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羊区,千年传承的蜀锦机杼声与硬核飞行器的轰鸣共振着;百年老字号诗婢家爆款文创产品的设计师与新质生产力企业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同样一丝不苟地描摹着手中的设计稿;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与最新一代“成都青羊造”巽飞航空“文鳐”eVTOL,仿佛在进行着跨时空的对话……这
航空国创会议中心将于年底正式交付。
由成都漆器厂焕新升级的大旗茶馆。
在青羊区,千年传承的蜀锦机杼声与硬核飞行器的轰鸣共振着;百年老字号诗婢家爆款文创产品的设计师与新质生产力企业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同样一丝不苟地描摹着手中的设计稿;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与最新一代“成都青羊造”巽飞航空“文鳐”eVTOL,仿佛在进行着跨时空的对话……这些或彼此链接、或遥相呼应的切片背后,是少城国际文创谷、青羊经开区两大产业园区澎湃发展、动能勃发的生动写照。
少城国际文创谷
加快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作为青羊区两大产业园区之一,少城国际文创谷以17.58平方公里的“无边界园区”形态锚定“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世界文化名城核心承载地”目标,构建“一芯三链”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辨识度的文商旅融合发展园区。
自“立园满园”行动开展以来,少城国际文创谷围绕演艺演出、文博旅游、影视音乐、创意设计主导产业方向,不断加强企业培育。数据显示,目前园区有“四上”企业687家、高新技术企业350家,集聚了5900余家文创企业,2024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09.16亿元。
企业发展动能澎湃——
项目预计投资9.98亿元,建成后将集聚电影产业上下游企业200余家,成为推动西南地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9月29日,少城国际文创谷“镇园之宝”企业峨影集团举行了峨影·1958园区项目奠基仪式。
室内面积超3万平方米,拥有100多个影视场景——位于非遗博览园的繁星大片场将建设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短剧基地和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影视、文旅、商业综合产业集群。
聚企满园的同时,产业链也不断延长。日前,园区企业睿意高攀文创集团被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报道:公司两个多月前接到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品牌IP打造和衍生品开发项目,工期只有45天,但文创园区500位创意人员、20多家开模企业、30多家产品制造商与他们共同撑起了订单。“我们的优势就是供应链足够完备,大家一起用两个小时开完启动会,喝杯咖啡的时间就敲定了各自的工作内容。”该集团董事长刘睿说道。
创新要素持续聚集——
“我们瞄准数字文旅和数字文博赛道,基于自有版权开发出20款各类VR游戏,打造出《黑洞远征》等原创IP,我们的产品《蜀道惊魂》还获得了华为全球VR大赛大奖。”墨拓科技公司总裁杨宏森说道。公司基于内容创作与软硬件研发,不断探索数字文旅与数字文博的边界,创新转化多个知名科幻IP,成为这一赛道少有的“多面手”。
6月,诗婢家试水微短剧赛道,成为国内首个跨界“进军”微短剧新赛道的百年文化老字号;7月,“华夏漫游”XR大空间沉浸式探索体验馆(西南运营中心)在非遗博览园亮相,AI+XR的创新演绎让《滕王阁序》的壮阔和《蜀道难》的险峻都“活”了起来;恒图科技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Fotor在全球超过5000个AI应用中用户数排名前25……
多元场景不断上新——
9月27日,一座承载老成都慢生活韵味、融合文商旅体新探索与社区共生理念的新文旅商业体——福感肆Full Grace正式亮相。9月30日,“成都×德阳双城生活艺术共生节”在成都西村大院与德阳文庙同步启幕。
曾有着60余年历史的锅炉房与洗衣房如今蜕变为集剧场、戏剧博物馆、咖啡等功能于一体的“烟囱里26M”戏剧文化空间;始建于1954年的成都漆器工艺厂经过改造,如今以剧场式茶馆的全新面貌亮相——这就是国庆前上线的大旗茶馆……
见微而知著。这些鲜活的“小场景”共同勾勒出少城国际文创谷蓬勃发展的“大图景”。依托千年文脉厚土,以创新为笔、园区为基,少城国际文创谷在“立园满园”中还有更大的发展谋划——到2027年,以演艺为特色的发展成效明显,文商旅融合消费场景渐成体系,格局初具,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文创产业示范园区;到2029年,“演艺+”复合生态体系建成,前沿技术应用成熟,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亿级文创园区。
成都青羊经济开发区
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航空航天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成都昊轶强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正快马加鞭推进“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40万件航空零部件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
就在最近,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复材自动铺丝软件”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彻底改变了这类高端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的境地。“这款软件能精准地为飞机、火箭等高端装备‘量体裁衣’,解决了以往材料铺设不精准、效率低的难题。”国创中心创投孵化专家彭雨说道。
这些,只是青羊经开区澎湃动能的一些小切片。作为全国最大的航空产业核心集聚区,青羊经开区做实高水平立园、高质量满园“两篇文章”,不断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91.8亿元,其中航空产业营收近750亿元,约占全市航空产业规模的二分之一、全省航空产业规模三分之一,并连续两年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综合评价中获评优秀省级开发区。
以体制创新激活力,实现特色立园。聚焦做实“两篇文章”,青羊区创新制定五年“立园满园行动计划”,强化规划统筹、功能重塑,着力构建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为主攻方向,协同发展卫星通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能源等“一主多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聚力企业满园,实施建圈强链行动。围绕航空产业“研发+制造+总装+测试”全产业链布局,园区突出高效集约,加快构建国创中心片区、研发总部片区、智能制造片区“一区多片”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主支撑,以国创中心为总牵引,坚持航空带动、多业共兴,持之以恒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着力构建以防务整机、民机大部件为基础,重点发展机载关键软硬件、复合材料、无人高端装备、航空关键元器件、工业软件、商业航天六大赛道的现代化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沿链布局、全链引育、融链创新、跨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模式创新提能力,推进企业满园。2024年,青羊经开区累计签约高能级项目35个;今年以来申报引进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产业化项目12个,合同签约金额68亿元,累计引育规上企业达25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43家,已集聚航空重点配套企业265家。
以科技创新挖潜力,注重质效兴园。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园区实施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改革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飞行器数字敏捷设计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两个“国字号”创新平台为引领,6个“专业化”创新平台为核心,N个“特色化”创新平台为支撑的“2+6+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力争到2029年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00个。
深化“先确权、后转化”改革。探索成立国创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公司;建立“高校院所+创新平台+产业园区+技转机构+成果转化基金”研发转化模式;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建立“资产化+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
成绩之上,更加宏大的发展愿景已经擘画——以加快建设世界级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总体目标,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航空航天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力争到2029年,航空航天产业创新策源和先进制造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袁弘/文 青羊区供图
来源:锦绣青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