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潜江实验高中女足姑娘们在湖北省中学生足球决赛现场捧起冠军奖杯时,呐喊声不仅定格了赛场荣耀,更揭开了潜江这座城市“十四五”教育发展的精彩答卷。五年间,30多亿元教育投入化作2.7万个新增学位、遍布城乡的教联体、活力迸发的课堂,从物理实验室到绿茵场,从职业院校到
足球省赛获奖。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当潜江实验高中女足姑娘们在湖北省中学生足球决赛现场捧起冠军奖杯时,呐喊声不仅定格了赛场荣耀,更揭开了潜江这座城市“十四五”教育发展的精彩答卷。五年间,30多亿元教育投入化作2.7万个新增学位、遍布城乡的教联体、活力迸发的课堂,从物理实验室到绿茵场,从职业院校到乡村校园,潜江正以系统性变革勾勒教育强市的生动图景。
基石:真金白银筑就公平底色
“以前镇上幼儿园名额紧,现在公办园就在家门口。”潜江竹根滩镇家长周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教育扩容提质带来的民生温度。“十四五”期间,潜江将教育投入精准投向资源均衡的关键节点,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100%,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85.29%,让乡村孩子享有与城区同等的启蒙教育。
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难题同样被破解。1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拔地而起,39个城乡教联体如同纽带,将优质师资与管理经验输送到薄弱学校。潜江中学新校区正加紧施工,明年8月投用后将提供5000个优质高中学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东校区的建成,让招生规模打破桎梏,在校生人数达1.5万人,连续五年招生增长的背后,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需求的同频共振。
潜江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化则为教育公平插上翅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班通”实现全覆盖,56间AI互动录播教室打破时空限制,“三个课堂”应用累计开展1200余场跨校教学活动。8.9万名师生注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13篇国家智慧平台应用案例获评省级优秀,2个数字化应用案例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技术赋能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
提质:五育并举激活成长动能
潜江的教育变革,不止于规模扩张,更在于育人理念的深度升级。在潜江中学的物理课堂上,副校长关宏柏骑着改装自行车进教室的场景已成经典——车轮缠绕的铜线连接着小灯泡,蹬车瞬间亮起的灯光,让“电磁感应”原理变得直观可感。这位从教30年的教师,用纸杯电话等生活化教具,总结出“看得见、摸得着、悟得透”的教学法。
关宏柏的坚守是潜江教师队伍建设的缩影。五年间,1700余名教师通过校园招聘、人才引进等形式补充到教学一线,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12%。“国培、省培、市培、镇培、校培”五级联动体系,搭配14个省市名师工作室,让8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市级名师脱颖而出。正如关宏柏创新的“影子跟岗”制度,1名资深教师带动多名青年教师成长,200多个教学难题在“诊疗室”里得到解决,形成薪火相传的育人梯队。
素质教育的沃土上更结出丰硕果实。潜江推行“课间一刻钟”制度,确保中小学生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更构建起“扎根、壮苗、拔节、结果”的校园足球培育体系,33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田家炳实验小学,“接力运球”“家园保卫战”等足球游戏让二年级学生丁芷霖轻松学会颠球传球;园林二中的班级联赛上,八年级学生方利文在配合中懂得团队力量;曹禺中学“满天星”训练营里,蔡生蓉在战术演练中快速成长。这套环环相扣的培养模式,既让57名学生入选全国、全省校园足球最佳阵容,更让冠军奖杯成为素质教育的闪亮注脚。
浩口三小学生菜地浇水。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美育与劳动教育同样焕发生机。潜江民歌、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走进校园,3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70余项国家、省级艺术奖项见证育人成效。“1+21+N”劳动教育基地模式下,“小龙虾探秘之旅”成为全省样板,让每个孩子都有劳动清单、每个班级都有劳动场所。
赋能:产教融合链接发展未来
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在潜江的职业教育领域尤为明显。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的龙虾产业学院里,学生们既学养殖技术也懂品牌运营;电商直播实训中心内,累计400余名学子参与的100多个实操项目,创下300万元直播销售额。这所学校针对性开设了潜江龙虾、服装、电商直播三个产业学院,学校与50余家单位共建实训平台,让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链精准对接。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龙虾学院实训室。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电商直播基地。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潜江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的探索同样深入。70%以上的专业直接服务地方重点产业链,“校企协同+校校联动”模式下,“3+2”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这种“需求导向”的育人模式,让职业教育从“人才供给”转向“发展赋能”,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人才蓄水池。
从30亿元投入的硬支撑,到教师队伍的软实力;从课堂变革的微创新,到体教融合的系统设计;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到职业教育的产教共生,潜江用五年时间证明:教育强市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个孩子脚下的成长阶梯,每个家庭切实的获得感。潜江教育正以厚积薄发的力量,书写着人民满意的教育篇章。
人民网记者 张隽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