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陇东厚土铸风骨,赤子天涯写春秋。从这片深沉广袤的黄土地出发,庆阳儿女怀揣质朴坚韧的底色,将陇东人的底气与骨气,化作闯荡四方的力量。他们在不同领域追逐梦想,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人生。
编前语
陇东厚土铸风骨,赤子天涯写春秋。从这片深沉广袤的黄土地出发,庆阳儿女怀揣质朴坚韧的底色,将陇东人的底气与骨气,化作闯荡四方的力量。他们在不同领域追逐梦想,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人生。
庆阳市委统战部、庆阳市工商联、庆阳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走南闯北庆阳人”大型全媒体寻访活动。循着乡音的召唤,跨越山海,找寻那些追梦人——他们或是逐浪商海的精英,或是埋首科研的先锋,或是潜心文化的学者,或是书写时代的作家……无论身处何方,这些以庆阳品格筑基的奋斗者,正以黄土地赋予的生命韧劲,在时代的经纬间,奋力编织着动人的中国故事。
让我们共同见证:庆阳人于世界坐标绽放的生命华彩!让我们一同聆听:乡愁与理想交响的时代强音!
致敬,所有走南闯北的庆阳人!
本期陇东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第十期《栗旭锦:架设新质生产力转化之桥的领航者》
人物档案
栗旭锦,1984年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卅铺镇百步寺村,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注册成立北京昱栎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昱栎技术),2016年正式从央企辞职下海,现任公司董事长。历经10年发展,昱栎技术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国军标GJB9001C、ISO13485医疗器械等多项权威认证。公司累计研发、设计、生产各类高科技产品达4000多种,服务全国1043家客户,年产值上亿元,被《瞭望》周刊誉为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领军企业。
少年时,他是西北小县城出了名的物理天才;三十而立,他放弃央企高职投身创业大潮;如今,他创办的企业已成为专精特新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千行百业提供从概念验证、研发设计到中试制造的全流程服务,致力于打通从“书架”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智能硬件产品设计方案商。他就是栗旭锦,一名从甘肃庆阳走出去的“80后”,正以实干精神深耕硬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赋能者。
“八月初二,秋分,昱栎AI+智能终端研发验证与中试基地正式启动。”这是今年9月24日栗旭锦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内容。简短的20余字,承载着他带领昱栎技术走过的10年不凡历程:从创业初期的2人、1张办公桌、16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发展成如今在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拥有12000平方米研发场地、以137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为核心,具备核心技术突破能力,集研发、设计、制造全链条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
栗旭锦(左)检查生产线运行情况。
理想之境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013年创业之初,朋友为栗旭锦展示了一份以庄子《逍遥游》为灵感设计的Logo草图——一个化而为鸟、展翅高飞的鲲鹏。栗旭锦一见倾心,这样的设计完美契合了他追求极致、向往高远的人生理想。自此,他全身心投入科技研发领域,在浩瀚的电子世界与创意空间中劈波斩浪、砥砺前行。
走进昱栎技术,处处洋溢着创造的活力与温馨的氛围。严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可逾越的行为底线,“按甲方的要求来,不要跟钱过不去”是服务客户的务实准则,而被零食填满的柜子、冰箱和冷柜,则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细致入微的关怀。随处可见的电路板尺子、集成电路引导图等创意产品,无声地展示着这家硬科技梦工厂的研发实力。
在这里,栗旭锦如同一位兄长,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意气风发的年轻团队,运用密密麻麻的代码、五颜六色的电路线,以及数以万计的芯片、电子元器件、零部件和电路板,通过持续的头脑风暴、周密设计和精细化制造,将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创意,从构想、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航空航天、能源环保、通信物联、工业控制、人工智能、教育民生等关键领域,以持续的创新动力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中学时的栗旭锦(左)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都有我们的创造成果。”将儿时的兴趣和梦想转化为终身的事业,栗旭锦走得艰辛却满怀豪情。七岁那年,酷爱动手的他就立志成为一名发明家。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赠予他的一本《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为他打开了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小学三年级,他制作了小电扇、小电灯,甚至将家中的收录机拆解后重新组装完好。初中时,他背着工具包走村串乡,为乡亲们修理电视机、收音机。“那时全村人都惊讶,这么小的娃娃竟能修电器!”回首往事,他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他曾是众人眼中的“物理天才”,从小学到初一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小学阶段就自学完了初中、高中的物理教材,中学时期两次夺得全省物理竞赛冠军。然而,由于视力原因,上初二后他的数学成绩出现下滑,最终与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失之交臂,进入北京一所普通大学学习电子与计算机专业。
上大学的栗旭锦
大学期间,他如鱼得水,尽情遨游在热爱的电子世界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2004年毕业后,栗旭锦被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录用为工程师,参与全国各大钢厂的工艺规划与电气自动化设计工作。走上工作岗位,他始终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科技发展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研发实验。
栗旭锦一直有习惯——每晚必看《新闻联播》,及时学习了解国家大政方针。2013年,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再次点燃了他内心的“科技梦”。激动之余,他迅速注册了公司,并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慕名而来的客户设计产品。他负责绘制图纸、编写代码、采购物料,与他青梅竹马、同校同专业的爱人刘婷则在家中焊接电路板、进行测试,夫妻二人默契配合,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按期保质交付。
2016年,已晋升至冶自欧博副总经理、年薪达50万元的栗旭锦正式辞职,全面投身创业。他招聘了11名员工,全力运营昱栎技术。
“我们第一单业务是为一家连锁酒店设计大型洗衣设备,设计费只有5000元,该客户与我们至今都有合作。”回忆创业初期的这单业务,栗旭锦记忆犹新,“这项业务集产品创意策划、集成电路设计、复杂结构堆叠、数据代码重构以及原材料筛选于一身,极其考验专业知识的全面性与多重工艺!”
