健,不如看看高股息的国有大行,比如农行、工行,虽然涨得慢,但风险低,适合长期放着;要是能承受波动,再考虑科技成长股,而且最好选自己能看懂的行业,比如平时用智能家电多,就多关注和而泰这类产业链公司。
2. 盯紧"两大信号",判断行情稳不稳
高盛说的5000点不是短期能到的,得看两个关键指标。一是外资流入,得保持单季度千亿级别的持续流入,不然资金跟不上;二是板块轮动,得形成"稳增长板块压舱、成长板块拉动"的格局,要是只有银行股涨,其他股不跟,行情走不远。
平时看盘不用天天盯指数,每周看看外资流入数据,再看看科技、消费、金融这些板块的表现,就能大致判断市场温度,比听消息靠谱。
3. 用"分仓策略"攻守兼备
别把钱都砸在一只股上,最好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买高股息的蓝筹股,比如国有大行、公用事业股,稳住基本盘;一部分布局政策扶持的成长股,比如AI、高端制造相关的龙头,博取收益;剩下的留着现金,等市场回调的时候再补仓。
高盛自己也说,现在市场逻辑从"逢高减仓"变成了"逢低买入",阶段性回调是正常的,手里有现金才能抓住机会。要是一下把钱全投进去,遇到波动就只能干着急。
最后想说:慢牛不是赌出来的,是熬出来的
高盛喊出5000点,不是让大家现在就冲进去赌一把,而是传递一个信号:A股正在从炒题材、炒概念,转向看业绩、看长期价值的阶段。农业银行的暴涨,19只龙头股的布局,都是这个逻辑的体现。
对普通人来说,与其纠结"5000点能不能到",不如好好研究高盛的选股逻辑——找行业龙头、看业绩支撑、踩政策风口,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布局。毕竟投资是自己的事,赚了亏了都得自己负责,别人的研报只能当参考,不能替你做决定。
最后也想问大家,你觉得高盛这次的判断靠谱吗?农业银行还能接着涨吗?这19只龙头股里,你最看好哪只?或者你有自己觉得更靠谱的标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毕竟炒股这事儿,多交流才能少踩坑。
来源:玲姐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