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农忙,记住这些水肥管理要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11:47 1

摘要:“霜降霜降,移花进房”。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初冬即将来临,此时天气较冷,露水开始凝结成霜,随着霜降的出现,冬季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霜降霜降,移花进房”。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初冬即将来临,此时天气较冷,露水开始凝结成霜,随着霜降的出现,冬季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对农户而言,霜降不仅是秋冬交替的信号,更是农作物“养精蓄锐”越冬的关键期。此时的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直接关系到作物的抗寒能力和来年的收成。尤其是喷灌技术的合理运用,能让水肥管理更均匀,就像给庄稼穿上了一件“防寒衣”。

一、霜降农事:为何水肥管理是重头戏”?

霜降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拉大,土壤表层易结霜,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双重影响:

一方面,低温会影响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即使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作物也难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霜后空气干燥,土壤水分蒸发变快,容易导致作物缺水“受旱”,同时低温还可能冻到作物的幼嫩组织,降低抗逆性。

因此,霜降前后的水肥管理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浇水补足土壤墒情,通过科学施肥增强作物抗寒能力,为作物越冬或后期成熟“保驾护航”。无论是露天种植的小麦、油菜,还是设施大棚里的蔬菜,都需根据作物类型调整水肥策略。

二、灌溉:霜降水怎么浇?喷灌技术有优势

“霜降不浇水,来年渴死鬼”,这句农谚道出了“霜降水”的重要性。但浇水并非简单的“大水漫灌”,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不当灌溉反而会导致土壤板结、作物烂根。此时,喷灌技术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灌溉时机:建议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灌溉,此时气温较高,水温与地温差距较小,避免作物再次受冷。

灌溉程度以“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为原则,避免过量灌溉导致地温过低。露地作物如冬小麦,播种后若墒情不足,可通过喷灌补足水分,助力出苗;大棚蔬菜则需控制灌溉量,避免高湿环境引发病害。

灌溉方式:相比大水漫灌,喷灌更适合霜降时节。喷灌能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根系周围,避免土壤板结,同时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于叶片较脆弱的作物,可选择低压喷灌,避免水流冲击叶片造成损伤。

三、施肥:霜降肥施对,抗寒增产有保障

霜降施肥的关键是“增磷钾、控氮肥”,通过补充养分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同时避免氮肥过多导致作物徒长,降低抗逆性。

1. 不同作物的施肥策略

露地越冬作物: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既能助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抗寒能力,又能为来年春季返青储备养分。

大棚蔬菜: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可通过“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可溶性肥料随水均匀输送到作物根部,避免肥料浪费。

果树:霜降前是果树根系生长的最后一个高峰期,此时施肥有利根系发育,增强树势。可结合果园喷灌或滴灌,追施一次有机肥和磷钾肥。

2. 施肥注意事项

避免在土壤结冰或潮湿时撒施化肥,以免肥料流失或烧根,结合喷灌等灌溉方式施肥更便捷。

大棚内施肥后,需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防止有害气体积累损伤作物。

四、霜降田间管理:喷灌之外的抗寒小技巧

除了科学的灌溉和施肥,霜降后的田间管理也不能忽视:

覆盖保墒:浇完“霜降水”后,可在作物根部覆盖一层秸秆、地膜或腐熟的有机肥,既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能提高地温,保护作物根系不受冻害。

清理田间:及时清理田间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越冬场所,同时避免杂草与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

设施防护:大棚种植户需检查棚膜是否完好,及时修补破损处;霜降夜间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搭建“二层膜”或覆盖草帘,增强保温效果。

霜降时节,寒风吹起,农事不停。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是作物安全越冬、来年丰产的“关键一步”。农户朋友们需根据作物类型、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灵活调整水肥策略,让每一滴水珠、每一份养分都用在“刀刃上”。毕竟,霜降的“霜”是自然的信号,而田间的“忙”,是丰收的铺垫。

来源:农村牧羊人赵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