此刻的他,既有如鱼得水、鹰击长空的自信与喜悦,也深感负重前行、突破藩篱的时代责任。
栗旭锦展示公司研发产品。
挑战之路——“做难而正确的事”
“利他,向善,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是栗旭锦在十多年研发与创业道路上始终秉持的理念。昱栎技术逐梦前沿科技,在挑战中成长,在成长中突破,在突破中迈向卓越,从最初仅有十余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一批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荣获包括全球工业设计最高奖项红点奖和iF设计奖在内的近百项研发成果、跻身世界高端研发设计行业前沿的创新企业。
如此瞩目的成就,既源于公司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积极投身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跃升,也离不开栗旭锦始终坚守的中国哲学思想——“利他”与“向善”。
在昱栎技术的生产线上,既有小至1厘米的微型电路板,也有大至数平方米的大型设备;既有数量仅为“1”的定制化产品,也有以“百”为单位的批量订单。从不因物品微小、利润稀薄而有所懈怠。这种坚定的“利他”行为,为昱栎技术在行业内赢得了极佳的口碑,研发订单络绎不绝。
“难而正确”,是栗旭锦对自我的挑战,也是对团队的共同要求。
《瞭望》周刊曾这样评价昱栎技术的价值:“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成功攻克中国高端企业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有效帮助用户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先进技术的突破,必须以雄厚的人才基础为支撑。昱栎技术汇聚了一支个性鲜明、创造力“爆棚”、敢想敢说敢干的“90后”“00后”团队。这些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多专业、跨学科的精英工程师队伍,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
现任公司总经理的李鹏真,从燕山大学毕业后,带着校长的推荐信前来应聘。当栗旭锦问及他未来的理想时,李鹏真直言不讳:“想当老板。”栗旭锦十分欣赏他的魄力与胆识,立即录用。如今,李鹏真不仅是栗旭锦的得力助手,更是全链条研发的拔尖人才,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承担着创新攻坚的“尖锋”任务。“在昱栎,我得到了栗总的‘真传’。”李鹏真说。
栗旭锦(左)与公司总经理李鹏真探讨设计研发方案。
像李鹏真一样,公司的每一位研发人员都经历过风雨兼程、拖着产品上门调试直至客户满意的艰辛;为解决设计和生产中的难点,项目组乃至全公司时常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激发灵感,完善产品功能;每当客户遇到难题,员工总能积极配合,以专业能力和水平圆满解决。昱栎技术如同一所学校,使员工在从研发到设计再到生产的全链条实践中不断成长,推动技术在全链条上持续领先,成功构建了全栈式人才培养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最艰难的环节莫过于概念验证。而昱栎技术所掌握的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一高精尖的关键技术。在产业链中,上游是集成电路,下游是终端产品,昱栎技术则聚焦于中端的桥梁环节——概念验证。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起始阶段,也是充满挑战的环节,不仅是验证早期成果技术可行性、降低研发风险、提高转化成功率的关键,更是填补基础研究与产品创新之间“鸿沟”的重要桥梁,常被业界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当客户阐述需求及最终目标时,我和工程师团队的大脑已经在飞速运转,构思采用何种方案、何种设计等,基本能在短时间内编织出一幅清晰的‘数字’蓝图。”工作中的栗旭锦,大脑如同一个内存海量的存储器,存储着数百万种元器件的功能、成千上万种型号材质各异的电阻、数千种电容与电感,以及数以万计的各类芯片的功能、应用与封装信息;又似一个功能强大的处理器,计算精密,运算迅捷,通过系统的分析、梳理与组合,将客户脑海中构想的“0”,转化为由一个个真实元件构成的“1”,使产品从一张草图演变为实体。
栗旭锦深刻认识到概念验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作用,带领研发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运用“技术成熟度评估模型”“创新扩散理论”等专业理论与方法,为科研团队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专业服务,涵盖科技成果的遴选识别、技术性能及可靠性测评、应用场景精准对接、商业价值科学评估等多个关键维度,助力科研团队成功跨越这一关键屏障。同时,团队还对大量科研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筛选,为科研团队提供专业的商业价值评估报告,协助其制定合理的商业化策略。
