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来越多的品牌,主动放下“烈”,选择降度数、提风味,让白酒重新变得温柔。
年轻人不再爱“辣”的白酒
过去的白酒,是“拼”的,是“劝”的,是“喝倒谁”的游戏。
如今的年轻人,却不玩这一套了。
他们更喜欢小酒馆、露营地、烧烤摊,在微醺的情绪里分享故事。
“喝点儿,但不醉” “要风味,不要上头”,正在成为他们的共识。
也正因如此,白酒行业的焦点,开始从“高度数”转向“好入口”。
越来越多的品牌,主动放下“烈”,选择降度数、提风味,让白酒重新变得温柔。
这不是一个小众潮流,而是一场价值重构。
“降度”成了白酒新战场
白酒企业们集体“放低姿态”,从40多度降到30多度,甚至20多度。
它们在酒体技术上做文章——用老酒调味、延长陶坛储存周期、优化分子结构,只为让白酒既保留香气,又减少辛辣。
这场“降度”竞争,不只是拼口感,更是拼品牌的创新力和市场嗅觉。
低度酒的爆发,背后其实是对白酒“喝法”的重新定义:从商务宴请转向轻社交,从拼酒桌转向悦己消费,从面子场变成心情场。
白酒,不再只是“喝给别人看”,而是“为自己喝”。
区域品牌的新机会
当主流品牌忙着全国布局,一些区域酒企也悄悄出手。
它们没有盲目卷价格,而是选择用“地方口感”+“年轻语境”突破。
比如主打“轻度酒” “散酒新装”的地方酒厂,通过提升包装感、延展新口味(青梅、玫瑰、果香型),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
这种“微创新”,反而更贴近真实的饮酒场景——家宴、小聚、朋友派对,都成了新消费入口。
对于区域品牌来说,低度酒正是打破全国品牌垄断的“窗口期”。
“中度化”或成行业方向
在这一轮变革中,白酒行业正从“香型竞争”转向“度数竞争”。
研究数据显示,80后、90后消费者更偏好38~42度的“中度酒”。
这种度数既保留了香气与厚度,又降低了刺激度,更符合“醉得慢、醒得快”的体验需求。
可以说,“中度化”正在成为白酒的主流方向。
而低度酒,则承担着更大的使命——让那些“不喝白酒的人”,重新靠近白酒。
白酒的新故事,刚刚开始
过去,白酒讲的是“情怀”“历史”“敬酒文化”;
而今天,它要讲的是“口感”“健康”“社交边界”。
年轻人不拒绝白酒,他们只是拒绝“被劝酒”;
他们不怕度数低,他们怕没有态度。
这场“降度革命”,不仅是酒厂的技术升级,更是白酒行业的“代际更新”。
未来的赢家,不是谁度数高、谁名气大,而是谁能读懂年轻人——在“微醺”的世界里,谁能陪他们喝到心里去。
来源:清香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