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足球,是贵州普通人的一场正名之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14:13 1

摘要:太憋屈了!以前,我们岑巩人自个儿关起门来踢球,把思州战鼓敲得震天响,也只有自己听得见,外人谁知道?来自岑巩县思州战鼓队的董琴,站在榕江那片已经火遍全国的球场上,手里的红绸鼓槌舞得像一团火,但心里头,多少有点不是滋味。那种感觉,就像你家藏着绝世珍宝,却只能在自家

太憋屈了!以前,我们岑巩人自个儿关起门来踢球,把思州战鼓敲得震天响,也只有自己听得见,外人谁知道?来自岑巩县思州战鼓队的董琴,站在榕江那片已经火遍全国的球场上,手里的红绸鼓槌舞得像一团火,但心里头,多少有点不是滋味。那种感觉,就像你家藏着绝世珍宝,却只能在自家后院孤芳自赏。

但现在,一切都他妈的不一样了!当全贵州88个县的战旗第一次在“村超”的省级赛场上猎猎作响,当岑巩的球队堂堂正正地站上这片草皮,当董琴和她的姐妹们擂响战鼓,那激昂的鼓点就不再是自娱自乐,而是通过直播信号,向全中国宣告:“听着!这是我们岑巩的声音!”

这,已经不是榕江一个县的狂欢,而是整个贵州积压了几十年足球热情的总爆发。对于董琴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这更是一场迟来的正名之战。她的话里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很多人光晓得榕江村超火,可我们岑巩人也踢了几十年球了!”她说,县里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队伍,以前也跑去铜仁、湖南踢过比赛,但就像没开嗓的歌手,一身本事,没人听见。现在,省级联赛的平台一搭起来,他们不仅能名正言顺地出战,连压箱底的宝贝——思州战鼓,都成了县队的 официальный 战歌。鼓声一响,整个贵州都知道,那支带着鼓点来踢球的队伍,是岑巩来的。

这种从“羡慕”到“拥有”的巨大转变,正在贵州的每一个角落上演。荔波的球迷李兵,以前只能刷着手机,眼巴巴地看着榕江人天天过节。他坦言,那种感觉,就像你暗恋的姑娘在隔壁班,热闹全是别人的。可就在他刷手机的当天,他突然发现,贵州“村超”黔南州赛区,居然同步开赛了!“好了,这下好了!”李兵的兴奋溢于言表,“以后就在家门口看‘村超’,方便太多了!”这句“方便多了”,背后是多少球迷从“旁观者”变成“局内人”的狂喜。

这股燎原之火,烧得热烈,但烧得有规矩。这次省级联赛,从一开始就立下了铁律:“群众办赛、群众参赛、群众享赛”。所有球员,必须是本地户籍,或者在本地长期工作生活的老乡亲。这直接堵死了那些想投机取巧,花钱请“外援”的路子。这保证了每一场比赛,都是原汁原味的“德比”,是村头王师傅对阵镇上李老板,是隔壁寨子的后生跟我们村的小伙子掰手腕。这才是“村超”的根。

更绝的是,足球只是个引子。每一场比赛中场休息,都强制嵌入了地方文化的展演。侗族大歌的空灵、苗家舞蹈的奔放、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古雅……这些平日里藏在深山里的非遗瑰宝,就这么大大方方地走上了绿茵场。这球场,哪里还只是球场?它分明成了一个“贵州文化的流动大舞台”,今天展示安顺的地戏,明天亮出毕节的芦笙,后天可能就是遵义的茶艺。

在球场另一边,榕江本地的吴帮远大哥,正跟媳妇儿一起,踮着脚尖在人群里使劲张望。他不是在看球,而是在等他家闺女上台跳舞。他乐呵呵地说,以前周末,无非就是赶个集,回家看电视,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现在可不一样了,一到比赛日,全家总动员,他跟媳妇儿在台下当啦啦队,两个娃娃在台上当小明星。“以前总觉得那些大舞台,离我们这些种地的老百姓远得很呐!”吴帮远感慨道,“现在才晓得,只要心里头有那份热爱,村口就是舞台,球场就是咱自家的主场!”

这种“人人都是主角”的氛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一个人。来自贵阳的舞蹈编导黄秋兰,被现场那种各民族像一家人一样闹腾的场面彻底震撼了。她本来是来工作的,结果自己反倒成了最投入的观众。从榕江的星星之火,到如今全省的燎原之势,她嘴里反复念叨着那句:“小小的足球,大大的梦想。”作为专业的编舞,她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怎么把贵州这些散落的民族瑰宝,编成一个完整的节目,让外面的人看看,我们家乡的舞台,到底有多美,多带劲!

从一片小小的球场,到覆盖88个县的宏大版图;从一个县城的偶然走红,到整个贵州省的集体共鸣。“村超”,这个泥土里长出来的体育IP,正在用最接地气,也最滚烫的方式,回答着一个时代的问题:新时代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模样?

答案就在这里。在这里,每一个人既是翘首以盼的观众,也是随时可能登台的主角;每一次声嘶力竭的助威,都是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而每一声划破天际的呐喊,都是对这平凡而火热的生活,最赤诚的热爱。

这,早就超越了一场足球的胜负。这是贵州,是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普通人,朝着更美好的日子,发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义无反顾的集体冲锋。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来源:篮坛风云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