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丽文表态愿赴大陆对话,国台办回应很直接,愿意与台湾各政党、团体和各界人士促进交流合作。那么,为何坚持“九二共识”的郑丽文,会被民进党视为眼中钉?国台办的表态,又为何让民进党坐立难安?
郑丽文表态愿赴大陆对话,国台办回应很直接,愿意与台湾各政党、团体和各界人士促进交流合作。那么,为何坚持“九二共识”的郑丽文,会被民进党视为眼中钉?国台办的表态,又为何让民进党坐立难安?
10月22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以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为前提,明确表示“愿意与台湾各政党、团体和各界人士促进交流合作”。这番回应既是对郑丽文愿赴大陆对话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民进党拒绝对话的直接回应。
10月20日,郑丽文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的首场媒体采访中,以“定海神针”比喻“九二共识”,直言反对”台独”就是远离战火,并强调马英九时期两岸和睦、国际参与扩大、产业商机增加,没有任何对台湾不利的地方。这种对比鲜明的叙事,让民进党陷入“怕什么来什么”的尴尬境地,他们越反对“九二共识”,越暴露自身“对抗路线”的孤立无援。
有分析认为,民进党之所以怕,根本在于“九二共识”背后承载的民意基础与历史经验。根据9月民调显示,七成台湾民众接受“中华民族认同”,88%认为两岸需要维持沟通管道。而民进党执政9年来,台海局势从和平发展跌入冲突风险,导致岛内民众对“抗中保台”的支持率直接跌破三成。这种民意转向在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调研显示,45%的受访者对她当选表示满意,42.3%认为“有加分”,而民进党却只能依靠“抹红”策略维持基本盘。
事实上,台湾社会已经在悄悄转向。年轻人曾经是“抗中”的主力,如今越来越多开始好奇大陆,想知道真实的对岸是什么样。主播、网红、艺人纷纷去大陆发展,他们发现大陆有机会、有市场,也有同胞的热情。连“馆长”这样的绿营意见人物去大陆直播后,都让许多年轻人重新思考。曾经被政治隔绝的两岸交流,现在正从社会层面慢慢恢复。这股变化民进党看得很清楚,所以更加害怕。
而郑丽文这次的表态,不只是政治口号,更是一种现实判断。近年来,大陆加快融合措施,譬如,福建省建设对台融合示范区,推出多项便利政策。在此背景下,郑丽文主动喊话,表达愿赴大陆对话的意愿,正好顺势而为,把民进党逼进被动角落。
不过,从喊话到落实到行动上,郑丽文面临的挑战很严峻。首先是党内整合,国民党长期派系林立,部分老派仍主张模糊路线,担心亲近大陆会影响选票。她还需要说服党内放下包袱,将“九二共识”从心理负担转化为资产。其次,是如何应对民进党抹黑与美国压力,因为只要国民党强调两岸对话,美国势必加大干预,而民进党又会借机炒作所谓的“卖台”论调。
但郑丽文的机会也在于此。她的优势在于,作为能用现代语言讲和平的女性政治家,她既能打破民进党“反中等于爱台”的错误叙事,也能激活国民党的改革动力。若坚持理性务实路线,或许能让国民党真正回归执政主流,毕竟,台湾不缺政治口号和喊口号的人,缺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与敢于面对现实的人。
总的来说,在这场“对话”与“对抗”的博弈中,郑丽文的“敢”让台湾重新听见不同声音,对两岸局势是一大利好。而民进党的“怕”,恰是因为他们深知,当岛内民众厌倦对抗、渴望和平时,“九二共识”的回归已成不可逆转的民意洪流。
来源:王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