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皖藏情,医路格桑花 | 传、帮、带,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技术队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15:38 1

摘要:十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当江淮暖流遇上高原风雪,便化作了医者仁心的最美诠释。2015年至今,300余位安徽医者接力奔赴山南,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用精湛医术浇灌生命之花,用无私大爱书写皖藏情深。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希望的种子;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健康

2025

十年皖藏情

医路格桑花

纪念安徽医疗援藏十周年

编者按:十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当江淮暖流遇上高原风雪,便化作了医者仁心的最美诠释。2015年至今,300余位安徽医者接力奔赴山南,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用精湛医术浇灌生命之花,用无私大爱书写皖藏情深。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希望的种子;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健康守护,更是永恒的情谊。在安徽医疗援藏十周年这个特殊时刻,我们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用文字和影像,共同铭记那些值得被传颂的温暖瞬间。

今天我们推送的是太和县中医院《传、帮、带,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技术队伍——太和县中医院第五批援藏医疗队》。

2023年6月,由推拿科医师于进、张忠诚,骨伤科医师刘晓雨组成的太和县中医院第五批援藏医疗队,在队长于进带领下,踏上神秘的雪域高原。努力克服高原寒冷干燥的气候的困难,发扬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通过开展义诊、走访、健康巡讲及远程会诊等形式,进行“传、帮、带”工作,积极推广针灸、推拿、骨科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造福当地藏民同胞。

援藏医疗队在拉萨稍作休整后,立马奔赴海拔4450米的山南浪卡子县藏医院。虽然来时心里有所准备,高原反应仍猝不及防,高寒干燥的环境,他们出现头痛气喘、口唇干燥、流鼻血等现象。抱着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坚守医疗帮扶、守护健康的使命,克服身体不适和语言障碍,立即开展医疗救治、查房、会诊、门诊收治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浪卡子县属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居民易患寒性关节痛、椎间盘突出症、静脉曲张等疾病。为发挥中医药特色,援藏医疗队利用针灸推拿等理疗,为多例急慢性腰扭伤、腰痛、膝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许多患者治愈出院前,拉着援藏医师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折磨我多年的腰痛病,自从你们来了浪卡子后,仅靠几根小小的银针就治好了,真是三根神针,一双妙手,手到病除。”

2023年7月的一天中午,有位腰疼的藏族患者米玛加布,在家人搀扶下找到援藏医师,经过藏医院同事翻译,得知患者长期反复腰痛,两天前被牛角甩倒后出现腰部疼痛伴肢体活动受限。经过详细查体,结合腰椎CT,初步诊断为急性腰扭伤。获悉病因后,援藏医师予以针刺人中、腰痛点,并指导患者腰部活动。针灸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缓解,肢体活动较前灵活。针灸五天后,患者腰痛明显缓解,又以手法推拿松解腰部僵硬肌肉,腰椎斜扳以调整腰椎小关节;结合藏药涂擦、药物熏蒸等外治手法。在中医针灸推拿和藏医药外治相互配合下,患者经过十天的治疗,腰不疼了,弯腰灵活了,行走如风。痊愈出院时,虽然语言不通,看到米玛加布大哥纯朴的脸庞,双手合十,一个劲说“扎西德勒”。他希望援藏医师能把中医技术传播给当地群众。

援藏期间,医疗队多次参加义诊活动并为藏民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等中医理疗项目。多次举办教学讲座,进行“传、帮、带”,结合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等特点,将诊疗知识、治疗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地的医护人员。

针对乡镇卫生院短缺的操作技能问题,将中医推拿、针灸、关节复位、小针刀等技术有效传播到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为浪卡子藏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技术队伍。在当地藏医院支持下,医疗队深入各村(居)开展居民健康巡访工作,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常用的健康知识,并且为急需治疗的农牧民进行了放血、拔罐、针灸、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援藏工作三个月以来,医疗队开展针灸推拿治疗百余人次,教学讲座及健康巡访10余次,为帮助浪卡子县的人民祛除疾病和传播中医药文化而感到自豪,也深深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援藏医疗队表示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克服困难,继续投身于援藏工作,展示中医人的良好形象,为保障广大藏民同胞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健康生活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