在近期落成的昱栎AI+智能终端研发验证与中试基地,公司创新构建了“楼上研发,楼下制造”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在同一物理空间内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专业角度实现了“从0到1”的开创性突破、“从1到10”的优化验证,以及“从10到N”的规模化量产拓展。通俗而言,即通过综合设计能力,从主板研发到外观、结构、屏幕,乃至包装盒、标签、说明书,直至最终的专业认证和专利申请,提供全程“包办”服务。
涉及如此众多的行业与专业领域,昱栎技术何以具备如此强大的能力?栗旭锦自信地说:“我们掌握了基础学科与底层技术,构建了底层应用技术模块,拥有4000多种产品的研发经验,以及通信、驱动、控制、计算、电源与射频、检测等前沿设备的技术积累。”
昱栎技术精心打造的概念验证平台,如同一个强大的创新资源整合枢纽,将成果、人才、资本和市场等核心要素有机汇聚,形成显著的协同创新效应。凭借全面的服务体系和专业技术能力,公司为企业提供从产品概念构思到量产上市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及定制化服务,涵盖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工业设计、仿真测试、整机研发等多个关键领域,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后盾。
三年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翘楚新华医疗找到昱栎技术,要求为客户定制转速达8万转的骨科刨削器,需在4个月内突破行业的“卡脖子”问题,而这项技术被瑞典公司一直掌控。栗旭锦带领团队昼夜研发测试,运用智能算法,成功交付三个版本,实现了该技术的国产化替代。
如今,昱栎技术长期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中国中车、中国赛宝、中核集团、新华医疗、徐工集团、华为、解放军301医院等1043家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重点企业提供服务,累计攻克近万个研发子项目。同时,公司长期与国际知名厂商、半导体公司开展前期合作,积极推动国产集成电路的全领域应用,并掌握了重构芯片架构,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ASIC(专用集成电路)定制等核心技术。
至此,昱栎技术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成果转化为方向、以全链服务为保障的发展新路,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业标杆。
昱栎技术研发区域一角。(受访者提供)
处世追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有的企业谈研发色变,我们则把研发压力转嫁在自己身上。成就别人,才能成就自己。这是我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解。”从西部小城走出的栗旭锦,有着为人着想的胸怀和“舍我其谁”的气度。
昱栎技术设有特殊的售前团队,他们换位思考,追求产品差异化,帮助客户缩短研发周期、控制生产成本。公司内部实行发标认领、揭榜挂帅机制,项目提前完成有奖,加班必付报酬。管理制度由员工讨论形成,旅游地点由大家商定,民主嵌入每个环节。
“在我们公司,幸福指数特别高。”负责采购的袁丽娜说,员工不仅享有五险一金,还有商业保险、爱心金、孝敬金、司龄奖等福利。
“我们的员工大多是北漂,我就是个大家长,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栗旭锦说。
虽在北京,但只要有机会他就回家乡。几年前,他投资30万元为百步寺村建了文化广场,细心地硬化地面方便乡亲晒粮。他每年都会采购10万多斤庆阳苹果赠送客户和员工,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庆城县苹果产业链及深加工项目,并积极对接北京大型商超,提升庆阳苹果的知名度,提高庆阳苹果经济效益。
疫情期间,他为家乡捐助价值10.14万元的防疫物资;多年来,他资助了10多名困境学生,并邀请他们到公司参观,在幼小的心灵中灌输科技强国理念。
2023年,他在庆阳投资成立甘肃芯派公司,去年营收达4500万元。今年,又成立甘肃微航科技公司,助力家乡数字经济和低空产业发展。同时,他还成立了庆阳昱栎技术有限公司,为全市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他说,作为长在红旗下的一代“80后”,学有所成时就要回馈社会,服务大众。他更希望家乡能充分利用富集资源,做实做强工业。
春华秋实,耕耘不辍。栗旭锦恰似一尾从容遨游于科技深海的银鱼,又如一羽奋力追逐产业变革风口的鲲鹏,在新时代的澎湃浪潮中,为新质生产力架设“转化之桥”,奋楫扬帆,展翼高飞。
推/荐/阅/读
️ 策划 监制 / 张薇筠
编导 撰稿 / 张薇筠
视频拍摄 / 苏银忠 李浩
视频制作 / 张薇筠
配音 / 王黎丽
图文 / 孙玉珍
︎发布/ 马瑶
审核/ 马骁
☎️新闻广告热线 / 0934-5926120
0934-8612120
来源:庆阳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