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存储芯片真涨了!国产厂商抓住了机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08:48 2

摘要:最近身边想装主机、换固态硬盘的朋友,几乎都在吐槽:存储配件的价格怎么涨得这么快?就拿最常用的DDR4 16G内存条来说,去年年底蹲活动两百多就能拿下,现在去电商平台一看,普遍都涨到五百以上了,涨幅直接翻倍。不光是咱们消费者买的小件,行业里的巨头们也纷纷官宣涨价

最近身边想装主机、换固态硬盘的朋友,几乎都在吐槽:存储配件的价格怎么涨得这么快?就拿最常用的DDR4 16G内存条来说,去年年底蹲活动两百多就能拿下,现在去电商平台一看,普遍都涨到五百以上了,涨幅直接翻倍。不光是咱们消费者买的小件,行业里的巨头们也纷纷官宣涨价。三星9月份就明确说,第四季度部分DRAM内存价格要涨15%到30%,NAND闪存也得跟着涨5%到10%,美光、闪迪这些大厂紧随其后。这波涨价可不是网上传的“资本炒作”,背后藏着实打实的市场变化。今天就把三个关键逻辑掰透,更值得高兴的是,咱们国内的存储厂商这次没错过机会,稳稳接住了行业红利。

第一个逻辑,货是真的少了,不是厂商故意囤货抬价。这得从海外那几家存储巨头说起,从2024年三季度开始,三星、美光、SK海力士就一门心思往高端产品上钻。他们觉得传统的DDR4、LPDDR4X这些产品利润低,干脆把产能都转去做DDR5、HBM(高带宽存储器)这些能卖高价的东西,有些老旧的生产线直接就关停了。到了2025年4月,这几家干脆官宣停掉部分旧制程的产能,虽说还留了点货给老客户,但市面上流通的量一下就少了一大截。

给大家看组实在数据,10月15到21号这一周,DDR4 1Gx8 3200MT/s的现货价格,从7.219美元直接涨到7.931美元,一周就涨了近10%;NAND闪存更夸张,各容量的晶圆价格平均涨了15%到20%,512Gb TLC晶圆甚至涨了快30%。行业里的集邦咨询也预测,整个四季度普通DRAM价格还要涨8%到13%,算上高端的HBM,涨幅能到13%到18%;NAND闪存所有产品的合约价也都会涨,平均在5%到10%。所以说这波涨价,本质是老产能减少、新产能没跟上,货不够卖了,不是虚炒。

第二个逻辑,买的人太多了,尤其是AI带起来的需求,比以前猛多了。以前存储芯片涨价,大多是因为手机、电脑的消费旺季到了,大家集中换设备。但这次不一样,核心驱动力是AI。就拿AI服务器来说,一台AI服务器要用的存储,是普通服务器的好几倍。OpenAI搞的那个“星际之门”项目,每个月就要用掉90万片DRAM晶圆,全靠三星供货。而且现在像Sora这种多模态模型越来越火,一次请求要处理的数据量,从以前的KB级一下跳到GB级,对存储的速度和容量要求都高了不少,以前常用的机械硬盘(HDD)不仅交货慢,性能也跟不上,大家只能转头买固态硬盘(SSD),需求一下就爆了。

更巧的是,机械硬盘的供应也掉了链子。全球做HDD的主要厂商这几年都没扩产,根本扛不住AI带来的突发需求,现在NL HDD的交货时间,从以前的几周拖到了一年以上。北美那些云服务商没办法,只能大量买企业级存储,服务器用的NAND闪存需求直接就冲上去了。除了AI,咱们身边的消费端需求也在回暖,AI手机、AI PC这些新设备,都得配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像LPDDR5X、UFS 4.0这些高端货,订单一直排得满满的。一边是货少,一边是买的人多,涨价自然就成了定局。

第三个逻辑,政策和钱都往这上面堆,咱们国产厂商趁机发力了。2025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正式落地,一共2100亿,其中超过600亿都投给了长鑫存储、长江存储,专门用来扩产能、搞技术研发。地方政府也没闲着,10月16号深圳刚揭牌了一个50亿的赛米产业基金,重点就盯着新型存储这些关键领域。政策上还明确了目标,要求国内的服务器、手机厂商,2025年用的存储芯片里,国产的比例不能低于20%,这等于是给国内企业送来了稳定的订单。

有了政策和钱托底,咱们的国产存储厂商是真的拿出了东西。长江存储在NAND闪存领域搞出了大突破,他们的Xtacking架构,把存储密度做到了15.03 Gb/mm²,直接超过了三星、SK海力士的14.5-14.75 Gb/mm²,成了全球第一个突破这个关口的厂商。产能上也在拼命扩,计划2025年底前把月产能提到15万片,等2028年三期工厂建成,总产能能到30万片/月,目标是拿下全球15%的NAND市场份额,到时候就能超过美光,冲进全球前三。

长鑫存储在DRAM内存领域也追上了国际水平,他们做的DDR5内存,良率能到80%,而且单位晶圆的成本,比韩国厂商低15%到20%,性能还能跟三星、SK海力士的产品对标。现在长鑫一年能产273万片DRAM,已经是全球第四大DRAM厂商了,就排在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后面。而且他们还在往更先进的技术上冲,二期工厂专门做15nm以下的制程,做出来的DDR5内存带宽能到6400Mbps;三期工厂买设备就要花60亿美元,关键是设备的国产化率超过50%,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国内的产业链也跟着起来了,比如天硕这家公司,用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和长鑫存储的DDR颗粒,再加上自己研发的主控芯片,做出了全是国产零件的工业级SSD,已经开始供货给国内的车企和云服务商了。长江存储甚至在2025年下半年,搭起了第一条全用国产设备的生产线,这意味着咱们的存储产业,彻底摆脱了对国外设备的依赖。反映到股市上,相关公司的涨幅也很实在,从9月1号到10月20号,香农芯创涨了128%,德明利涨了90%,江波龙涨了86%,这些都不是瞎炒,全是有真实的产能和订单撑着的。

可能有人会问,这波涨价能持续多久?按现在的情况看,至少能延续到2026年。一方面,海外大厂不会轻易把老产能加回来,他们还在全力扩高端的HBM产能,传统存储的货缺口会一直存在;另一方面,AI的发展势头一点没减,HBM市场预计到2030年前,每年都能增长33%,到时候营收能占到DRAM总营收的一半以上,需求的拉力一直都在。

不过也得提醒一句,同样是做存储相关的企业,受益程度可不一样。比如澜起科技,主要做内存接口芯片,他们赚钱靠的是技术迭代,跟存储芯片本身的价格波动关系不大;但像香农芯创这种经销商,能不能赚钱,还得看手里有没有之前低价囤的货。所以看这个赛道的时候,得分清企业是靠核心技术吃饭,还是靠倒买倒卖赚差价,那些有自己技术和产能的企业,长期来看才更稳。

说到底,2025年存储芯片的涨价潮,从来不是短期的资本炒作,而是海外产能调整导致供给收紧、AI浪潮拉动需求激增,再加上国内政策与资金精准扶持,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波行情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价格的短期上涨,而是给了国产存储厂商一个难得的“窗口期”。海外大厂腾挪产能时,咱们的企业刚好拿出了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能,稳稳接住了市场机会。从跟着国际大厂后面追赶,到如今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国产存储产业正在借着这股势头夯实根基。未来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产能稳步释放,咱们的国产存储芯片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强,这才是比一时涨价更值得期待的长期格局。

来源:健康趣话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