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礼车队刚到旬河大桥,29岁的周某拉开车门一跃而下,几天后女方退回18.8万元并签了和解协议,周某在10月20日下葬
婚礼车队刚到旬河大桥,29岁的周某拉开车门一跃而下,几天后女方退回18.8万元并签了和解协议,周某在10月20日下葬
相恋七年,2023年订婚,13.6万元彩礼和一套足金六金,加上酒席、来回奔波,几乎把旬阳这个普通家庭的积蓄掏空
周某在西安有份体面工作,买了两居室,装修细节都按李某的喜好来,沙发颜色是她选的,墙上的灯他反复比较,说想“给她一个踏实的家”
他是真心准备过日子的人
订婚后卡住的,是“先不先领证”
周某母亲想稳稳当当把证领了,李某先说考研会受影响,考完又说“还没正式求婚,先领证没保障”,总之拖着
一个要法律的安全感,一个要仪式的安全感,话没说透,心里都憋着
周某跟朋友嘀咕,提证她总有理由,他不敢深聊,只能把不安写在本子上,后来那页纸上有泪痕,母亲摸到时忍不住大哭
临近婚礼,矛盾开始冒尖
9月30日晚上,周某从李某家回来衣服上都是酒渍,脸色很沉
李某提议10月2日单独办“女方亲友席”,让他去陪酒
周某不擅长喝酒,心里也觉得婚礼准备已经够累,试着说少喝几杯或找朋友代陪,李某态度很硬,说这是规矩,不陪就是不尊重
周某妥协了,他常常是这样,先把自己放低
10月2日,周某拉着两个朋友从早上十点忙到深夜十一点多,贴喜字要对齐,彩带绕吊灯得绕三圈,清理地板缝时用牙签一点点挑,搬嫁妆上三楼,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饿了问有没有饭,被一句“忙完再说”打发,最后自己出去买泡面,蹲楼道里吃
朋友说他当晚回家在沙发上直接躺下,鞋都没脱,母亲问一句,他只挤出“没事,熬过去就好了”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想,忍忍就能过关,可有的关不是靠忍能过的
婚礼当天一早,他穿上那件深灰色定制西服,袖口绣着名字缩写,这是母亲找裁缝做的
接亲礼品按习俗要八样双份,忙乱中只拿了四样
到了楼下,女方家人当场炸了,说“就带这么点东西”
周某连连道歉,赶紧让朋友回去补拿,折腾一个多小时才摆平
上车后,李某一路抱怨“不靠谱,让我在亲戚面前丢脸”
到了“下车礼”,之前没谈拢金额,临时提6666元图个吉利,周某身上现金不够,只能四处凑,李某还催“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以后怎么过”
他递钱时手都在抖,像被线牵着走,尊严掉在地上
车到旬河大桥,周某突然说停车
司机刚减速,他就推门冲了出去,旁人追上去拽,他把手一甩,眼也没回,纵身下水
有人听到他喊了一句“太累了”,带着彻底的绝望
那一瞬,所有积压的委屈像涨满的河水,一下子决了堤
遗体的打捞,有不同的说法:有人称10月9日就在大桥下游百米处发现,也有说是在10月18日下游几公里处由打捞队找到
时间线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家人那十来天的守望和等待
周某母亲每天抱着儿子的照片在河边问人,父亲四处联系打捞队,把家里最后的积蓄花了个干净
等他回来时,那件深灰西服已经被河水泡胀,名字缩写还在,母亲伸手一摸就哭到站不稳
当晚,周某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双方已和解,女方退回18.8万元,其中包含13.6万元彩礼和六金折算金额,男方不再追究责任
10月20日,周某下葬
钱回来了,人没了,协议写得明明白白,心上的洞却没法缝
周某父亲还说了一段隐情
他起初不同意这门婚事,觉得李某太强势,俩人容易吵,周某一次次求情,说“非她不娶”,他才松口
为让儿子婚后顺当,除了西安的房子,他还按李某的要求,买了辆10万元的车并登记在李某名下
“每次吵架,都是周某先道歉,哪怕不是他的错,他也不敢硬气”
这句话很刺耳,但也像是很多家庭里默默发生的事
李某和她的家人没有回应采访
有人在打捞现场看到她哭,却没和周某家说话,她的社交账号改成了私密,与周某有关的内容也都删了
沉默会让人猜测,但我们也要承认,有些痛只会在心里翻涌,不愿外人看见
灵棚搭在院子里,白色挽联微微晃动
周某的好友把篮球和耳机摆在灵前,说“兄弟,一路走好”
父亲坐在老槐树下,总是朝着西安的方向发呆,那里本该是新婚的家,铺好的床,装修好的墙
邻居说,他时常拿着房产证喃喃,“早知道这样,当初说啥也不让你结婚”
人最痛的,往往是“早知道”
我老问自己,婚礼到底是给谁办的,是给亲戚看面子,还是给两个人过日子
这两年有关婚礼的争吵不少
台州有位杨女士,请丈夫的高中同学操办“红金巴洛克”风格的婚礼,付了16万,现场却粗糙得让人愣住,后来才知道被不到6万元打包外包给第三方,双方闹到准备上法庭
把人生大事交给熟人或习俗,一旦失控,后果不只是钱的损失,更是关系的崩塌
杭州的王女士把新房交给亲姐夫装修,水电隐患一堆,瓷砖大面积空鼓,沟通不成,最后被拉黑
信任是一把钥匙,开错门,屋里就是风暴
徐州那对情侣因为临时加彩礼当场翻车,最后走法律途径解决,婚约没了,感情也没了
我不愿把所有错都推给婚俗,但必须承认,不明确、不透明、临时加码的“讲究”,很容易把人逼到墙角
一纸结婚证,对有人是安全感,对有人只是仪式前的焦虑;
一个“下车礼”,对有人是吉利,对有人是压力
如果没有提前说清楚,压力就会在最热闹的时刻爆炸
最打动我的,是母亲把周某的日记放进棺材,她说里面写满了期待,也藏着没说出口的委屈
我们常说,沟通是解药,可真正难的是在紧要关头把自己的感受说得清楚,也愿意听到对方的不安
婚礼教给我们的,也许不是华丽的布景,而是怎样把“面子”和“里子”摆在同一张桌上
希望这件事能让更多家庭在筹婚时,把规则写在纸上,把底线说在嘴上,把体谅放在心里
这样,喜字贴上去才是真喜,糖果发出去才是甜,车到桥边,风也只是风
来源:龙少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