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卖柜里堆满19.9元的套餐,曾经一位难求的餐厅如今却空着一半座位,家里蹲取代了约会聚餐,年轻人为什么同时对美食和爱情失去了兴趣?
外卖柜里堆满19.9元的套餐,曾经一位难求的餐厅如今却空着一半座位,家里蹲取代了约会聚餐,年轻人为什么同时对美食和爱情失去了兴趣?
曾几何时,周末的餐厅门口总是排着长队,如今却难得坐满一半座位。全国餐饮门店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9%,即使还在营业的餐厅,也面临着人均消费下滑的窘境。
与此同时,超过83%的一线城市青年处于单身状态,其中近四成已单身三年以上。他们不再急切地寻找伴侣,而是抱着“随缘不强求”的态度,即使寻找爱情,也更倾向于高效率、多线并行的相亲方式。
一、 餐饮寒冬:从“排队等位”到“一半空座”
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达3.6万亿元,增速却跌至3.6%,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更令人担忧的是,6、7月的增速一度跌至1%左右的冰点。
餐饮业的寒冬不仅体现在增速放缓上,更直接反映在门店数量上。截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门店超760万家,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9%。
火锅行业更是经历了惨烈的洗牌——新开门店16.5万家,闭店却高达19.2万家,净减少2.7万家。
在消费者端,变化同样明显。全国餐饮人均消费已降至36.6元,同比下降7.7%。现制饮品客单价跌幅更为惊人,从2023年的21.6元降至17.4元,跌幅达19.4%。
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计划减少2025年的餐饮支出,40%的人增加了居家做饭频率。
二、 婚恋退潮:从“渴望亲密”到“随缘不强求”
与餐饮业低迷同步的是年轻人婚恋观的变化。一项针对一线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83.2%的受访青年处于单身状态,仅有16.8%处于恋爱中或已婚。
面对婚恋,如今年轻人的心态颇为复杂。54.6%的青年表示“随缘不强求”,36.8%直言“快给我一个对象”,而坚信“智者不入爱河”的只有3.4%。
在表面随缘的态度背后,是年轻人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知。
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给出了现实的理由:17.6%觉得“爱不起”,22%说“没空爱”,还有19.3%坦言“意愿上不敢爱”。
三、压力下的理性选择
面对美食与爱情,年轻人的选择看似“摆烂”,实则是压力下的理性调整。
在餐饮消费上,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攀升,更青睐高性价比套餐,导致餐饮行业利润普遍承压。购物中心也出现客流回暖但消费转化弱的现象,顾客购买决策更加谨慎,普遍客单价有所下降。
在婚恋选择上,年轻人展现出高度理性。从恋爱到结婚,考量因素明显转变——择偶时“三观相合”成为首选,远超经济条件等传统因素。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研究员杜世超认为,这说明择偶正从“地缘”转化为“趣缘”,而“三观相合”与学历、经济等“量化标准”相比较,更需要通过交流尤其是线下沟通来判定。
四、结构困境与个人挣扎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现阶段我国消费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要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
这一结构性偏差在餐饮市场表现为“有增长无增量”的格局——市场总体收入微增,但门店数量减少,标志行业正式进入存量绞杀阶段。
婚恋领域同样如此。虹口区妇联发布的《虹口婚恋白皮书》显示,“遇到理想对象才结婚”成为主流婚姻观,占比高达65%。
而选择“单身也很幸福”的占比达15%,其中单身状态者占样本中单身总人数的26.3%。
五、中日比较:被动紧缩与主动低欲望
中国的消费和婚恋低迷常被与日本比较。确实,日本社会正经历着类似的困境。
近30多年来日本经济低迷,国力严重衰退,国内笼罩着强烈的闭塞感和对未来的迷惘感。不少日本民众为缓解内心不安,在言语上开始转向强硬,与那些言辞强硬的右翼口号产生共鸣。
但仔细分析,中日年轻人的行为背后有着本质区别。日本年轻人是因“看不到未来而主动躺平”,而中国年轻人则是因收入、时间、工作强度等现实因素被动紧缩。
66.5%的青年表示彩礼“可以协商”,近20%直接表示“不需要”。这显示年轻人并非拒绝婚姻,而是希望移除其中的不合理负担。
六、 破局之道:从结构性改革到个人调整
面对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刘世锦建议,要减少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
在餐饮行业,头部品牌已通过供应链革新、店型创新、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重构寻找突围方向。
例如,华鼎冷链的“雪豹数智大模型”将单车调度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秒级,货损率降低13%。
在婚恋领域,虹口区妇联等组织正通过调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积极推动婚恋文化建设。他们发现,青年更希望通过文体活动、联谊交友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
七、个人看法:恢复生活热情是关键
观察这些现象,我认为年轻人并非真的失去了对美食和爱情的兴趣,而是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压力下,暂时收敛了对生活的热情。
判断一个人是否衰老,从来不是看皱纹有没有爬上眼角,而是看他对生活的热情还在不在——对美食还有没有期待,对感情还有没有向往。
当我们开始为了19.9元的外卖犹豫,为了约会找借口推脱时,不是我们真的老了,而是被现实压得暂时忘了怎么享受生活。
改变可以从一顿饭开始:这个周末别点外卖了,去菜市场挑点新鲜的蔬菜,给自己做一道爱吃的菜。或者约上很久没见的朋友,找家喜欢的餐厅,慢慢聊天、好好吃饭。
GDP跌了还能拉回来,经济冷了还能回暖,但如果人连对吃和爱的欲望都没了,再精密的政策也很难扭转局面。
我们现在经历的或许是一场挑战,但只要不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复苏之路。
上海虹口区的调查给了我们一丝希望:在“婚恋对象选择的考虑因素”中,“三观相合”成为排序第一的选项,且分值远远拉开其他选项,其后是健康状况、外表形象、兴趣爱好。
这说明年轻人并未放弃爱情,只是更加注重精神契合与内在匹配。
餐厅的空座位和单身人口的增长,不完全是衰落的信号,更可能是一种调整与重构。当社会能够减轻年轻人肩上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信心去享受生活时,美食与爱情的活力终将回归。
来源:朱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