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轻人把这句话从核桃、手串、菩提子转移到一根玉米上,没人想到,这颗本该出现在铁锅、爆米花机或饲料厂里的谷物,竟能在直播间里被喊出“万元一根”的天价。
“盘它!”
当年轻人把这句话从核桃、手串、菩提子转移到一根玉米上,没人想到,这颗本该出现在铁锅、爆米花机或饲料厂里的谷物,竟能在直播间里被喊出“万元一根”的天价。
2025年秋天,一种被称作“文玩玉米”的彩色硬粒玉米突然在抖音、小红书、咸鱼全面霸屏:琉璃般的紫、宝石般的红、霓虹般的黄,被主播捏在指尖轻轻揉搓,配上“颗颗玉化、盘出包浆”的解说,弹幕齐刷“想要”。部分稀缺色号甚至一秒售罄,二手市场挂出“19999元孤品”链接,还标注“不议价、不出国”。
一根玉米,凭什么卖出一部iPhone的价?
一、它到底“文”在哪?
文玩玉米并非餐桌上的糯玉米或甜玉米,而是爆裂玉米、宝石玉米、琉璃玉米等观赏型硬粒品种。其颗粒硬度高、密度大、颜色丰富,天然具备“上手”条件。种植户通过控制授粉、选穗、恒温烘干,让玉米棒保持“晶莹剔透”的卖相,再按尺寸、色匀、纹路分为“通货”“孤品”“神货”,贴上“可盘玩、可包浆、可传承”的标签,就完成了从农产品到文玩单品的身份跃迁。
二、价格三级跳:从地头到万元
1. 地头价:去年秋天,种植户老赵把十亩玉米全部改种“宝石红”,晒干后按斤卖给收购商,每斤8元,一亩地纯收入破2万元,是种植饲料玉米的4倍。
2. 直播间价:收购商把玉米棒按品相分级,最普通的“毛货”9.9元一根,在直播间玩“盲盒开玉米”,观众花30元抽一次,开出“天空蓝”“炫彩琉璃”转手就能挂300元。
3. 二级市场价:成色极佳、直径5厘米以上、108颗颗粒均匀的神货,被玩家称作“玉米天花板”,价格一路飙到19999元,仍有人“面交验货、秒付定金”。
三、谁在买?又为何买单?
情绪疗愈:在北京国贸上班的95后女生Yuki,午休时间把玉米放在掌心揉搓,“比转笔盘串更解压,同事都来问链接。”
社交货币:00后大学生阿豪用生活费买了3根“炫彩”,在宿舍拍“开玉米”短视频,单条点赞破20万,“比买球鞋便宜,还能当UP主。”
悦己+理财:部分消费者相信“高货稀缺,年年涨价”,把万元玉米当“袖珍原木期货”,结果二手平台出现大量“回血”帖,价格腰斩却无人问津。
四、火爆背后的“四把火”
1. 稀缺叙事:商家反复强调“今年最后一批种子”“紫色基因不稳定,明年不一定种得出来”,制造“错过今天,再等一年”的焦虑。
2. 盲盒机制:低价抽签+隐藏款,把传统农产品变成游戏化消费,复购率提升300%。
3. 直播视觉:强光灯+微距镜头让玉米颗粒呈现“玉化”效果,滤镜关掉后色差巨大,却被一句“自然光下更耐看”带偏。
4. 返乡创业潮:90后、00后农民返乡,把“彩色玉米”当成高附加值项目,一哄而上扩大种植面积,为“供给端”故事添砖加瓦。
五、狂欢下的冷思考
价格水分:业内透露,万元“神货”成本不到200元,色差、掉粒、发霉没有统一评级,全凭主播一张嘴。
健康隐患:爆裂玉米颗粒坚硬,长期搓揉易磨破皮肤;潮湿环境下玉米芯发霉产生黄曲霉素,玩家却把它“贴身携带”。
市场泡沫:参照2013年“崖柏”、2018年“椰蒂”行情,暴涨之后均出现90%以上跌幅。农业专家指出,文玩玉米种子可快速扩繁,“稀缺”只是阶段性概念,一旦供需反转,高价接盘的消费者将首当其冲。
监管空白:目前文玩玉米既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也无文玩珠宝类的鉴定标准,直播间夸大宣传、虚假“玉化”概念处于灰色地带。
六、给“盘玉米”热降降温
1. 玩家:把它当成“解压玩具”无可厚非,但万元价位已脱离实用与稀缺基本面,别被“传家”“升值”话术洗脑。
2. 平台:应建立文玩类商品信息披露规范,要求标注品种、尺寸、品级,并对“盲盒”玩法设置冷静期。
3. 农户:扩种前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避免明年“爆款”变“滞销”,让“致富神话”变成“伤农镰刀”。
4. 监管:农业、市场监管、网信部门需联动,对虚假宣传、滤镜造假、价格操纵进行惩戒,为下一个“爆款”提前划红线。
结语
从核桃、椰蒂、崖柏到今天的玉米,国人“盘”文化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个载体。万元一根的文玩玉米,或许只是快节奏生活里的一剂“彩色安慰剂”。但任何脱离真实供需、仅靠故事堆砌的价格神话,终将在新热点出现时现出原形。下次再听到“盘它”的时候,不妨先问一句:我买的到底是情绪价值,还是又一把被割的韭菜?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