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有企业取消核定征收,必须查账缴税!”最近,这类标题吸睛的短视频在财税圈刷屏,不少开小超市、小吃店的个体户连夜翻政策,甚至有人冲动注销了经营多年的店铺。但仔细梳理财政部、税务总局近三年的官方文件,对比上海、北京、江苏等多地实际操作会发现:核定征收没有“一刀切
“所有企业取消核定征收,必须查账缴税!”最近,这类标题吸睛的短视频在财税圈刷屏,不少开小超市、小吃店的个体户连夜翻政策,甚至有人冲动注销了经营多年的店铺。但仔细梳理财政部、税务总局近三年的官方文件,对比上海、北京、江苏等多地实际操作会发现:核定征收没有“一刀切”消失,只是在精准规范,普通小商户完全不用慌。
一、传言拆穿:“全面取消”是误读,政策只盯高风险领域
短视频里“核定征收彻底取消”的说法,大多是对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公告》(41号公告)的断章取义。这份公告的核心很明确:仅针对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份额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要求一律改为查账征收,目的是堵住“用核定征收降低股权交易税负”的漏洞,跟开小店的个体户、做实体生意的小微企业毫无关系。
此后各地出台的政策,也都是“针对性收紧”而非“全面叫停”:上海2021年暂停的是“新办独资合伙企业”的核定,不是所有主体;北京2022年要求“一般纳税人”逐步转查账,小规模企业仍能享受核定;江苏2023年暂停的是建筑、劳务、影视等易避税行业的核定;山东2024年明确“年营收500万以上主体”强制查账。翻遍所有官方文件,从来没有“全部取消核定征收”的表述。
那些鼓吹“所有老板必须查账”的短视频,要么是没读懂政策,要么是刻意制造焦虑。要知道,核定征收的初衷就是为“会计账簿不健全、算不清应纳税额”的小微主体简化办税流程,至今仍是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重要政策,不可能凭空消失。
二、现状理清:三类主体三类政策,谁能核定一看便知
当前核定征收的核心逻辑是“保小、限大、禁高危”,各地执行标准虽有差异,但倾斜方向高度一致,清晰分为“保留、收紧、禁止”三类,对照就能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1. 保留类:小微企业、个体户仍是政策主力
中西部多数园区、东部部分地区,对两类主体仍稳定延续核定政策:
- 年开票120万以内的小额个体户:不仅增值税全免,个人所得税还能按核定征收,综合税负几乎为零;
- 年开票450万以内的小规模企业:涵盖电商、餐饮、建材零售、科技服务等行业,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核定后,综合税率低至1.65%-2.56%。
像开早餐店的、修家电的、卖日用百货的小商户,只要没有专业财务团队、算不清成本,依然能按核定方式缴税,不用花时间建复杂账簿。
2. 收紧类:中大型主体逐步退出核定
年营收500万以上的企业、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主体,成为各地收紧核定的重点:
- 山东、北京等多地已明确,这类主体强制查账,不再享受核定优惠;
- 即便部分地区还允许,也大幅压缩额度,比如把小规模企业核定的年开票上限从500万降到450万。
这不是“政策打压”,而是企业规模扩大后,已经有能力建账核算,转向查账征收既符合“按实际利润缴税”的原则,也能让财务更规范,为长远发展打基础。
3. 禁止类:高风险行业彻底排除在外
股权交易、影视制作、直播带货、建筑劳务等易避税行业,已基本被排除在核定范围之外:
- 2021年41号公告后,持股平台、投资类企业的核定通道率先关闭;
- 影视圈“阴阳合同”整治中,相关企业全部改为查账征收;
- 直播行业规范后,主播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也不再允许核定,必须按实际收入缴税。
这类领域因“容易用核定避税”成为监管重点,跟普通实体生意完全不沾边。
三、未来趋势:不是“消失”,而是“更精准适配”
税务总局早已明确“成熟一个、退出一个”“行业优先、规模优先”的原则,这意味着核定征收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走向“更精准的适配”:
- 行业上:纯实体、生活服务类小微主体,核定征收会长期保留;金融投资、高收入服务等易避税行业,会持续禁止核定;
- 规模上:年营收500万以下、确实建不了账的小规模主体,仍能享受核定;超过标准的中大型企业,会全面推行查账征收;
- 管理上:即便保留核定的主体,税率、开票额度也会更规范,避免“核定变成避税工具”,确保政策真正惠及需要的小微群体。
四、避坑指南:三类主体这样做,平稳应对政策
面对政策调整,与其被短视频带节奏,不如根据自身情况精准应对,这三类主体的操作建议很清晰:
1. 小微企业/个体户:先查资质,再定方案
-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规模和行业,若年开票450万以内、做实体生意(非高危行业),可通过当地政务服务网“税务板块”或线下办税大厅,查询是否有核定资格;
- 第二步:若收到税务部门“建账提醒”,不用慌,先建简易账簿(比如收支流水账),满足基本核算要求就行,不用搞复杂财务体系;
- 第三步:别盲目注销,核定政策没变化的情况下,注销后再注册不仅麻烦,还可能丢了多年积累的客户和口碑。
2. 中大型企业:尽快规范,平稳过渡
- 若年营收超500万或已是一般纳税人,建议尽快完善财务核算:梳理成本发票(比如采购票、房租票)、规范收入凭证,按查账征收要求整理账务;
- 可找专业财税机构制定过渡方案,避免因“没合规建账”被处罚,同时借规范财务发现经营优化的空间。
3. 高风险领域从业者:放弃侥幸,合规经营
- 股权交易、影视、直播等行业的主体,别再想“靠核定避税”,必须按查账征收如实申报收入;
- 若对业务模式不清晰,可请财税专家梳理流程,用合法方式降税负(比如用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别依赖核定。
核定征收的核心是“简化征管、扶持小微”,这一初衷从未改变。所谓“全面取消”的传言,不过是混淆了“规范高风险领域”和“否定整个政策”的界限。对绝大多数开小店、做实体的小微主体来说,只要合规经营,该享的核定优惠依然能拿到;对规模以上企业而言,规范财务既是政策要求,也是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你所在的行业还能享受核定征收吗?在财税规范上有啥疑问?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来源:薄荷紫苏很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