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6日,一条消息像一颗炸雷,让原本因为加沙停火而稍稍平静的局势,再次掀起波澜。
2025年10月16日,一条消息像一颗炸雷,让原本因为加沙停火而稍稍平静的局势,再次掀起波澜。
胡塞武装承认,他们的总参谋早在两个月前就死于以方的空袭中。
连同他年仅十三岁的儿子一并遭殃。
而这次空袭,是由美以联手搞出来的“定点斩首”。
奇怪的是,胡塞直到10月中旬才把这件事摊到台面上,这两个月他们到底在隐瞒什么?
更关键的是,为何偏偏选在加沙刚刚停火、各方都盯着以色列动向的当口,公开这个消息?
2025年8月28日,也门首都萨那的天边被几道白光撕开,紧接着爆炸声连绵不绝。
以军出动的不是普通轰炸机,而是多架隐形战机和无人机群——行动代号“夜鹰”。
目标直指胡塞武装的“神经中枢”:一栋看似普通的政府办公楼。
那栋楼里,正在开会的,正是胡塞的高层——包括拉哈维和总参谋长加马里。
爆炸后的现场一片狼藉,建筑成了一堆扭曲的钢筋和碎石。
那一夜,胡塞的最高军事领导层几乎被“一锅端”。
据后来路透社披露,这是以军一次罕见的“深度打击”。
目标位于也门首都核心区,而这距离以方本土超过1800公里。
能打到这里,靠的可不只是飞机性能,更靠情报链条和美军的卫星支援。
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以色列的行动,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美以联合行动”。
10月16日,当胡赛公布加马里的死讯后,以方国防长在社媒上,更是沾沾自喜:加马里重伤不治,这只是开始。
他那副淡定的表情,像是在宣布一场足球比赛的结果。
而在萨那,这句话听上去像是一种诅咒。
加马里可不是小角色。
自2016年起,他就当上了胡塞总参谋,是整个军事系统的中枢。
他主导了胡塞在红海的袭击计划,也亲自指挥了对以方的无人机打击。
可以说,红海那一连串被炸得焦头烂额的以色列关联船只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如今他死了,对胡塞来说,不仅是“失血”,更是“断筋”。
可奇怪的是,起初胡塞对外却一言不发。
那场轰炸之后的48小时,胡塞控制的电视台只报道多名官员身亡,对加马里的名字绝口不提。
直到8月30日,胡塞才承认拉哈维遇难,但仍未提到加马里。
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这消息一旦公布,等于告诉全世界——胡塞的头被砍掉了。
对一个正在参与多线战场、号称“伊朗之矛”的武装组织来说,这种震荡可能比空袭本身更致命。
从2025年8月28日到10月16日,整整两个月,胡塞武装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他们的电视台天天播新闻,发言人还照常开记者会,对外宣布对以方的新一轮袭击。
9月29日,他们还骄傲地宣布发射了巴勒斯坦-2,命中雅法。
这导弹的名字起得真够煽情,听上去像是为巴勒斯坦复仇而生的。
同一天,胡塞又派出无人机去袭击埃拉特,还拍视频发布,说“目标已被摧毁”。
以军立刻回应——是,被摧毁了,不过摧毁的是你们的无人机。
到了10月7日,胡塞更是搞了个“连环秀”,短短一个钟头,4次对以无人机袭击。
以军的防空系统全数拦截。
以方显然没兴趣再隐忍:一边反击,一边为下一次空袭寻找借口。
这些袭击,看起来像是胡塞在“为加沙出气”,实际上更像是在“为加马里续命”。
因为只要他们还在攻击,就意味着他们的指挥系统没垮,意味着他们“还能打”。
胡塞内部清楚,如果立即承认总参谋长被炸死,等于公开宣告自己被掏空。
那时候,他们不仅要面对士气崩盘,还要面对盟友和敌人的“重新评估”。
而此时的中东舞台,正在上演另一出大戏——加沙停火。
10月10日,第一阶段的协议开始生效。
10月13日,双方开始人员交换。
10月14日,第二阶段谈判启动。
整个国际舆论都盯着巴以这场停火。
这可是自2023年战争爆发以来,最接近“和平”的时刻。
胡塞自然不想在这种时候抢头条。
毕竟,若他们被打断了脊梁,就等于间接削弱了“反以联盟”的整体形象。
因此,他们选择“沉默”。
在这60天里,胡塞没有公开任何内部动荡的迹象。
胡塞领导人还亲自出面警告,若以方违反协议,他们将随时再次上台。
那胡塞为什么要在2025年10月16日这天,突然公开加马里之死?
答案其实就在时机里。
首先,从战场节奏看,这正是加沙停火协议的“平静期”。
第一阶段人员交换即将完成,而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从“停火成效”开始转向第二段的难点。
其是以军撤出加沙的问题。
以方显然不打算彻底撤军,而哈马斯也不愿解除武装。
这个僵局让外界重新审视以色列的区域行动。
就在这种时候,胡塞把被炸死两个月的总参谋“挖出来”重新摆上新闻台面,不仅是在提醒世界:别忘了,我们也在被打。
更是在暗示以方没有停火,它只是在挑地方打。
其次,从内部政治上看,胡塞需要一个“烈士”来稳住阵脚。
自加马里被炸以来,他们的军事体系经历了重组。
按照胡塞的组织结构,总参谋属于极少数能直接指挥导弹、无人机和海上袭击的核心人物。
这样的人死了,内部权力真空势必引发派系争夺。
而最好的止血办法,就是树立“殉国英雄”形象,也为军心打上一针“强心剂”。
再者,这份公告也是在对美国敲打。
胡塞在声明中特意提到美以联合空袭。
这句话很有讲究,意思是我不只怪以色列,我连你美国也记上了。
要知道,美国此刻正试图通过卡塔尔与埃及推动加沙和平进程,如果胡塞把矛头对准华盛顿,那美国的调停角色立刻就尴尬了。
那么,胡赛为什么默认这次空袭?
很简单,他们想要在“平静期”制造震慑。
如果说加马里的死揭开了胡塞的一场伤疤,那么他们的沉默与“择日公布”,则是一种高超的“生存智慧”。
在中东的棋盘上,死与活、真相与谎言,常常被混在一起使用。
对胡塞来说,承认被“斩首”是一种羞辱,但若能让这羞辱变成筹码,那就成了政治。
中东的夜,仍然亮着那些无人机爆炸的火光。
每一场空袭、每一次声明,都是一场看不见底的角力。
参考文献:
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其总参谋长在以军空袭中身亡,新华网,2025年10月16日
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后的48小时:人质释放、民众返乡、援助物资涌入,澎湃新闻,2025年10月12日
加沙停火第二阶段协议谈判已启动 谈判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一文了解,环球网,2025年10月15日
行政机构负责人遭以军空袭身亡,也门胡塞武装誓言“报复”,观察者网,2025-08-31
“一小时内,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动了4次袭击”,红星新闻,2025-10-08
胡塞武装称对以色列实施两次军事行动,环球时报,2025-09-29
胡塞武装警告以色列:若违反加沙停火协议 随时重返战场,财联社,2025-10-17
胡塞武装:若以色列不履行“和平协议”将升级打击,澎湃新闻,2025-10-10
以色列空袭也门首都!内塔尼亚胡观摩行动实施并发表讲话:任何伤害以色列的人都将付出惨痛代价,上游新闻,2025-08-25
来源:全民读史