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古国最近的政治动荡直接牵扯到总理职位和对外合作项目,尤其是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事。10月17日,国家大呼拉尔开会投票,通过了罢免总理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的决议,64%的议员支持这个决定。赞丹沙塔尔上任才四个月,就因为党内分歧和治理问题被针对,这次投票结果让他的
蒙古国最近的政治动荡直接牵扯到总理职位和对外合作项目,尤其是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事。10月17日,国家大呼拉尔开会投票,通过了罢免总理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的决议,64%的议员支持这个决定。赞丹沙塔尔上任才四个月,就因为党内分歧和治理问题被针对,这次投票结果让他的位置一下子悬了。议会觉得他的任命司法部长和内政部长的程序有毛病,加上一些政策争议,就直接把他踢出局了。议员们在会上直接表决,罢免通过后,指示他继续履行职责直到新总理上台。
总统乌·呼日勒苏赫从投票那天起没马上表态,保持了三天低调。10月20日,他签发否决令,理由是议会投票的计算方式和出席人数不符合宪法和程序法。总统办公室发声明,说表决公式用错了,出席计算也违规。这一步让整个事态暂停,总理暂时保住了位子。否决一出,议会那边不服,马上把争端提交给宪法法院审理。总统的决定其实是在维护行政权,因为蒙古国的宪法从1992年起,就没明确分好总统和议会的权力界限,这次事件暴露了这个老问题。
这个罢免风波的背景离不开蒙古国的外交转向。赞丹沙塔尔上台后,调整了前任的“第三邻国”策略,那种策略试图拉近和西方的距离,甚至一度撕毁和中国的一些煤炭合同。相反,他把深化和中国俄罗斯的合作当成重点。就在上个月,9月2日,中俄蒙三方在北京签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这个项目年输气量50亿立方米,管道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穿过蒙古到中国北部。蒙古国能从中拿到过境费,每年大概10亿美元,这对经济依赖矿业的国家来说,是实打实的收入来源。赞丹沙塔尔是这个项目的关键推动者,他上任后就指示内阁启动实施步骤,包括招标和环境评估。
议会里的反对派多是亲西方势力,他们主张加强和美国欧洲的联系,觉得靠中俄太依赖,会丢掉战略平衡。这些势力在国内不算主流,但影响力不小,他们推动罢免,可能就是因为赞丹沙塔尔的亲华俄路线碰了他们的利益。罢免通过后,如果赞丹沙塔尔真下台,新总理立场不明,中俄蒙合作项目就可能卡壳。总统否决等于给这些势力画了条线,蒙古政局不能让外人插手。天然气管道项目从2022年起就启动可行性研究,2023年通过法律框架,2024年设计完成,到2025年9月正式备忘录签署,三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敲定细节,包括路由和费率。
10月22日,宪法法院开庭审理这个争端,九位法官全员出席,公开直播。法院审查了议会10月17日的投票记录、出席名单和宪法条款。原告是议会一方,辩称投票有效;被告是总统府,强调程序违规,没达到宪法要求的三分之二多数。审理后,法院裁决议会决议违宪,总统否决有效,这个决定立即生效。总理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继续留任,政府运作恢复正常。法院的裁决强化了总统在权力竞争中的位置,避免了蒙古国陷入更深的宪法危机。
中俄蒙管道协议的签署,是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标志性一步。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Gazprom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了这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但价格和融资细节还没完全敲定。管道全长2600公里,从俄罗斯西部气田出发,穿越蒙古东部,到中国北部。蒙古国在其中扮演过境角色,不仅能赚取过境费,还可能开发本地能源,改善基础设施。协议在9月2日签署,正好是俄罗斯代表团访华期间,双方高层会晤后达成的。这笔交易让俄罗斯弥补了欧洲市场的损失,因为欧盟制裁后,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转向亚洲。
蒙古国的政治斗争体现了总统和议会的拉锯。1992年宪法实施以来,总理和总统的权力分配一直模糊,前总理奥云额尔登就曾提议改成议会制,削弱总统影响。赞丹沙塔尔接任后,继续务实外交,但这次罢免让震荡加剧。总统通过否决,保住了盟友,也维护了行政范围。管道项目对蒙古经济有直接好处,能带来稳定收入,比抽象的战略平衡更实际。亲西方势力活动虽有,但和主流合作大势不符,他们的反弹导致了这次事件。
宪法法院的裁决后,议会调整了程序,避免类似错误。政府继续推进管道实施,10月23日,总理主持内阁会议,讨论下一步协调。项目基于9月协议,勘测工作已经在蒙古境内展开。三国工作组通过视频会议,确认技术细节。赞丹沙塔尔监督招标完成,总统主持相关会议,确保合作顺利。整个事件从议会投票到法院裁决,只用了五天,显示蒙古政治机制的快速响应。
天然气管道的推进,让蒙古在中俄之间找到平衡点。俄罗斯需要新市场,中国需要稳定供应,蒙古从中获益。协议签署后,分析师指出,这可能取代中国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影响全球海运贸易。美国和卡塔尔出口商面临压力。蒙古国作为过境国,战略地位提升,但也需处理环境和本地影响。项目预计建设期十年,初期投资巨大,但长期回报可观。
总统的否决和法院支持,化解了罢免危机。蒙古国避免了政府更迭带来的不稳,继续专注经济发展。管道合作是三国经济走廊的延伸,从2019年起就讨论过境费条款。2020年议会批准资金分配,2021年签署补充协议,2022年协调路由调整,2023年确认年输气量,2024年资金到位,2025年备忘录落地。整个过程步步推进,没受政治风波中断。
来源:宁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