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饮食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科学界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红肉、高加工食品摄入可增加癌症发生风险,而合理膳食——特别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模式——则可能有助于降低多类癌症的发生率。近日,一项发表于The American
近年来,饮食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科学界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红肉、高加工食品摄入可增加癌症发生风险,而合理膳食——特别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模式——则可能有助于降低多类癌症的发生率。近日,一项发表于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最新研究再次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数据表明,与非素食者相比,以素食为主的人群总体患癌风险降低12%,一些中等发病率癌症的风险甚至降低18%。这一结果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领域的证据,即强调植物性食物的饮食方式可能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
研究一览
研究方法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Adventist Health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于2002~2007年间招募了95 863名北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成员。本研究选取其中79 468名入组时未患癌症的参与者进行分析。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收集基线膳食数据,并通过与美国各州及加拿大各省癌症登记系统进行匹配确认新发癌症病例。研究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并对少量缺失数据进行了多重填补处理。
研究结果
与非素食者相比,所有素食者群体的总体癌症风险降低12%(HR=0.88,95%CI:0.83~0.93,P图1. 比较素食者与非素食者在特定部位癌症发生率的多变量调整风险比
对素食者亚组的分析显示,所有癌症、中等发病率癌症以及某些特定癌症的风险均有所下降。纯素食者所有癌症风险显著降低24%,中等发病率癌症风险降低23%。蛋奶素食者所有癌症风险显著降低9%,中等发病率癌症风险降低18%。鱼素者所有癌症风险显著降低11%,中等发病率癌症风险降低13%。素食类型与某些特定癌症之间的关联往往与年龄有关。例如,较年轻的纯素食者(如65岁)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方面的风险较低,但在更年长者(如85岁)中未观察到这一效应。而淋巴瘤的风险在年长的纯素食者中显著较低,在年轻纯素食者中则不明显;蛋奶素食者不论年龄大小,淋巴瘤风险均较低。结直肠癌风险仅在鱼素者中显著下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些癌症的总病例数有限,上述关联的可靠性仍受一定限制;研究中在适当之处采用了多重比较校正(包括Bonferroni校正)以进行统计调整。研究结论
上述数据表明,素食者总体患癌风险较低,中等发病率癌症群体的风险也有所下降。有证据支持风险显著降低的癌种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及淋巴增殖性肿瘤亚型。素食者其他特定部位的癌症风险可能也存在差异,但当前研究尚缺乏足够的统计效力予以验证。
小编有话说
近年来,关于素食与癌症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多项大规模队列研究逐渐形成一项明确共识:以素食为主的膳食模式可能与多种癌症风险降低存在显著关联。
既往,多项荟萃分析为该观点提供了一定依据。2012年一项针对七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素食者患癌症的风险比非素食者低18%。2017年一项涵盖10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纯素食者和素食者相比杂食者癌症风险降低8%。2023年发表的另一项涵盖八项研究、涉及68.6万名参与者的荟萃分析表明,素食饮食将胃肠道癌症风险降低了23%,其中男性和亚洲人群获益更为明显。2025年初,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的一项研究比较了5个队列中总计21 561名纯素食者、素食者和杂食者的微生物组。研究人员发现,杂食者体内与结肠癌风险增加相关的细菌更多,而纯素食者微生物组中富含具有有利心脏代谢标志物的微生物。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杂食者若摄入更多植物性食物,其微生物组中这些健康微生物的数量也会增加。
而本项基于北美近八万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大型研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证据基础。数据显示,素食者的总体癌症风险比非素食者低12%,某些中等发病率癌症的风险降幅更达到18%。这一发现不仅再次印证了植物性饮食的潜在健康益处,也为我们理解饮食结构与癌症预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更坚实的证据。
从机制上看,素食者通常摄入更多蔬果、豆类及全谷物,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和植物化学物,有助于减轻体内炎症、抑制细胞氧化损伤,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产生有益代谢产物。与此同时,素食饮食避免或减少了红肉及加工肉类的摄入——这两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此外,素食者平均体重指数(BMI)较低,也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的重要保护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素食模式的效果存在差异。纯素食、蛋奶素和鱼素等不同亚型在不同癌症、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表现出差异化的保护作用。例如,纯素食对年轻人群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以及各年龄段的淋巴瘤显示出更强保护关联,而鱼素饮食则在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方面作用突出。这说明未来的膳食建议有必要进一步细化,结合个体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推行更具针对性的饮食模式。
尽管这些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部分罕见癌症病例数有限、饮食数据仅依赖基线调查等,且观察性研究本身不能确立因果关系。尽管如此,其在人群规模、种族多样性、对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的控制等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再加上此前多项荟萃分析和微生物组学研究提供的辅助证据,植物性饮食在癌症预防中的作用正得到多维度、跨研究的支持。
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鼓励大众增加植物性食物比例、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已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选择,更成为一项具有潜在防癌意义的生活方式策略。在追求健康老龄化和癌症一级预防的今天,多吃一碗蔬菜、多选择一碗豆,或许正是我们在日常中能够实践的最简单、有效的“抗癌”投资。
参考文献:Gary E Fraser,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5 Aug.
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