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慕思半年报:营收降了5.76%,关了300家店,经销商又闹意见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3 15:13 1

摘要:提到慕思,消费者对其“老头”logo的床垫往往并不陌生。作为曾被称作“高端床垫第一股”的企业,慕思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面临挑战: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线下门店减少300家,海外业务规模远不及同行,且与经销商的矛盾再度公开化——这家以床垫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正

提到慕思,消费者对其“老头”logo的床垫往往并不陌生。作为曾被称作“高端床垫第一股”的企业,慕思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状况面临挑战: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线下门店减少300家,海外业务规模远不及同行,且与经销商的矛盾再度公开化——这家以床垫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正处于多重难题交织的发展阶段。

上半年营收降5.76%,净利跌超两成,就它没跟上节奏

2025年8月,慕思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24.78亿元,同比下降5.7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85亿元,同比跌幅达20.97%,经营压力直观显现。

图源:慕思股份2025年半年报

横向对比行业头部企业,差距更为明显。当前A股床垫行业的三大头部企业中,喜临门与梦百合上半年业绩均实现增长:喜临门营收同比增长1.59%,净利润同比增长16.45%;梦百合表现更为突出,营收同比增长9.35%,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96.41%。唯独慕思在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业绩下滑,抗风险能力亟待检验。

就靠床垫撑着?微涨1.25%还得靠国补,其他品类全在跌

从业务结构来看,慕思对床垫品类的依赖度较高。上半年床垫业务实现营收12.56亿元,同比微增1.25%,但这一增长较大程度依赖外部政策支持。据慕思披露,公司上半年通过国家“以旧换新”消费补贴获得的收入超3亿元,若剔除该部分政策性收入,床垫业务的内生增长动力将更显不足。

相较于床垫业务的微增,床架、沙发、床品等配套品类的表现更为低迷。上半年,这些配套品类收入同比降幅均在10%至22%之间,业务结构失衡问题突出,难以形成稳定的增长支撑体系。

线下店关了300家:从5600家降到5300家,经销商拿货也没那么积极了

线下门店是家居企业的核心销售渠道之一,慕思此前也依托广泛的线下专卖店网络拓展市场。2025年上半年,慕思线下专卖店数量从2024年同期的5600家缩减至5300家,净减少300家。公司对此解释为“优化核心卖场门店选址”与“关停低效门店”,但渠道收缩已对经营数据产生直接影响。

图源:慕思股份2025年半年报

上半年,慕思经销渠道收入为18.6亿元,同比下降2.79%;同时,合同负债较去年末下降0.73%,公司明确表示主要因预收经销商货款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经销商对市场预期趋于谨慎,提货意愿与合作信心有所减弱,而经销模式正是慕思的核心营收来源,此类信号需重点关注。

线上也没捞着好:卖了4.71亿减少14%,赚钱能力也降了

在电商消费趋势下,慕思的线上业务却未能实现突破。上半年,公司电商收入4.71亿元,同比下降14.07%,且线上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收入与盈利双双承压。

对于线上业务的下滑,慕思称主要受平台收入结构变化影响。此前贡献较高毛利的天猫平台营收下降,而抖音、亚马逊等平台营收虽有增长,但盈利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线上业务整体毛利率被拉低,短期内难以通过线上渠道弥补线下市场的缺口。

海外生意刚起步:卖了1.09亿只占4.4%,连梦百合零头都不到

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出海已成为家居企业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方向,但慕思的国际化进程相对滞后。2025年上半年,慕思境外业务实现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73.97%,较高的增速源于较低的业务基数,其境外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4.4%。

对比同行,梦百合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达34.18亿元,占总营收的79.2%;喜临门境外营收也有9.7亿元,占比约24%。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占比,慕思的海外业务均与同行存在显著差距,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短期内难以成为核心增长极。

募投项目没达标:建生产线想扩产能,结果产能没起来

慕思上市时的核心募投项目“华东健康寝具生产线建设项目”,原本旨在扩大产能、提升生产效率,但项目进展未达预期。半年报披露,该项目目前仍处于产能逐步释放阶段,暂未达到预计建成投产后的效益水平。

尽管公司未详细说明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但该项目对慕思未来的产能布局与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若长期无法达到预期效益,不仅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还可能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后续进展需持续跟踪。

分红惹争议:赚10块分7块,实控人拿了1.49亿

在业绩承压、核心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慕思的分红决策引发市场关注。8月28日,公司推出分红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超1.95亿元。该金额占上半年扣非净利润2.85亿元的比例接近七成,高比例分红的合理性受到部分投资者质疑。

从股权结构来看,此次分红的主要受益方为公司实控人。根据半年报,实控人王炳坤与林集永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可获得约1.49亿元分红。在公司需资金支持业务发展、应对市场挑战的阶段,高比例分红向实控人倾斜的做法,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经营决策的讨论。

经销商又闹了:强制装修还垄断物料,有人7年被罚15万

业绩压力下,慕思与经销商的矛盾再度公开。2025年8月以来,江苏、重庆、浙江等地的多名现任及前任经销商,通过媒体反映合作中的问题,核心诉求集中在强制装修、垄断物料采购与不合理罚款等方面。

经销商反馈,慕思对线下门店实施“四年一轮”的强制装修政策,且门店内的发光字、墙布、地板、绿植挂件等装饰工程及物料,均需从公司指定渠道采购,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同类产品。部分经销商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若未按时按要求完成装修,可能面临罚款、警告甚至取消经销资格的风险。

此外,经销商指出公司存在多种罚款名目,包括“指定品类出店销售”“培训未完成打卡”“陈列不达标”等,罚款金额从1000元至数万元不等。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其中一名合作7年的经销商表示,2018年至2025年间累计被罚款超15万元,且公司开具的发票类目统一为“价外收入”,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对慕思是否通过罚款调节利润的质疑。

三次矛盾都否认:靠经销商赚74%营收,却总把关系搞僵

针对经销商提出的质疑,慕思于9月3日回应称相关情况不属实,公司始终合法合规经营,半年报已获得审计机构“标准无保留意见”。但梳理公开信息可见,这并非双方首次发生公开矛盾。

公开报道显示,2023年10月,慕思与头部网红辛巴合作直播,以低于5000元的价格售卖官方标价近2万元的床垫,打破线下价格体系,引发全国经销商集体不满;2021年9月,慕思IPO关键阶段,湖北襄阳前经销商曾实名举报其存在IPO数据造假、偷税漏税及强迫开设大店等行为,当时慕思同样否认所有指控。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年报显示,慕思经销渠道收入占总营收的74.13%,经销模式是核心销售支撑。在高度依赖经销商的商业模式下,双方本应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多次矛盾暴露了业绩压力传导至渠道末端的问题,若无法妥善平衡利益,将对终端销售稳定性与公司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慕思当前面临的业绩下滑、渠道争议等问题,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难题,更折射出家居行业在市场竞争、渠道管理、国际化布局等方面的共性挑战。如何平衡企业与经销商利益、优化业务结构、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是慕思乃至整个家居行业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对于慕思而言,单纯依赖“高端”标签已难以应对当前挑战,唯有切实解决经营中的核心问题,才能夯实发展根基;而其经历也为行业敲响警钟——长期发展需兼顾短期业绩与长期生态建设,不可顾此失彼。

来源:天天在线新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