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曾被骂“烧钱无底洞”“估值泡沫碎了一地”的创新药行业,如今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有公司单季度营收暴涨19倍,有企业从持续亏损直接实现盈利,更有龙头净利润直接翻倍。
前言:从“跌麻了”到“涨疯了”,创新药终于扬眉吐气
谁能想到,曾被骂“烧钱无底洞”“估值泡沫碎了一地”的创新药行业,如今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有公司单季度营收暴涨19倍,有企业从持续亏损直接实现盈利,更有龙头净利润直接翻倍。
2025年三季度,5家创新药龙头的三季报堪称“集体炸场”,不仅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脸,更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彻底走出低谷,迎来了真正的逆袭时刻。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反弹,而是行业底层逻辑变了的信号。曾经靠“跟风研发”“讲故事融资”的时代彻底过去,现在的创新药企业,靠的是真产品、真销量、真利润说话。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几家龙头的亮眼业绩,聊聊这波逆袭背后的门道,看看这事儿跟咱们普通人到底有啥关系。
一、5家龙头成绩单亮瞎眼:营收利润双爆发的真相
先上硬数据,这5家企业的三季度表现,每一个数字都透着“底气”。
亚虹医药:19倍增长的“潜力股”
亚虹医药三季度直接交出了营收5845.82万元的成绩,同比暴涨1903.16%——这意味着去年同期1块钱的营收,今年变成了19块多。可能有人会说“基数低才涨得多”,但别忘了,营收爆发的核心是它的核心管线终于实现了商业化突破。
虽然现在净利润还在亏损,但懂行的都知道,创新药企业的“第一桶金”最关键。能让产品卖出去、被市场接受,就已经跨过了最难的一道坎。要知道,以前多少创新药企死在了“研发成功却卖不动”的最后一公里,亚虹这波增长,其实是验证了自己的商业化能力。
迈威生物:GLP-1赛道的“优等生”
迈威生物三季度营收2556.79万元,同比增长167.73%,更关键的是净利润同比增长4.1%,亏损一下子收窄到2.49亿元。它的翻身仗,赢在了赛道选得准。
公司在生物药领域攒了多年的技术家底,尤其是押对了GLP-1这个热门赛道。这玩意儿可不是炒概念,而是实实在在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不管是降糖还是减重,都是当下的刚需。选对赛道+技术过硬,让迈威在竞争里站稳了脚跟,亏损收窄就是最好的证明。
泽璟制药:“营收盈利双改善”的标杆
泽璟制药三季度直接把营收做到了1.43亿元,同比增长130.67%,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改善64.3%,亏损只剩3136.69万元。在创新药板块里,能同时做到营收大涨、亏损大降的企业可不多见,泽璟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
这背后是它的产品矩阵开始发力了。以前靠单个管线撑场面,现在多个产品陆续上市、进医保,销量自然就上去了。而且它的产品都瞄准了临床急需的领域,比如肿瘤、肝病等,这些领域的患者对好药的需求迫切,只要产品有效,根本不愁卖。
康希诺:罕见盈利的“实力派”
在创新药企业里,能实现盈利的都是“狠角色”,康希诺就是其中一个。三季度营收2.64亿元,同比增长76.09%,净利率达到1.12%,更牛的是毛利率高达79.2%。79.2%的毛利率意味着什么?卖100块钱的产品,成本不到21块,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
康希诺能赚钱,靠的是产品硬。它的创新药不是“跟风仿制”,而是有自己的技术壁垒,而且早就通过市场验证了产品价值。这种“能盈利”的创新药企,在现在的市场里简直是“稀缺资源”,也给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艾力斯:净利润翻倍的“大赢家”
艾力斯堪称三季度的“盈利王”: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59.73%,净利润直接飙到4.07亿元,同比暴涨101.38%,直接翻了一倍还多。这个数据放在整个医药行业里都相当能打,更别说在曾经“全行业亏损”的创新药领域了。
艾力斯的秘诀在于“爆款产品+医保放量”。它的核心产品早就进了国家医保目录,借助医保的渠道优势,快速铺到了全国的医院和药店。而且产品针对的是肺癌等高发癌症,患者基数大、用药需求稳定,营收和利润自然就跟着涨。
二、逆袭不是碰运气:这三大引擎才是真正推手
光看表面数据没用,得搞明白这波逆袭到底是怎么来的。说白了,这不是某几家企业的“个别胜利”,而是整个行业迎来了“政策、技术、资本”三重共振的黄金时刻。
政策托底:从“审批慢”到“报销快”的全链条支持
以前创新药企业最头疼俩事儿:药研发出来审批慢,审批过了进不了医保卖不动。现在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国家药监局把创新药临床试验的审评时间压缩到30天内,以前要等大半年甚至一年的审批,现在一个月就能有结果,大大加快了研发进度。2025年上半年获批的创新药就有40种,快赶上2024年全年的48种了,这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
医保方面更给力,新药从上市到进医保的时间从5年缩短到1年左右,近80%的创新药两年内就能进医保。而且2025年还搞了“商保创新药目录”,那些暂时没进医保的好药,商保能报销,等于给企业多开了一条路。医保基金这几年在创新药上花了4100多亿元,直接带动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技术突破:从“跟风仿创”到“全球领先”的弯道超车
以前咱们总说“中国创新药是跟跑者”,现在不一样了,在很多领域已经变成“并跑”甚至“领跑”。
关键在于技术平台的突破。比如ADC(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这些新技术,咱们的企业抓住了机会。就像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超480亿元,在全球建了14个研发中心,56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不是白养的,2025年上半年就有6款1类新药获批。还有科伦药业,直接跟默沙东签了118亿的ADC协议,这说明咱们的技术已经被国际巨头认可了。
更重要的是研发成本优势。咱们的生物学人才多,临床资源丰富,创新药研发成本只有美国的1/10。同样的钱,咱们能做更多研发;同样的研发投入,能出更多成果,这就是别人比不了的优势。
资本回归理性:从“炒概念”到“投价值”的逻辑转变
前几年资本瞎炒,不管有没有真技术,只要挂个“创新药”的牌子就能融资。后来泡沫破了,资本开始挑肥拣瘦,只投那些有真产品、能商业化的企业。
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光海外授权就搞了5笔交易,把两款创新药授权给国外企业,一笔最高能拿10.93亿美元,另一笔10.88亿美元。这种“License-out”模式不仅能赚首付和提成,更能证明咱们的药在全球市场吃得开。
资本还在搞并购整合,2025年8月底国内医药并购交易额就达214.4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中国生物制药花10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云南白药6.6亿收购聚药堂,都是为了补全产业链、抢占新赛道。资本不再瞎撒钱,而是精准赋能有潜力的企业,行业自然就健康了。
三、这事跟你我有关吗?普通人能得到这些实在好处
可能有人会说“企业赚钱跟我有啥关系”?还真有关系,这波逆袭能给咱们普通人带来三大实在好处。
看病有更多好药可选,买药更便宜
以前很多重病患者只能盼着进口药,不仅贵还难买。现在咱们自己的创新药起来了,选择就多了。比如治疗高血压的信立坦,治疗糖尿病的倍长平,都是咱们自己的1类创新药,效果好还进了医保,价格比进口药便宜不少。
就像艾力斯的肺癌药,进了医保后,患者每个月的药费能省好几千。随着更多创新药上市、进医保,以后看病再也不用“求药无门”或者“因药致贫”了。
投资有了靠谱方向,避开“坑蒙拐骗”
前几年买创新药基金的人不少,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因为很多企业根本没有盈利能力。现在不一样了,行业逻辑变了,能赚钱的企业越来越多。
比如恒瑞医药这种龙头,总市值已经超过4300亿,创新药收入占比达55%,业绩实打实增长;百济神州海外收入占比55%,全球化布局已经成型。对于普通人来说,跟着“有产品、有利润、有技术”的企业走,比瞎买概念股靠谱多了。当然了,投资有风险,得自己做功课。
就业创业多了新机会,行业前景更光明
创新药行业的爆发,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研发需要科学家,生产需要技术工人,销售需要专业人才,甚至连CRO(研发外包)企业都跟着受益。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这些CXO龙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都在大涨。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是学医药、生物还是化学,现在进入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比以前好多了。而且随着行业成熟,还会催生更多创业机会,比如专注细分领域的研发公司、专业的医药服务机构等。
结语:逆袭只是开始,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来了
5家龙头的三季报炸场,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创新药十年磨一剑的必然结果。从曾经的“仿创结合”到现在的“源头创新”,从“国内销售”到“全球出海”,从“资本弃子”到“盈利先锋”,这个行业终于熬出头了。
当然,咱们也得清醒,创新药研发还是“十年十亿美金,成功率不足10%”的高风险行业,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活下去。但那些能沉下心搞研发、抓生产、做销售的企业,肯定能在这波浪潮里站稳脚跟。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既能享受到更多便宜好用的新药,又能在投资、就业上抓住机会,这就是行业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接下来,随着ESMO大会的重磅数据发布,还有更多创新药要获批,这波逆袭或许只是开始。
你觉得哪家创新药企业最有潜力?身边有没有感受到创新药带来的变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见证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
来源:财经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